专栏名称: 大玩家张磊
大玩家,讲述年轻人的旅行、消费和投资的话题,内容由作者张磊100%原创。如果你对银行、用卡、旅行、投资知识感兴趣,不妨跟大玩家一起体验一下高品质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真美,可惜快要结束了 ·  16 小时前  
中产先生  ·  今天楼市重大信号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大玩家张磊

假日里,又读了一次「中国巨债」

大玩家张磊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6-18 22:56

正文

第一次读「中国巨债」是 2016 年,当时就觉得这是一本奇书。作者在这本 2014 年出版的书中预言「危机叩门中国」,但 2015 年的中国立马来了一场大牛市, 2016 年房地产行业继续狂飙,请问危机在哪儿?当然,「去杠杆」「去产能」终于还是提上日程,看起来并未逃脱作者的分析框架。


这个端午假期,小张把「中国巨债」又读了一次。 我认为这本书更像科普读物而非学术作品。但对多数读者而言,定性的分析已经足够。


「中国巨债」除了分析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也分析了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结合贸易战的大背景来看,很有现实意义。今夜再分享一点书摘。


首先, 货币起源于债务 ,而非起源于交易需求。因此,货币天生是内生的;其次, 是贷款决定存款,而非存款决定贷款 ,因此,即使在加入银行系统后,货币依然是内生的;再次,内生的货币体系注定是不稳定的,因为借贷活动涉及双方对未来的判断,但未来是充满奈特式非遍历性不确定性的世界,因此是难以把握的;最后,杠杆率与经济波动也是内生的。


小张路过: 这一段来自序言,其中每一点都很关键。尤其注意「贷款决定存款」,在银行体系下甚至可以说「贷款创造存款」,而非反过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具有随时同步增加贷款与存款而不逾越规则的能力;少数时候,银行也可以通过灵活的金融运作来扩张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对于 18 世纪的英国或者现在的美国等处于全球经济发展可能性边界最外沿的经济体而言, 发展机会主要来自于创新 。它们已经处于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要推进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就必须不断试验从未被尝试的新思想、新设计,从而开发出全新技术。这个过程注定是艰难而缓慢的。对它们而言,发展就是创新。


幸运的是,对于尚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的后进经济体而言,发展机会有两个来源:创新与学习。学习并引进一个现存的技术工艺与经济流程,其实施难度与耗费时间,与创新不可同日而语。


从 20 世纪初开始,美国一直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最外沿。换言之,美国经济一直领先世界各国。对比美国与「二战」后各个赶超经济体(如欧洲、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它的经济发展遵循不同的规律。


一方面,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美国传统强势工业开始遇到麻烦。到 70~80 年代,当时势不可当的 日本人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击败了美国人,包括美国人最为骄傲的汽车业 。从那时直到现在,主角变换,轮番上台打击美国工业。按照美国工商理事会的调查,从 1997 年到 2005 年,美国 114 个工业行业中,有 111 个市场份额被外国竞争者占领。这不仅包括包括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也包括一度被认为是美国优势所在的高科技行业。其中,有 26 个行业丢失的市场份额超过 50%,包括医药、电脑、电信设备、导航设备、无线设备等;超过 24 个行业,外国人占据了半壁江山;8 个行业,外国人拿走了接近 70% 的份额;另外还有 6 个行业,外国人占据 70% 以上份额。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窘况中,美国仍旧维持其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也一直占据着全球经济与技术的最高点。这 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体仍旧有能力创造出足够多的发展机会


发达经济体已在最高技术水平平面运行,要取得增长,就必须有新的创造。鉴于发展中国家在成本方面无可争议的优势, 美国保持竞争力的唯一通道,是创造新的行业以及在旧有行业中更快地取得生产率的提升 。在许多旧行业不断败亡的同时,新兴行业也不断被创造出来。半导体、个人电脑、生物科技、互联网、物流管理等等,都 来自于美国高科技业的奇思妙想,并被美国富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抚育成长


这些创新行业受到专利与非专利技术优势的保护,其可移植性大大低于传统成熟行业。这种技术上的优势令外国竞争的成本优势无用武之地;并且,这些行业被创造出来之后必然经历从渗透到高成长的生命历程,其增速远高于传统成熟行业。这样, 一方面,美国在缓慢增长的成熟工业中不断败给日本、中国这样的后来者;另一方面,在高速成长的新兴行业中,美国却在高歌挺进 。在如此的动态调整之下,美国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不断拱手相让,而不断开拓出全新疆域。苹果公司的成功史,典范地体现出上述历程。


小张路过: 这一段对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论述很精彩,放到贸易战的背景下看,更有意思。


1972 年之后,全球进入彻底的内生货币时代,货币的创造不再取决于贵金属供应,而只取决于银行体系对货币内生需求的自动响应。


中央银行的职责至少包括如下三项:第一,在金融危机时刻承担最后贷款人与最后交易商职责,阻止金融体系的自我毁灭;第二,日常流动性管理以避免流动性冲击演变为金融危机;第三,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而不论是促进就业还是维持物价稳定都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责。


小张路过: 第四,安排员工在节假日加班做访谈。


如果一个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遭遇的不是国内流动性的缺乏,而是 国家流动性的缺乏 ,该国的中央银行即无力回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等严重的金融危机都体现为货币危机, 当地的中央银行为保卫有限的外汇储备不得不采取对当时经济状况来说犹如自杀的政策举措,并在外汇储备耗尽之后输掉金融战争,举国陷入金融危机之中


小张路过: 上周美联储半夜加息,香港金管局几个小时内立即跟进,看起来香港金管局领导们工作强度一点也不输给国内央行。


林毅夫、张军、黄育川等学者正确地指出,消费本身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本质含义是一个经济体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而消费是对这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产出的消耗,与下一期该经济体能否拥有更大的产出无关;唯有投资,亦即人均资本存量的提升,才有可能扩张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小张路过: 消费升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供应升级才可能。


在持之以恒的、难以被市场套利活动抹平的价格扭曲背后,往往都存在着制度性或者管制性因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