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绘画艺术坏蛋店
调戏自己,愚弄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绘画艺术坏蛋店

何镒:我没李香林的暴露欲望那么强

绘画艺术坏蛋店  · 公众号  ·  · 2019-05-11 23:01

正文

这是邸特绿影视公司推出的纪录片, 毫无计划,随意拍摄,不设话题,最大可能的做到不精致。

继续跟着艺术家叶文和刘香林他们转鳌湖的工作室,何镒 生于广西象州,现居深圳 鳌湖 。在深圳断断续续的做设计维持生活经济来源,支撑自己持续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视频里聊着聊着他开始采访我了。





手机随拍视频

视频时长:30分钟





何镒 作品



何镒|错层应用


深圳 鳌湖

2016-2017


我们的社会正在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分层趋势。社会底层的人只能在这个大趋势中无可奈何地接受社会分层。随着社会分层的固化,每个阶层将会逐步与其他阶层产生差异,最终形成自己的 识别系统


我给这个项目预设了一个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这个项目让我在鳌湖老村的 街坊 与深圳的精英阶层产生互动,让两个差别巨大的 居民 一起来完成这个项目。


我去到深圳市区拜访我的 中产阶层 朋友,并向他们每个人索取一件物品。再把这些 物件 通过情境的置换 应用 到我在鳌湖老村的 街坊 身上。让他们可以去做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 稀松平常 却不太可能去做的 小事



何镒自述视频

视频时长:5分钟



何镒 | 错层应用 一

视频时长:7分钟






(一)

一个人穿的衣服、戴的饰品、用的手机,一个扣子、一首歌、一种发型、一个 APP 、一个环境,常去的地方、说话的方式、走路的习惯,也许还会有他的一个情人等。这些所有的细节 , 都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他的身份,指向他所在的阶层。


我们的社会正在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分层趋势。社会底层的人只能在这个大趋势中无可奈何地接受社会分层。随着社会分层的固化,每个阶层将会逐步与其他阶层产生差异,最终形成自己的 阶层识别系统




我所在的观澜鳌湖老村,地处深莞交汇处。住在这里的多是在附近上班的工人和拾荒者。清净的环境和低廉的租金也引来了一些艺术家进驻。

我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 资产阶级 肉身以外的一系列物件,然后将它们转交给我在鳌湖老村的街坊,完成一组阶层错位的 “VI 应用







# 错层应用 # 项目启动后,我在鳌湖老村先后走访了十几个街坊。对于我的到访,街坊们表现各异。有的摇头摆手完全抗拒,有的甚至绕路而行。有的拘谨,有的害怕。当然也有很配合的,全程都高度兴奋。我小心翼翼地走进他们的家,尝试和他们做朋友,去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问询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基础部分 1 # 街坊 #


旺叔

拾荒者, 70 岁,在鳌湖生活了 30 年。他性格开朗,每次遇到他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他家门前的小院里常常堆满了各种垃圾,分类打包后再用三轮车拉出去卖。他的屋子是两间挤迫的小瓦房,里面也堆满了各种杂物。去拜访他的时候,他至少花了两分钟才腾出两张塑料凳子的位置,让我们坐下。他的普通话很不好懂,我很努力地听,并联系上下文,大概能意会一半或者以上。可能是耳朵背的缘故,他似乎也不太能明白我的话。我问他住了多久,他比着手势说 我在这里住了 30 年了 ,我问他身体怎么样,他也说 我在这里住了 30 年了 。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 要么在这里收废品,要么回老家 弄地 ’”




小丽

湖南人, 30 岁。她和老公、婆婆在鳌湖住了 8 年。他们租的是两间瓦房,无院。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附近读小学,小的尚在襁褓。目前无业,在家带娃。她的丈夫在龙华上班,每天骑单车往返。她的婆婆也住在本村,闲聊的时候她说 在你们画家搬来之前,这里只要 70 块一间(每月),还没什么人来租。现在都涨到一百多了 。她像是在控诉。可是我想,到处都在涨价,并不是画家来不来的缘故。小丽希望可以在写字楼里上班。





莽哥

广西玉林人, 40 岁。在附近的阿宝集团做保安。他的普通话 夹壮 得厉害,简直一定就是壮族的。不上班的时候,他喜欢在路边有 WIFI 信号的位置玩手机,打游戏抢红包。平时我们交流较多,感觉他还是挺喜欢保安这份工作的。他打算一直做保安,因为 上班不辛苦还可以养老 。谈到理想的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说万一有一天发达了,就回去给乡亲和弟兄们分钱,还要给村里修路。






吴姐

河南人, 43 岁。负责村里的保洁,兼职钟点工。她做起事来手脚特别麻利,高效而细心,很多画家都请她清扫工作室。刚开始给她拍照的时候,她有些不自在,始终没有正视镜头。慢慢熟悉之后就自然了很多,还主动介绍了几个街坊给我认识。





烧饼哥

在鳌湖主街边上摊摆卖早餐,主打烧饼和胡辣汤。主要设备是一个带着轮子的烤炉,城管来了就推走。他的烧饼和竹箕肠粉、石磨豆浆一起被艺术家们称为鳌湖 三宝 。我说要去家里拜访他,他说家里小,最好就在烧饼摊上采访,还可以给他做广告。他家烧饼还真是好吃,每次路过我都要买一两个,香脆可口,有咸甜两种,都是两块钱一个。我喜欢吃甜的。





敏仔

住鳌湖老二村, 32 岁,设计师。他是广西柳城人,我们可以直接用桂柳话顺畅地交流。他的工作室用了很多树干做装饰,有种原始的野性。他也创作油画,近期以肖像为主。他认为艺术和设计都应该有些感动人的东西。





张大哥

住在我楼下,听口音是潮汕的,他在鳌湖住了 9 年。他身体不太好在家休养。因为他老婆所在的工厂从鳌湖迁到东莞,我们聊天的次日,他们就搬家了。







基础部分 2 # 物件 #



# 我给 错层应用 预设了一个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这个项目让鳌湖老村的 街坊 与深圳最精英的阶层产生互动,让两个差别巨大的 居民 一起来完成这个项目。


一个人自身的能量决定了他的阶层和属性 ,我只能认识和接触到这个城市中非常少量的 中产阶层


我离开位于深圳城市边缘的鳌湖老村,到深圳市区去拜访我的 中产阶层 朋友们。他们从事不同行业,过着高质优等的生活。


通过预约进入他们公司或者家中。我逐一向他们介绍 居民 错层应用 项目,并向他们每个人索取一件物品。对索取的物件不设限制,遵循自愿的原则。





烟斗客

深圳福田

媒体人 / 烟斗雪茄收藏家






ZJ
深圳福田区 操盘手




叶子 深圳罗湖区

工厂主




LX
深圳南山区 自由职业




QINGYOU
深圳宝安 F518 时尚创意园 独立设计师




覃先生 深圳宝安区 外贸企业主 / 手工艺者





伽蓝

深圳南山区

独立设计师 / 手工艺者




晓莫

深圳罗湖区

媒体人 / 作家







焦小姐

深圳南山区

广告公司老总


除了 登门索取 ,我还用 接力 的办法,让参与项目的朋友给我推荐一个新的 中产 朋友,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来和这个项目产生互动。我还通过微信群 断舍离 免费得到了一些物件。 一些外地的朋友也发来了快递。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大约 100 服饰







应用部分




前面的 街坊 物件 两个基础部分已经完成。 街坊 阶段,我进行了多次采访,与其中的 5 位达成了共识。 物件 阶段我通过不同形式先后共收集到约 100 件物品。

现在是 应用 阶段。 应用 就是把 物件 通过情境的置换 应用 到鳌湖老村的 街坊 身上。并带他们到深圳市区,去做一些看起来稀松平常,但他们却不太会去做的 小事

这个阶段总共赠出 26 件物品给 5 个鳌湖老村的街坊。视频里街坊所穿戴的服饰全部来自于我的 中产阶层 朋友。


一、创客

L 先生是早年旅居欧洲的工程师,近年回到国内,从事开源汽车和未来城市的研究和推广。他发现国内对创客的理解跟他所了解的创客不太一样。他有些失望。

敏仔曾经在设计公司干过。通过跟他的多次交流,我发现他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人。生活的压力使得他并没有做成理想中的设计师。但他依然希望有一天能设计出很棒的作品。

我决定让他做一个 创客 ,给开源汽车和未来智能城市代言。



二、咖啡

小丽刚刚找了一份文职工作。在版画基地附近的一家台湾企业上班。她说这份工作很适合她,虽然薪水不高,但是可以让她有时间和空间兼顾家庭和小孩。文职工作的内容主要就是填写一些数据和表格,不算很难但是有些枯燥。

她挑选了一条黑色连衣裙,这是她居家和上班都不会穿的衣服。我们带她来到了 MHMALL GEE coffee, 体验了手冲咖啡的全过程。




三、工匠

旺叔早上 6 点多就起床干活了, 8 点多回来做早餐吃, 10 点左右已经把收来的垃圾归类好拿去卖了。他说,三十年来天天如此。

在物件的环节中,我们收到了来自设计师 QINGYOU 的帆布围裙。这件围裙仿佛是为旺叔量身定做的一般,很有 工匠 ”feel

我们和旺叔来到位于深圳福永的 西早工房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熟悉并练习操作了几种木工机械。他学习力很强,上手很快。




四、折叠

吴姐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凑,中午仅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依据她的职业特点和个人兴趣,我们交流了关于《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里的内容。她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整理收纳的经验。于是我们录制了这段折衣服的教程。





五、山歌

莽哥从小就很有唱歌的天赋。他不认识字但会唱很多歌。从壮语山歌到网络神曲,他张嘴就来。他在珠三角很多城市都生活过,常常都是单位里的歌唱明星。他说,他老婆小他十多岁,是 唱歌唱来的


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如盒艺术空间的老板是我的一个艺术家朋友。他乐意提供场地给莽哥一展歌喉。我还请来了曾是乐队吉他手的阿贵,他专门为莽哥创作了一段吉他配乐。

那晚,莽哥在舞台上唱了一首壮语的《那桃情歌》。



我还为 错层应用 设计了 形象 ,完成了 用做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 的初衷。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这个 形象 更好地推广项目。


至此, 错层应用 项目告一段落。

感谢所有参与和支持这个项目的人。




邸特绿影视公司的纪录片

点击下面蓝色字链接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蔡东东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郭笋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郝雪鹏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刘夏 (视频丢失)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刘非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代化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李继开 (视频丢失)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邓洧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杜雨青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姜培源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吕松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贺勋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韩勇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高露迪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武晨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刘成瑞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宋兮

『艺术家工作室』——李昌龙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宁浩翔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刘伟伟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孙逊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刘唯艰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张小危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涂曦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孙子垚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吕岩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许宏翔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纪福堂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方巍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铁鹰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张春华 (视频丢失)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孙谋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于轶文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肖江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邱瑞祥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祁磊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亓文章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郑田明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黄静远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席丹妮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烟囱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西安郭涛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廖国核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李昊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王兴伟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杨涛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杨欣嘉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 杨双庆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徐超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李忠东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周多任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龚新如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吴幼明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盛天泓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徐一晖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倪军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徐若涛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薛峰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沈周来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叶文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钟乐星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金浩钒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郑皓中

『我去艺术家工作室』—宣琛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