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钱,历史,艺术,未来!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Art, The Future!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精英群体共赴书香之约。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博物馆书院

纸墨之上的阅读,可以变得更性感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12-26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生在世,不能免俗。每到年底或者新年伊始,阿呆都想整理内务,把书籍、杂物、有纪念意义的藏品逐一分类放好,那些很少想到或使用率极低的东西就以一种 “断舍离” 方式放手吧。当然,这么做并不适用于有恋物癖、拖延症、选择困难症的朋友,你们只管做列清单就好,简单明了,时效提醒。



说到书,阿呆其实头疼且有点惭愧,2018这一年里囤了几册书,从头到尾看完还做读书笔记的却没有,反省之一就是这个。有时候我们会被书籍作者、内容架构、设计装帧等多方因素所影响,抽空找个地方就随便把书读完,然后当时记在脑海里的素材就一点点随风而去了。 阅读要有态度,要有仪式感,要有专注力,勤于思考,充满想象,贯通前后,乐于分享,这样长此以往才会发现 “阅读” 是件深入骨子里 “性感” 的事情。


阅读,是件性感的事

以下内容摘选自《新周刊》489期文章

作者:桃子酱



读书如何让人变得性感?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专注于书的世界。那种读起书来六亲不认的人,一拿起书就完全沉浸在书本所提供的世界中。



有人打死也不折书页,不把书摊开放,更不会在书上做任何标记;有人除了在书上喜欢的段落划线,还不时提笔在书眉页脚写写画画,用一串感叹号表示严重同意 —— 前者是性冷淡,后者是性感。



线装本的妙处在于,阅读时可以随意卷起来,单手即可掌握,空出来的那只手还可以用来拗造型 —— 这也是我们在古画中经常见到的情景。精装本就没有办法这么洒脱了。所以有些作者出书,宁愿不出精装版。



绝大多数书本的切口是机器切的,锋利起来甚至可以割伤手;毛边本就没有这个危险,而且随看随裁的做法,有一种DIY的趣味。朱赢椿设计《不裁》,除了做成毛边本,还考虑到飞机上不能携带刀具,特意做了把纸刀。



有些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后,出版商会推出以演员大头照为号召的新版本。建议别买这一版,因为它的存在,无非是提醒你此次购买只是出于追逐热点。追热点不高级,孤高地读冷门书才高级。



在阅读场所的选择上,在图书馆、在书房里读书都太正常了(正常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乏味),而在地铁上、在度假胜地的沙滩上读书,会成为吸引人的风景。Instagram上有一个名为hotdudesreading的账号专门收集在地铁上专心读书的帅哥,获赞无数。



可以在家里专门开辟一个“读书角落”,比如飘窗的窗帘后头。然后把它弄得舒适、诱人,再准备好耳塞(听音乐或者达到屏蔽外界的效果),就可以躲进去享受阅读时光啦。切记: 不要带手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者尼克,希望从书中吸收“点物成金的米达斯王、美国银行家摩根和古罗马谋臣梅塞纳斯”的成功秘笈。像尼克一样沉迷于成功学书籍的大有人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比尔·盖茨最大的娱乐就是啃《大英百科全书》。



正如写论文要拿到第一手资料,要了解一个人,最好读其人的自传(别人写的传记还是不可信)。比如鲍勃·迪伦,读别人写的介绍他的书,还不如去读他的自传《编年史》。当然,如果你外语够好,就不要读译作了,直接读原版。

Picture by @librairie_mollat



图书也有鄙视链:同一本书,简体字版不如港台繁体字版,繁体字版又不如原版。仅从品相上看,简体字版是最不讲究的,这是出版方出于压缩成本的目的,在用纸、印刷上一省再省的必然结果。



《刺猬的优雅》中那位女门房,寡居,矮胖丑,但在震耳欲聋的电视声响掩盖之下,她读普鲁斯特、弗洛伊德和康德,给自己的猫起名为“托尔斯泰”。在小津先生眼里,她是性感的。躲在角落里的刺猬也有它的优雅。



一个保安大叔在上夜班时读大卫·尼克斯的《一天》,被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感动得抽泣;一个英国文学教授在公交车上看吸血鬼小说看得出神……他们所阅读的书与其身份的强烈反差,会产生一种魅力。


不读书的人生单调而局限,读书的人生则宽阔无边际。 千万别说你忙得没时间读书,因为那等于提醒别人,你可能是一个无趣的人。



PS:以后每个月都阅读一本书,并适当做些心得随感和知识笔记,这个事情坚持下来自然就是习惯,怎么样,也不太难做到吧?

图片文字均源自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