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管理效率及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的产业效率问题受到普遍关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便提出旅游业实现发展速度、质量、结构与效益有机统一的目标。时至今日,我国旅游业的产业效率是否确有提升?旅游各细分行业的TFP如何变化?具体到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各细分行业的产业效率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某省份数据缺失严重,文章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6-2015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分别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三个细分行业予以分解。结果表明:(1)我国旅游业正从外延式、粗放型发展向内涵式、集约型发展转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了旅游业TFP的增长;(2)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三个行业TFP增长的源泉各不相同: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分别是促进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TFP提升的主要源泉,而旅游景区的TFP为负增长,其中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均为负增长;(3)构成技术效率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
第一,就总体而言,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增长态势,说明旅游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发展模式正在从外延式、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型转变。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6-2015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6%,其中技术进步增长2.9%,技术效率增长2.6%,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了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未来应继续聚焦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一方面,要重视旅游业态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丰富产品形态,推动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应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推动先进技术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技术效率。
第二,分区域来看,在东、中、西部地区中:(1)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年均增长最小。考虑到东部地区旅游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旅游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面临一定瓶颈。因此,东部地区在提升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要警惕旅游资源规模持续增加而可能出现的“资源诅咒”问题。(2)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最小,且呈负增长,同时,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也呈负增长。因此,中部地区一方面要推动先进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重视旅游业态创新,提高技术进步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提高纯技术效率水平带动技术效率正向增长。(3)近年来,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达3.8%。在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下,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同时,要继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逐步完善旅游市场制度建设。
第三,就细分行业而言,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表现出不同特征:(1)技术进步是促进星级饭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负增长,表现为规模效率增长与纯技术效率增长都为负,说明星级饭店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导致规模经济效应递减。未来,要通过提升星级饭店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星级饭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2)技术效率是促进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源泉,而旅行社技术进步效率呈负增长。因此,旅行社行业需结合实际情况,借助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集团化为特征的组织创新,以渠道建设为核心的生产创新等途径,提升旅行社的技术效率,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旅游景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负增长,其中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都是负增长。未来,旅游景区要创新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景区信息化程度,提升技术进步;同时,要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改善景区人力资源结构,加强景区管理,完善景区管理体制,促进技术效率增长,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第四,进一步对比不同区域旅游细分行业的效率,也可看出明显差异。(1)就星级饭店而言,东、中、西三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均主要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影响有限,相较而言,中、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更有待提升。(2)就旅行社而言,东、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受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其中规模效率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为负值,表明旅行社的发展受益于规模增加,但技术创新落后影响旅行社的发展。(3)就旅游景区而言,全要素生产率均为负增长,其中技术进步是阻碍东、中、西部旅游景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但技术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各地区应针对各自制约因素,通过不同方式,突破瓶颈,提升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