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眼
向世界讲好中国化妆品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40话情报补充丨路飞贾巴对战细节曝 ... ·  3 天前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40话详细情报丨夏姆洛克准备抓捕巨 ... ·  3 天前  
Kane的小K屋  ·  资本家最喜欢的15个“经济学武器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眼

超1800家化妆品企业“消失”了!

青眼  · 公众号  ·  · 2024-08-24 21:01

主要观点总结

今年以来,国内外化妆品公司面临市场压力,不少企业宣布停产或破产。尤其是新锐品牌和老牌企业,注销数量创下近十年新高。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标志着化妆品行业的成熟发展。行业普遍面临创新和质量重于单纯市场扩张的趋势。整个行业面临消费者信心不足、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正在经历洗牌过程。企业需关注消费者需求,寻求精细化运营和拓宽业务范围等自救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化妆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国内外化妆品公司裁员、破产的消息频传,行业感受到强烈寒意。注销和吊销的化妆品企业数量创下近十年新高,反映出美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2: 行业成熟与筛选过程

注销和吊销数量的减少以及新企业注册量的下降被视作化妆品行业成熟发展的标志。市场减速是行业筛选和优化过程的必然结果,促使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观点3: 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变化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对创新和质量的重视远超过单纯的市场扩张。企业面临消费者信心不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关注消费者需求,调整生意结构,寻求新的增长路径。

关键观点4: 企业自救措施

不少企业正采取自救措施,包括加强线下渠道、调整生意结构、打造自有IP、研发新剂型产品等,以应对市场挑战并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关键观点5: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化妆品行业将更加注重创新和质量,关注消费者需求。跨市、跨省的连锁加盟店将越来越多,而小型连锁店或夫妻店等模式数量将逐渐减少。


正文


生存维艰”


今年以来,国内外化妆品公司裁员、破产的消息频传,让行业感受到强烈的“寒意”。此间,已有不少企业因未能抵御住市场压力宣告停产、破产。这当中,既包括VNK、查尔文等在内的新锐品牌,也有在行业深耕多年的老牌企业,例如西玛包装、浙江爱迪等。

事实上,被公开报道的美妆企业破产案例仅是冰山一角。据青眼调查发现,至少有1800家近7个月成立的化妆品企业“倒闭”或“消失”。

这一庞大数据背后,反映出美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新兴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难度不可谓不大。


1892家美妆企业退场,注册量创十年新低



青眼在企查查中以“化妆品”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成立年限在今年1-7月的化妆品相关企业(统计口径为企业名称、品牌产品与简介中包含化妆品)中,共有1892家企业登记状态显示为“注销、吊销”,意味着这些企业寿命不足7个月。

截自企查查



其中,被吊销的企业0家,其余均属于企业注销,且注销原因基本为“决议解散”。青眼了解到,吊销和注销的主要区别在于,注销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经过向原登记申请,并经过规定清算程序后公司完全消失;而吊销是企业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行政规定,被工商行政部门强制停止其经营活动。

从注册金额来看,上述1892家退场的化妆品相关企业注册金额大部分均在1-10万元间,这无疑揭示了规模较小、资金实力有限的小型美妆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极大。

分地区来看,广东、云南、吉林三省注销数量排名前三,分别为260家、242家、208家。另外,在所采取的注销方式中,不少企业采用的是简易注销方式。据悉,一般说来,该注销方式适用于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的公司。

与历年对比来看,1892家注销企业数量其实不算高。青眼梳理了近10年(2015-2024年)来成立时间在1-7月间的化妆品相关企业吊销、注销量,其中,2024年1-7月以1892家的数量创下10年来最低水平,同时同期增幅达到了-84.24%的最小值。这体现出,今年化妆品行业注销、吊销情况相较往年有所放缓。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青眼梳理近10年(1-7月)我国化妆品相关企业注册量发现,2024年1-7月,化妆品相关企业注册量达4.08万家,创下10年最低水平。
对此,有化妆品资深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注销和吊销数量的减少,以及新企业注册量的下降,可被视作化妆品行业成熟发展的标志。其还称,“当前的市场减速或是化妆品行业筛选和优化过程的必然结果,促使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进入和离开都更理性了。”上海某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刘杰直言,前几年,行业内大量热钱涌入,众多美妆企业纷纷入场。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因各种原因退场。而现在,企业对创新和质量的重视则远超过单纯的市场扩张,这预示着更成熟、更健康的行业发展趋势。


化妆品全产业链“渡劫”


青眼注意到,成立年限在今年1-7月,且吊销、注销的美妆相关企业所属行业以化妆品零售业及批发业为主。这当中,相当一部分个人独资的化妆品店在成立后的短短1-3个月内便迅速选择注销。


“连大型连锁化妆品店都生存艰难,小店只会更难。”碧云天化妆连锁创始人张煜东指出,行业普遍急功近利,多数从业者仅关注产品销售,鲜少有人能真正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去满足顾客需求。

典型如,今年5月,因经营不善致破产清算,新兴美妆零售品牌PRAYTY朴荔母公司对其一系列化妆品进行了公开拍卖,但最终全部流拍。从进入到退场,PRAYTY朴荔历时仅3年。

又如,在去年11月Only Write独写隶属公司杭州博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物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后,今年3月,该公司名下8家子公司股权、彩妆库存一系列资产被公开拍卖。

不止零售终端遭遇困境,品牌方同样面临艰难时期。广州某新锐品牌相关负责人Lina向青眼透露,行业内普遍认为实现增长困难重重,她们的品牌正面临相同的挑战,同时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刘杰坦言,“消费者信心未能如预期般恢复,加之品牌间竞争激烈,导致大部分品牌发展艰难,不少品牌甚至以‘活下去’为目标。”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3家美妆品牌因水土不服、资金链问题等宣布关店或倒闭。这当中,不仅涉及LVMH集团旗下彩妆品牌贝玲妃关闭了中国三大线上旗舰店,还有新锐国货品牌如查尔文、AdvanCell Works等也清仓闭店和停止天猫旗舰店的运营。

从国际美妆巨头发布的最新财报,也可看出他们在中国市场正面临重大挑战。同时,据已发布财报的国内美妆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虽有部分企业实现了增长,但也有美妆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重下降。

比如,据雅诗兰黛2024财年的业绩报告,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这一财年里,其在亚太地区的净销售额下降了3%,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陆高端美容市场的持续疲软所致。另据华熙生物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61%至28.11亿元;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降低19.51%。

有行业人士直言,“国内不少美妆企业增长比较虚,主要依赖于线上销售,而线上获得的成绩如浮萍般飘渺,难以为品牌打下长久的发展基础。”

“当前不少企业看似增长的生意仅是表象。”某国货品牌创始人王华表示,“不企业正面临过度竞争,以及不可控的生意结构比重较大,他们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而忽略了渠道间的均衡,表现出浓厚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在上游原料端,有不少企业的业绩未达预期水平,同时也有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比如,由于产业化进程遭遇阻碍,无法形成可商业化的产品效益,今年国内出现了首个破产的合成生物学企业——天津市中科诺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且今年4月,宝洁、威莱、蓝月亮原料商供应商湖南利洁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深陷债务泥淖也被益阳市欣荣化工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

“由于原料认可度、功效特性、市场推广不及其他新原料,今年的销售额不及预期目标。”某化妆品新原料供应商告诉青眼。另有多位化妆品原料供应商称,“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和需求快速变化,目前的经营状况确实困难。”

另在工厂端,多位化妆品工厂负责人均表示,今年工厂端的生意表现平平,尤其是防晒产品的市场表现远不如预期。广州某化妆品工厂创始人直言,今年工厂生意普遍不佳,行业内普遍持观望态度。由于完整版安评法规影响,品牌开发新产品变得更加谨慎,另外,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欲望的下降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