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发布隆重推出《岛主TALK》栏目,对话海珠人,领略海珠情。该栏目每逢双周五推出一期,如果您身边也有动人的海珠人物故事,欢迎给G仔提供线索哦。
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今天G仔要对话的这位岛主,是不同于同龄人的“天才少年”、有着“少年成名”的光环、创业获阿里巴巴投资年销售过亿、参与地区发展成为海珠区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他,就是海珠区95后政协委员、青年创业风云人物高海波。让我们一起从他的身上,感受海珠青年的成长。
今年,高海波23岁。
此前,他的人生一直在“超速飞奔”。
1996年出生的他,小学、初中不停地“跳级”,
15岁参加高考考入中山大学;16岁大一下学期,在还没摆脱“新生”身份时,就创办了校园自媒体社团;17岁创办广州大学城第一份自创报纸;18岁被外界称为“校园默多克”;20岁成为最年轻的海珠区政协委员……
如今,在同龄人几乎都在读大学的时候,高海波已经是一家传媒公司的CEO,获阿里巴巴等多家资本投资,公司项目涉及到传媒、影视、电子商务等多个板块,年收入逾千万。而就在今年五一前,他还多了以一个神圣的身份:孩子的爸爸。
“人生赢家”这个形容对他来说,再贴切不过。
五年前,当年还是中山大学大四学生的他便抓住了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月入五六十万元,赚得了第一桶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毕业后又将公司转型为消费品电商公司,迄今年销售额过亿。
一路走来的“光环”,已经让外界惊叹不已,但高海波在经历创业的摸爬滚打后,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我希望未来能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消费品领域一家主要的公司,承担起’国货当自强’的时代责任。”
在中山大学的那几年,高海波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攻读的明明是图书管理专业,却偏偏对校园新闻、自媒体有着天生的敏感——先是创办了校园手机报,紧接着又成立了当时在学校颇有影响力的“逸仙传媒”,大三的时候,还与团市委合作,创办了大学城第一份报纸《381环岛志》。
高海波与《广州青年报·381环岛志》
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自媒体开始兴起的一年。微信总部坐落在海珠区TIT创意园,就在离中山大学不远的地方,这也让触觉敏锐的高海波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个当时还很新鲜的产品。“当时我在中大负责学校手机报的项目,有师兄跟我说微信发布了一个新产品,跟你在做的手机报很像,可以进来玩一下。”就这样,高海波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做微信公众号的人。
最开始,高海波的公众号以运营校园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主,尚不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带给他成就感的是推出的一篇篇校园独家和10w+的阅读量。有时候为了抢新闻,甚至能够半夜从床上弹起,组织团队成员搜集资料、编辑稿件,第一时间将新闻推出。
随着公众号越来越大,高海波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一开始专注校园资讯,到后来孵化了不少青年、美妆、时尚等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到2014年,高海波和他的团队已经积累了几百万的年轻粉丝。这些粉丝也为高海波带来了变现的机会。
但此时,高海波还未决定毕业之后的去向。他仍旧纠结于是应该循规蹈矩到大公司上班,还是应该勇敢迈出创业一步。“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都面临这个问题,实际上,当时我们并没有很坚定地要去创业,大多数人都还在找工作,所以我想,可能我自己也应该去找工作吧。”
高海波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在网易谋得了一份实习的工作,但就在已经拿到offer成功转正之际,他突然发现,自己在大学时做自媒体的经历,已经让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有模式,“有时候坐在办公室满脑子想的却是自己的公众号,与公众号粉丝的连接、从前工作的模式让我很难融合到一份新的工作中去了。”
再加上当时高海波团队规模还不大,却已经获得了相当成功的变现:一个月可以大概增长二三十万粉丝,每月广告费能有五六十万的收入。这也让高海波有了毕业之后继续创业的底气。拿着学生时代运营微信公众号赚回来的钱,高海波和几位大学时代的好朋友合伙在大学城租了一间工作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离开象牙塔,创业之途并非一路平坦。
高海波遇到的第一个关卡是运营。当时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高海波学生时代结交的伙伴。这样一来,彼此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同事;既是合伙人,又是上下级。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执行上带来了许多不便,最开始高海波感到无力为公司制定一个清晰的规则,再加上高海波年龄最小,职位却最高,这也难免有人会质疑:“他行吗?”
高海波和他的团队成员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旁人的种种质疑逐渐消失,而最头痛的公司管理问题,高海波也逐渐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再去想要怎么去掌控下级,而将思维转变为要如何去服务同事,要提供一个怎样的环境给同事才能让大家发挥所长。“其实跟别人合作,我反而更喜欢跟比我强的合作。因为他在某一方面比你强,你就很舒服,效果更能达到预期嘛。”
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高海波始料不及,也加速成长。
第二个关卡则来自于市场本身。微信公众平台的流量红利渐渐消退,如何创造新的盈利点成了高海波必须要思考的问题。2016年初,他开始尝试过与文创电商合作,开发校园文创产品,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条路难以通行,“学校的市场规模很小,因为校园文创产品不具有复购率,大多数人都是一时新鲜就算了,这个市场容量是不足以支撑一家成熟的产品公司的。”
这次,运营公众号的丰富经验给高海波提供了宝贵的转型灵感。他发现,他的公众号粉丝中女性占了大多数,曾经有化妆品厂商找他们合作广告销售,效果亦相当不错。高海波似乎在黑暗中找到了出路:现在只是帮别人打广告,如果自己开发、销售呢?
随后,高海波和他的公司正式走向了往消费品电商转型的道路。“刚开始是很痛苦的,我当时一点都不懂化妆品这一类的消费品,当然到今天也不是很懂,但是做微信公众号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去了解你的受众。”高海波认为,他的受众是需要“宠爱”的受众,因此相比市场上一些强调迭代升级、注重参数的产品,高海波的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
高海波和他一手打造的公司
“比如我们不从称呼消费者为‘您’,我们叫‘小姐姐’;我们的用户不叫‘粉丝’,而叫‘小仙女’;我们的所有的粉丝群都是‘小仙女群’。”高海波就用这种宠粉的方式,为他的电商平台吸引到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在网红经济还没爆红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利用网红在各种场景中使用产品,来为自己的产品“带货”,“我认为消费者多数是看不懂成分的,所以我们非常强调这个产品是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是面试的场景,还是约会的场景?我们在营销中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场景化的选择,更加注重消费者情绪化的选择。”
如今,高海波在消费品电商这条路上越走越稳。他的公司获得了中欧挚盈资本、阿里巴巴天使投资人王干芝先生、众桥传播、德得传承等知名创投大咖的投资。公司
电子商务板块旗下的消费品和电商平台也快速发展,推出的测评电商平台已经与超过2000家顶级品牌测评合作,有50万活跃买家。旗下的彩妆品牌、母婴洗护品牌年销售额过亿。
高海波创业路上,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转折点:2015年四月份,高海波决定将公司从大学城那间由民宅改装成的工作室中迁出,搬到位于海珠区的广一国际电商园。当时他的公司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人的规模,有男有女,挤在一个40平方米的空间里,相当不便。“再说万一有人来谈生意或是面试,岂不是觉得很奇怪?”
搬到海珠区,也是高海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首先是因为我是中大的学生,对中大创新谷、TIT创意园这边的商圈和商业业态比较熟悉;其次就是微信总部就在海珠区,这里可以说是我们作为微信生态从业者的一个朝圣之地了。”当然,高海波还有更多的考量:海珠区商业配套成熟、房租成本比较低……
在海珠区办公,更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福利。“当时广东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就在园区的门口,通过协会,我们第一次接触到非常多的电商企业。”这个过程也让高海波对电子商务渠道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更加让他坚定决心在电商这条路上一路狂奔。
高海波还得到了海珠区为青年企业家提供的许多福利,大学生创业补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在海珠区本地化合作的不断深入,他还加入了海珠区工商联等组织,这些经历都让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海珠区工商联给了创业者、民营企业家非常多的机会和舞台,带领我们去了解海珠区企业的优势。”
作为一家消费品企业,高海波跟海珠区市场监管部门和工商税务部门亦有比较广泛的业务接触,他同样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们在执法过程中,既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履行这个行业监管和管理的责任,同时又能够非常务实地了解企业的现状。”
在海珠读书、在海珠创业,也让高海波对这片土地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海珠区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福地,在这里我经历了一个很好的发展阶段。”高海波说的,不仅仅是他的创业。
2016年8月,高海波当选海珠区政协委员,当时年仅20岁,成为海珠区最小的政协委员。过去三年,他一直活跃在海珠区政协的舞台。就在今年3月刚结束的海珠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他提交的与青年创业者相关的提案还获得了优秀提案奖。他在提案中建议多举措降低海珠区青年住房成本,提供更多的大学生青年公寓,“学生选择其实很少,基本上就是城中村、小区两类。前者环境不佳,后者则价格太高。如果能对城中村的一些村屋进行改造,同时对一些相对偏的地方做一些交通设施的完善,那么就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成为政协委员,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他平时就会有意识地与员工聊天,了解不同青年人的需求,最后将这些内容总结汇总成为他的提案。“我是委员中少数的95后,视角可能会独特一点,也能够提供更多年轻的视角。”
高海波说,青年的身份
创新、激情,也意味着责任与但当。他
正逐渐成为一名越来越成熟的多面手。
G
仔:一路走来,外界给了你“天才少年”、“中国校园默多克”的美誉,你怎么看?
高海波:这些词其实是很媒体化的一种做法,标签是很短的,但我人生的路却是很长的。
G
仔:那么青年创业者的优势又在哪里?
高海波:第一个优势就是信息获取能力。我们这一代人是互联网的“原住居民”,对于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天然的。天生就很擅长通过互联网去找到有用的信息。第二来说,这个世界最终是属于年轻人的。谁了解年轻人,谁就会有优势,我们的优势就在于了解年轻人。
而且我们这一代人的整体教育水平会高一点,更懂得对差异化的尊重,对员工来说是好很多的。
G
仔:你觉得自己和
成熟的企业家前辈相比,还有哪些成长空间?
高海波:“大佬”们的心智成熟很多,对于挫折、对于反对的意见,他们的态度和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第二则在于,我们这些90后跟80后、70后相比,选择太多,专注力、注意力都很不够。老一辈可能找到一个机会就会一直去做,会始终坚持在一个行业里面。而年轻的创业者则更可能会频繁转型,我甚至见过有朋友三年做了12个项目,每天跟着热点走,而这事实上这是很有问题的。
G
仔:有很多人说你看起来情商特别高、特别成熟,你会觉得自己跟其他的
95
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高海波:我觉得每一代人里面,总是有一部分人是这样子,另一部分人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另外,我觉得“情商高”“成熟”这些词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压力,对我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G
仔:公司之前也历经了转型的过程,您觉得之后公司还会继续变化吗?对于未来有什么期待?
高海波:我认为拥抱变化肯定会有的,但是大的方向应该不会再变了。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能够成长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能够见证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我也相信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中,中国会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继续改革、更加开放,沿着这条道路走得更加的稳健和成熟。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能够在将来几年里面继续成长,成为中国在消费品领域一家主要的公司,
我希望能对这个时代作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