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谈到小镇、田园风光的时候,如果你立马想到的是西欧、北美等国家的一些田园生活,那你就out啦!
●●●
❖
最近,篁岭景区总裁吴向阳
和众多专家分享了独特的
“篁岭模式”
:通过房屋搬迁置换统合旅游开发经营权,老建筑异地搬迁复兴古村鼎盛期的风貌,原住民返迁兼业和就业实现
“就地城镇化”
。
❖
打造
“农业+”
文章,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版,
用农业带动文创
。
“鲜花”是点缀
,象征惬意优雅的生活方式,
“小镇”是主体
,指篁岭这个580多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古村。鲜花与古村相伴,鲜花与古建斗趣,二者结合是
乡村田园生活的写照
,是
生态与人文的融合
,是
梦里老家乡愁的延续
。
❖
鲜花只是外在具象的表现,文化才是鲜花小镇的动力源泉。
“鲜花小镇·晒秋人家”
这个口号是对篁岭全年旅游产品的综合概括。
❖
“篁岭晒秋”构筑了中国乡土符号。山居条件下,村民凿窗支匾、晾晒农货,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晒秋”农俗。“晒秋”不限于秋季,春晒白菜、夏晒山珍、秋晒果蔬、冬晒熏腊,一年四季,绵延有序
。
❖
游客来篁岭可以看晒秋,拍晒秋也可以住下和村民们一起在田园采摘,在晒匾里晒出自己的“图腾”,在古民居的回廊上体验“朝晒暮收”的农家乐趣。
❖
将村落上周的抛荒梯田集中流转,用传统方式打造
“千亩梯田花海”
,同时,种植大量皇菊、辣椒等农作物,既成为晒秋盘里的原材料,又为景区食府提供了食材。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
“最美中国符号”
。
❖
篁岭将一批认同理念、遵从规划、懂得经营的村民返迁“天街”经营传统产业,如竹艺、酿酒作坊、榨油作坊,并精心打造民俗产业。在篁岭,可以体验古徽州式慢生活:住传统民宿,观梯田美景,品传统小吃等,还能在“开心农场”认领“田地”,自耕自种,回味“乡愁”,享受农家生活的乐趣。
榨油作坊
天街小吃
晒秋美宿
❖
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游步道、生活生产场景展示浓郁的传统农耕文化
。
❖
文学作品:美丽的风光与本土文化结合,吸引全国各地作家、诗人造访篁岭,留下大量优秀作品
;
❖
写生、摄影基地:篁岭“四季花海”与粉墙黛瓦徽派建筑交相辉映,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学生来此写生、摄影;并且,北京电影学院在篁岭设立“北影驿站”,几十家国内外摄影协会在篁岭挂牌成立摄影基地
。
❖
走产业融合之路,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让更多的农民从原来的农业生产者转变成旅游服务者:篁岭在打造农业景观的同时,村民的和室内放由种庄稼的农民转变成“造景者”;成立种养合作社,与农民实现订单农业生产;安排200余村民就业,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