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岁,担任乡镇镇长已经4年了,有机会遴选到省人大去,应该去吗?
如果想享受当官的感觉,那在省人大当个不疼不痒的处长,还不如在乡镇当个镇长强。
33岁一主进省人大,只要能力不拉跨,大概率是能当上处长的,一调退休。
但是省人大大多数工作和职责决定了,大多数普通干部,包括大多数处一级干部,职位本身是没有什么权力和资源的。
在这种单位,想要拥有权力和资源,主要还是靠出去吃吃喝喝认识人,当当掮客,介绍这个给那个认识,帮别人办事当个中间人,从中得到一些人脉资源。
当然了,如果个人在省里有一定的背景关系,或者说自信个人往上搞领导关系的能力很强,能迅速结交上有实权的厅局级领导,也可以先到省人大解决平台问题,然后横向调动到一些更牛逼的部门去。
总体来讲,省人大的大多数干部,就算是处级干部,
在省城体制系统里,算是比较边缘和普通的,谈不上什么地位和资源
。就算处长,管的人,多则十来个,少的也就两三个罢了。
反之,在乡镇当镇长书记,看似只是个正科级,但下面管行政事业聘用一百多号人,在这个乡镇里,你就是高高在上的;想办点什么事情也是比较容易的;如果这个乡镇的经济较好,有一些大企业或经济资源,还可以凭借这些和上面的部门和领导做一些交换,往往是比较实惠的。
别说省人大的处长了,说到做官的感觉,部委的一些边缘局长都没有一些乡镇镇长书记威风。
但是,我个人还是建议一般人去省人大,
不是为了做官,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更大的平台,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省城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小地方没法比,这一点33岁时感受可能不太明显,但等快到四十岁,父母甚至自己身体不好需要看病时,孩子需要上初中高中需要好的教育环境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东西有多么宝贵了。
在一些小地方,看病方面,别说疑难杂症了,就算只是小毛病,当地医院都能给你治成大毛病。而一些小地方的教育,也真的是误人子弟。
我认识的老家很多人,拼了命往省城走,忍受夫妻两地分居、较高的房价、剧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转变,就是为了孩子上学和家人看病方便。
熬过开始的那几年阵痛期,稳定下来后,他们都几乎没有后悔当初选择的。
除此之外,个人觉得去了省人大,
还能获得一种更加从容平静的心境,也能有更好的生活状态。
不管是在乡镇,还是在县区,市里等一些要害部门,在小地方,大家谈论的主题,永远都是官和钱。围绕这个东西,无数人尔虞我诈、绞尽脑汁,搞得精疲力竭,特别累。而且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下,
最终
往往并不能如意,于是总是陷入求不得的痛苦和纠结之中。
就算是拍马屁,送礼,熬夜加班加点,伺候领导,搞斗争,终于混个一官半职,但巨大的压力,数不清的责任,高压的纪律要求,都会让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索然无味。
但
做官和吸毒是一样的,沾上了就戒不掉,明知道继续往前走是深渊,可是已经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了。只有硬着头皮不停往前走,当更大的官,才能暂时缓解焦虑的内心。
想象一下,一个乡镇书记,自己感觉干得很痛苦,很辛苦。但是让他三四十岁的时候去一个县局当一个没有实职的一级主任科员,他会如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