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指出长期持有并非总是明智之举,并结合具体数据分析说明了盲目长持的风险。同时,提供了应对A股市场的三个建议:采用定投方式开始投资、选择稳健的投资标的、做好股债配置。
文章指出,面对A股市场波动幅度极大的情况,简单采取长期持有策略是相当危险的。作者强调,应根据市场表现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文章建议采用定投方式开始投资,并指出定投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入场时机不敏感。无论市场处于牛市还是熊市,定投都能帮助投资者稳步积累财富。
文章中推荐关注中证红利指数这类产品,采用股息率加权的编制方法,能够自动实现“高抛低吸”,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回报。
文章强调做好股债配置的重要性,通过股债配置可以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提高收益的稳定性,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近期我写了一篇关于长期持有的文章,其中讨论了基金圈广为流传的那句“闪电劈下时必须在场”的说法。我认为应该将其修改为
“低估值时必须在场”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社保基金多年前投资实践的印证:在A股市场,简单持有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估值时期必须及时采取卖出操作(参见:
A股需要“老和尚”
)。
在那篇文章发布后,收到了一位读者很诚恳的留言。他表示作为一个普通散户,很难做到这么专业的市场判断,所以只能选择长期持有这个“不得已的办法”。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但必须指出的是,根据过去十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在A股市场盲目采取长期持有策略是相当危险的。
盲目长持的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A股市场波动幅度极大,你的入场时机会对投资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我做了一个具体的数据分析:如果投资者从2013年底开始持有万得全A指数到现在,年化收益率能达到7.28%(不考虑管理费等成本)。
但如果将入场时间推迟到2015年底,同样持有到现在,
年化收益竟然只有可怜的0.16%
。
这个数据令人震惊:将近9年的时间,投资者的资金几乎没有任何增值,连通货膨胀都没能跑赢。要知道,万得全A是一个全收益指数,已经把股票分红再投资计算在内了。如果不是因为2023年9月24日之后的这波行情,实际收益可能会更差。这充分说明了在A股市场简单采取买入持有策略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我有三个小建议
一、
用定投开始与股市的相遇
这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建议,但确实非常有效。前段日子,我在上老钱的播客节目 《面基》时讨论过一个现象:绝大多数新股民或新基民在经历第一轮牛熊市场时都很难赚到钱。尤其是那些在牛市中后期入场的投资者,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幸运获利而产生错觉,认为自己很有投资能力,最终在市场调整时损失惨重。
而我在《
基金定投,年轻人的娃娃机,中年人的安慰剂 | 播客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定投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入场时机不敏感。无论是在2007年牛市顶峰还是2008年熊市底部开始定投,到现在的累计收益差别都不大。因此,对于刚开始接触股市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定投开始投资,既能积累经验,又能稳步积累财富,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
选择稳健的投资标的
我特别推荐关注中证红利指数这类产品。从2016年至今,尽管A股整体表现平平,万得全A 的年化回报只有区区 0.16%,但中证红利指数仍然实现了可观的回报,年化回报 7.03%。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证红利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的编制方法,本质上包含了高抛低吸的投资逻辑。
具体来说,当某只股票股价大涨导致股息率下降时,会在年度调整时被调出指数;相反,那些因为价格下跌而股息率上升的股票则可能被纳入指数。这种机制使得指数能够自动实现“高抛低吸”,而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
虽然在2019年、2020年这样的普涨行情中,中证红利指数可能会落后于大盘,但在2021-2023年的调整期,它展现出了极强的抗跌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防守效果。
所以投资者通过中证红利ETF(515080)以及对应的联接基金(A份额:012643 C份额:012644)来进行长期投资,或许持有体验更好一些。
这里要展开多说两句,中证红利ETF(515080)目前奉行季度派息策略。
对于派息,除了传统的再投资,在这个长期持有的话题下,我倒是建议诸位考虑一下,如何将分红用掉。
前段时间,和老钱的播客节目“面基”做了一次串台,聊到
不要将收益率最大化作为普通人投资的终极目标
,提到了投资是应该改善生活这件事儿。这是一期聊得非常尽兴的播客,尤其后半段。
从小宇宙的评论来看,许多听众也很认可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