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与戴维·费罗
最初,雅虎只是对网站站点进行了简单分类的分级目录,让网站资源变得有序,便于用户查询和使用。
早期的雅虎页面
随后,雅虎逐步扩张,建立了集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即时通讯、网页广告和网站建站平台于一体的生态系统,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
2016年的雅虎页面
1999年,互联网刚刚起步阶段,雅虎就拥有了1.2亿独立用户,其中1亿用户至少在雅虎的某一个频道或特色服务中注册过。
以电子邮箱为例,雅虎邮箱曾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43亿用户,很多中国网民的第一个邮箱即是后缀为@yahoo.com的雅虎邮箱。
曾经的雅虎邮箱
创立仅1年多后,雅虎就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154%,市值达到8亿美元。2000年1月3日,雅虎的市值一度达到1280亿美元。
雅虎上市
当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牛?
这么说吧,当年的雅虎“帝国”,几近无敌,甚至可以说,等同于整个互联网。
它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它开创了互联网免费模式,即内容免费,广告收费。
2000年~2006年,它一直霸居全球互联网排名第一的宝座。2006年全球互联网公司前20名中,它独霸3席,雅虎、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国分别位列第1、第7和第14。
美国的Google、Facebook,中国的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无一不是它的追随者和模仿者。
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曾经更是全世界互联网创业者对偶像,被称为“网络1.0时代的奠基者”,激励了包括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人在内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本可以收购Google、Facebook,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就走过了创立、成长、壮大、陨落的全过程。
长江后浪推前浪,只不过,很多人看到了巨人的崛起,却很难猜到巨人的落幕,会如此不堪和无力。
马化腾说过:“
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
”这话,就像是为雅虎而说的!
这么一个血淋淋的惨剧,值得我们所有人警惕!
三
柳青讲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其实,这句话对企业家也很有启示。
雅虎在如此短的时间,画出了一条如此诡异的抛物线,为我们完美的诠释了一个科技巨头走向沉沦的深刻教训。
1、
缺乏战略聚焦,
身份定位
迷失
,难以形成正面突破,最终只能在生死边缘挣扎。
过去20年间,
雅虎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始终没有能够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始终在科技公司与媒体公司之间不停摇摆。
比如,雅虎用户日益剧增后,仅仅做网站索引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它为了给网页增添“可读性”,开创性地把传统纸质媒体搬到网页上,让用户在使用雅虎搜索时可以直接站内浏览,也即最初的门户网站。
后来的雅虎界面
网页越做越长,悲剧随之发生。当全球互联网加速转向技术驱动时,技术出身的雅虎却大量精力放在了人工做内容之上。
雅虎跑出去很远回头猛然发现,谷歌那条什么都没有的搜索框,才是帮助人们最便捷地获得最多最想要信息的最好方式。
就这样,以门户网站起家的雅虎,却没有专注成为最权威的门户网站;没有维护和拓展品牌大客户资源;孤注一掷与谷歌火拼,却没有做成搜索界的领头老大;甚至邮箱也只有那些有情怀的人才会偶尔拿来回忆回忆。
事实说明: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身份定位,也意味着没有明确的核心业务和商业模式,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地位日益边缘化,最终只能在生死边缘挣扎。
2、
缺乏战略远见,迷失在盲目的扩大规模之中,不断用
致命错误来攻击自己!
雅虎最大的问题,在于成功来得太快、现金流太充足,迷失在盲目的扩大规模之中,却不能洞察战略大势,把握技术和市场潮流,敏锐、灵活、高瞻远瞩地去开拓。
比如,雅虎曾斥资百亿美元开启疯狂收购之路。Flickr、GeoCities、Tumblr……都是图片或社交领域的精英。
然而,真正适合雅虎的并购项目,却基本被雅虎错过。
比如,错过Google。
1997年,Google的雏形“网络爬虫”的研究项目,想原本是要以100万美元卖给雅虎,却被雅虎拒绝了。
今天,Google的市值已经高达16052亿美元!!
仅次于苹果、微软、亚马逊!
!
位居全球第四!
!
比如,错过Facebook。
原本,Facebook也是要卖给雅虎的,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你们
知道,
今天Facebook的市值是多少吗?
市场一直非常偏爱雅虎,把很多好机会单单留给了它,可作为“全球访问量第一”的最大网站,
雅虎却一次又一次傲娇地把送上门来的机会拒之千里,而且同样的错误还一犯再犯,只能说雅虎是自己将自己作死的。
3、官僚主义盛行,大公司病沉疴不治,组织资源大量浪费。
迄今为止,互联网领域最成功的公司基本都是创始人主导,唯独雅虎是职业经理人主导。
更加奇葩的是,雅虎22年换了7任CEO,最长的任期6年,短的仅4个月就被董事会赶下台。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雅虎却在管理层频繁的变动与更迭中,摩擦内耗、左右摇摆,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