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为何一群狼也打不过猛虎?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爸妈,千万别心疼钱,这4种零食就该吃就吃 ·  3 天前  
宇宙解码  ·  美国图书馆,发现罕见照片!真正的清朝 ·  3 天前  
环球科学  ·  分享图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2025 年建议做这 10 件小事,幸福感提升 10 倍!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01 2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一份关于身心疗愈、人际关系提升和自我提升的文章,总结了多个科学研究和技巧,帮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过得更好。包括用小事提升幸福感、处理情绪的技巧、沟通技巧和独处能力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身心疗愈的三种日常习惯

通过做饭、户外散步和打扫房间等活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

关键观点2: 三个心理学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利用“十二秒效应”控制情绪,利用独处时间缓解冲突,以及运用“5:1”沟通技巧增进亲密关系。

关键观点3: 四种自我提升方法

通过写作、独处、记录个人成就和心流体验等活动,提升自我认知和动力。

关键观点4: 活动推广信息

介绍正在进行的科普中国春节趣味活动,包括抽奖、红包等福利。


正文


转眼间,2024 年已经过去。过去的一年里,你过得还好吗?


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25 年身心疗愈手册》希望用 10 件可以提升日常幸福感的小事,帮助大家在新一年的琐碎生活中,过得好一点、自在一点。


3 个日常小习惯

让你轻松拥有好心情


1

很丧的时候,给自己做顿饭吧


一项发表于《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的研究发现,做饭对心理健康有 4 个好处:


· 做饭产生的快乐回忆,会治愈做饭的人;


· 做饭会提升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 当做饭改善了一个人的营养健康状态,会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 爱做饭的人可能会喜欢和亲友一起做饭,这种互动性也会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与不做饭的人相比,自己做饭的人平均每天少摄入 577 卡路里的热量,少吃 5 克脂肪和 16 克糖。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所以,当你不开心时,可以给自己做一顿饭,或者约上亲友一起做饭,用美食疗愈自己的胃和心。


2

再忙再累,也要找时间去户外走一走


一项发表于《The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的研究显示:每天只是简单在户外待一会,就能促进我们大脑的结构和情绪健康,改善注意力、情绪和整个心理健康状况。


一位美国医学部的博士后研究员甚至表示,“作为精神健康治疗的一部分,医生可以开出在新鲜空气中散步的处方”。


所以,感到身心俱疲、情绪压力无法排解时,可以找个公园或者江边散散步。如果你实在觉得没时间,哪怕只是利用回家路上去坐车的几分钟走走路,也可以。


抛开一切烦恼,回到当下。去感受风怎么吹,花怎么开,叶子的形状,季节的变化,让大自然的能量疗愈自己。


3

“断舍离”和打扫房间,可以获得掌控和成就感


研究显示,最基础的清洁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个体的焦虑和压力反应。这或许是因为:


·清洁本身具备高度可预测性你整理衣柜,衣柜就会变得整整齐齐;你洗碗,碗就会变干干净净,做什么都有可预测的结果。


· 减少混乱的视觉刺激过多的视觉刺激让人很难大脑集中注意力和处理信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信息超载可能会带来压力,妨碍TA们解决当前的问题。


· 提供掌控感清洁会给人提供目标,让你可以短暂从压力中抽身,做一点可控的小事,获得成就感。


生活断舍离,也是精神断舍离。所以当你感觉生活一团糟的时候,不妨试试从打扫屋子和打扫心灵开始吧。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个心理学冷门技巧

让你收获美好人际关系


1

生气时在心里默数 12 秒,可以有效控制情绪


很多人说,每次过年回家,就忍不住和家人吵架。过后又觉得自己太冲动,陷入后悔自责。


无法控制情绪的事情,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该怎么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十二秒效应”。指的是,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12秒,过了这段时间,人会恢复往日的平静。


但很多人会被这 12 秒控制,说出或做出后悔的事。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 12 秒,帮助我们规避问题。想发怒的时候,先想一想,发怒是否有利于我们解决事情?


如果发怒对我们毫无益处,试着先冷静下来。如果事情确实让人生气,试着深呼吸从 1 数到 12。等理智恢复过来,你会发现让你失控的事,只是小事一桩。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12 秒原则”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控制不住刷手机,可以把手机放在比较远的地方,需要超过12秒才能找到,我们刷手机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2

躲进厕所里,可以缓解关系冲突


发生关系冲突时,人在应激状态下,情绪处理系统的“情绪脑”容易凌驾于“理性脑”之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一点就炸,无法在发生冲突的环境中冷静下来。


试着后退一步,给自己一点独处和冷静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躲进厕所里、车里、房间里。然后进行自我觉察,问自己这些问题:


· 我现在有什么感受?


· 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吗?


· 这种冲突真的值得我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生气难过吗?


· 我现在能做些什么来缓解我内心的感觉?散步?听音乐?把能做的事情快速可视化。


· 我能做什么去解决事情,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在每一次的关系冲突中,不断自我觉察和调整,让你爱的人感受到你的冷静与智慧。你会发现,自己的“理性脑”可以慢慢打败“情绪脑”,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子正在慢慢减少。


3

神奇的“5:1”沟通技巧,提升亲密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授洛萨达,曾经调查了一些幸福的夫妻和不开心的、闹离婚的夫妻,想看看他们之间是如何沟通的,结果得出了神奇的“5:1”理论即,讲 5 句好话,搭配 1 句批评建议的话


所以,在关系的相处中,如果你说了一句伤人的话,要用 5 句好话补回来,可以增进关系的亲密。表扬人家 5 句,再提些小小的建议,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4 个提升自我的方法

让你更好地成为自己


1

把不开心写下来,效果超乎你想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James Pennebaker 研究发现,遇到糟糕的事情之后,用文字写下来,是找回幸福的关键。


所以,无论是生活中再琐碎的不开心,还是大到你感觉无法承受之重,你都可以找个安静的环境,写下你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注意,一定要写得十分具体,并往深层挖掘自己的真实感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定期给自己一段独处时间,把生活还给自己


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孤独吗?在心理学上,孤独具有主观体验的特质。


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是否孤独只取决于你自己的主观感受。相反,好的独处是一种稀缺的能力,在心理学中被称作“积极独处( positive solitude )


它不是因为不会社交而被迫选择,而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独处,例如为了自我提升或者享受安静而独处。


研究证明,这种积极独处能让人更清晰地观察环境,认知自我,完成情绪上的自我更新,有益于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所以就算一个人,也没关系的。你可以充分利用独处时光,发展一项爱好,尝试一件新事物,或者做自己感到快乐的“无用”事情……


3

每天记录你取得的进步,可以获取更多动力


新的一年到来,很多人都会给自己立很多 flag。但当没有实现目标时,又会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那么,不妨试试花时间及时记录你的个人成就。


201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定期记录我们获得成功的小事,可以给我们一种进步感,提供努力的动力;从长远来看,让我们更有效率去完成目标。


· 无论多么小的事,你都可以每天睡前记录下来,以激励自己。比如,学了一个新的英语单词、散步 10 分钟看到了很美的月亮、悉心照料的花开了......


· 每个月定期查看你记录的小成就,你会再次沉浸在当时的快乐感觉中,觉得“我可真棒呀”、“活着真好呀”。


· 养成奖励个人成就的习惯。如果你在新的一年里有想要实现的目标,提前设定奖励可能会帮助你实现它们。比如坚持运动一周,奖励自己吃一顿美食;存款达标,奖励自己一次小旅行等。


无论心情多么糟糕,当你翻看自己取得的小成就时,就会对生活又有了期待。


4

尝试全心全意做一件事,培养“心流”的能力


很多人都说,春节除了串门走亲戚,胡吃海喝,就是瘫在床上睡觉,刷手机、看短视频、追剧……


“明明每天都在啥也没干,怎么感觉更累了?这是因为,这种极度懒散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休息。有效的休息是怎样的呢?


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即: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就会获得一种充满能量且非常愉悦满足的感受。


米哈里认为,按心流发生率的高低,休闲可分为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


被动式休闲是指不用消耗专注力和脑力的事情,比如刷视频、刷朋友圈、看剧、逛购物网站等。这种休闲的快乐很短暂,却容易让人上瘾,并剥夺你的专注力。比如,即便没人找你,你也会无意识地不停刷手机;你变得很难专注地看完一本书,或者做完一件事……


而主动式休闲是指那些要动点脑子,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投入,才能享受其中的事情。比如运动、读书、从事兴趣爱好、深度沟通、深度旅游等。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想更容易进入“心流”,就需要我们减少被动式休闲,去体验和创造主动式休闲。


因此,不妨选择一项自己擅长而且有兴趣的活动,然后让这些活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每一步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 每一步行动都能得到迅速的反馈。


· 技能水平与挑战难度的完美匹配,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难。


今年就不妨试试让自己沉下心,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让自己能更好地活在当下吧!


🧧🧧🧧

1月28日~2月4日

科普中国

“新年好运来”春节趣味活动进行中

每天瓜分万元红包


⚠️划重点⚠️

活动参与方式:


1.在活动页面点击

“获取好运气”按钮



2.成功锁定关键词“有钱有闲”

即可参与抽奖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达活动

每人每天有 3 次参与机会~

红包数量有限

先到先得

↓↓↓


策划制作

来源丨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作者丨一颗多肉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相关推荐

1.它被国外评为最具营养活力的蔬菜,但我打赌 90% 的人没吃过

2.家人们,这 5 个电器是“耗电刺客”,返乡过节时一定要拔掉电源!

3.放在卫生间的牙刷好恶心,给戴个牙刷套能行吗?真相出乎意料……

4.每天走走路到底算不算运动?达到这个量级好处真的有0.8元和249元的充电线,到底有啥区别?

5.9个优雅拒绝喝酒的理由,一个比一个妙(快私藏)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