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卫西谛照常生活
卫西谛个人公共平台(随笔有关电影、旅行、摄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藏发布  ·  238.12万人次!这个春节假期,西藏火了! ·  昨天  
西藏发布  ·  238.12万人次!这个春节假期,西藏火了! ·  昨天  
安徽交通广播  ·  旅游大巴突发车祸,领队身亡,多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安徽交通广播  ·  旅游大巴突发车祸,领队身亡,多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北安市公安局  ·  【平安过大年】北安公安的新春关键词⑦:平安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2月5日起,上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卫西谛照常生活

Day 300 复制人会不会梦见独角兽

卫西谛照常生活  · 公众号  ·  · 2017-09-29 22:56

正文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 300

2017 9 28 日星期四


片名:银翼杀手 Blade Runner (1982) ,雷德利·斯科特


南京,家




《银翼杀手》的故事开始于 2019 年,每一遍重看都在接近这个年份,而且很快就会超越这个年份。我自己越来越不将这部电影看成是关于“未来”的,而是关于“梦境”的。

这是影片一个迷人的设定:“复制人”的自我意识是建立在人为设定的“记忆”之上。这些记忆被固化为照片,照片成了我们存在的证明。这一点很说得通,当我们想起某人时,或者想起自己的过去时,往往想起的是对方留在某张照片上的样子。

在《银翼杀手》中,人工记忆也幻化为“梦境”潜入“复制人”的意识,就像哈里森·福特梦见的“独角兽”。梦成为一种烙印,梦成为一种标识,梦甚至成为一种私密的自我保护。在雷德利·斯科特黑暗的、迷离、坚硬的视觉风格中,整部电影都变成了一种梦境。我们目睹这里不断地下雨、灯光遥远地闪烁、肮脏拥挤的街头、涌着不得不在地球活下去的人类。我想说,会有一种幻觉:每次看着不电影时,(哈里斯·福特扮演的)银翼杀手狄卡德就像又出现在了自己的梦里。

但有趣的是,当别人问斯科特,说你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风格——当然,影迷都能看出来这样的风格一部分来自黑色电影的影响,狄卡德如同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斯科特的回答是,“为了遮丑”,因为在华纳公司附近的露天片场拍摄,而周围有不少难看的土丘,所以不得不选择拍大量的夜景和大量下雨。别人赞美斯科特拍出了一件艺术作品,他总是说“只是拍电影嘛。”

每次见到肖恩•杨饰演的瑞秋出场时都有惊艳之感,看第三次、第五次或再多次。对此斯科特说,肖恩穿着的是一套四十年代风格的戏服,很像丽塔•海华斯,斯科特将她视作是向海华斯主演的黑色电影《吉尔达》( Gilda 1946 )的致敬。

另外也很少有一段台词,像“复制人”首领哈尔的台词,让我们听很多遍仍然感到有魅力的:“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rain... Time to die.


有时候,我们未必能想象“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的场景,或是“ C 射线”究竟是什么。但是,我们都会为“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而感动。而这段台词竟然是扮演哈尔的演员鲁特格的即兴创作。

独角兽的梦,雨中之泪的诗句,《银翼杀手》是在商业电影创作中、制造出来了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诗意,这种神秘感正是来自梦、记忆、死亡的的不可知。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斯科特扎实的视觉效果之上——正是因为这样,在我看来斯科特没有拍过“差”的电影。我从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斯科特电影的视觉效果和传统绘画之间的简单关联,就抄录在下面。

雷德利·斯科特说,他是看了法国学院派画家让·莱昂·热罗姆一副 1872 年的画作的复制品才同意执导《角斗士》的。在这幅名为《让他去死》( Pollice Verso )的画作上,一名罗马帝国的角斗士站在竞技场中央仰望看台上的观众,而众人纷纷伸出向下的拇指,狂热地要求他处死战败者。斯科通过一个英雄主义的故事将这种帝国的“荣耀和邪恶”的气氛移植到银幕上去,并获得了奥斯卡大奖。这位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过舞台设计的导演,是一位不择不扣的布景大师。他在看过真的斗兽场之后,甚至嫌它太小了。我想,当你看过《普罗米修斯》当中法斯宾德“指点宇宙”的视觉场景后,会嫌别的一些科幻电影也太“小”了。而这个场景,借鉴了英国画家约瑟夫·怀特表现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启蒙的油画《一个哲学家讲授太阳系仪》。

在斯科特的电影里发现经典绘画中的色彩、光线、构图和气氛,对明眼的观众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罗马帝国的将军在山坡上号令他的军队;远征的十字军在地中海旁的城镇休憩;一小队美国士兵在索马里残垣断壁间躲藏;一位商人从各个视角为自己继承的法国庄园拍照;一个杀手的身影穿越过灯光斑斓的未来街头……在雷德利·斯科特类型繁多的作品里,我们随时都可能感叹:这个场景好像是曾经见过的某幅画。

雷德利·斯科特是在拍摄大量电视广告片之后进入电影界的。 40 岁时他凭借改编康拉德的作品,执导名为《决斗者》的长片而获得戛纳最佳处女作奖。两年后执导了《异形》系列的第一部。它的二、三集分别由詹姆斯·卡麦隆、大卫·芬奇执导。斯科特的《异形》是一部极为冷漠的科幻恐怖片,所有的故事都在遥远的外太空发生,宇宙显得空旷和黑暗。长时间航行的太空运输船内部,就像长途货车的驾驶室那样简陋、单调和无聊,几个人物的谈话总是围绕着他们到达地球后能拿到的薪水展开,这给观众一种真实而强烈的感受——一反当时掀起热潮的《星球大战》系列对未来和星际的浪漫化态度。

斯科特也曾经因为视觉风格和故事内容过于前卫和晦涩遭到冷落,那就是《银翼杀手》。这是一部运用布景和光影制造戏剧气氛的杰作。影片成功地呈现了一个霓虹闪烁、混乱灰暗、仿佛永远在下雨的未来都会,街道上往来着朋克族、僧侣、东方军人、举着亮光伞的路人。人们直到十年后,从家庭录影带上重新看它时才发现其价值。


43 周 变革年代之后的美国电影



9月25日(周一)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1976),斯科塞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