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王炎学
汽车行业股票投资和汽车产业运营资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车教授  ·  教授看新车 | ... ·  3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4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王炎学

第五回 新模式颠覆行业认知,新助力引领销量飞升

车王炎学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12-10 17:56

正文

广本的成功让他们的先进模式成为众多车企纷纷效仿的对象。

广本率先将全球最新最好的车型带到中国;国内第一个导入4S店体系的企业;(要知道,广本的4S领先苹果的4S十余年!);国内第一个尝试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

其后广本的模式备受推崇,前广本副总经理曾庆洪谈及广本模式的核心,归纳为四个字“滚动发展”。

2000年,广州本田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原定2.5万辆的基础上将目标调到年产3万辆。

但是这样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得到日方的支持。他们认为2万5000台已是太过激进,何况3万台。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限制我们想象力的只有贫穷,还有常识。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员工比起来,我国员工的勤劳并非一句两句能说清。

最终,困难一个个被攻克,2000年,广州本田实际生产32208辆。在全国生产2.0升以上的中高档轿车企业中,广州本田是第一家突破年产3万辆,第一家起步生产能力得到100%利用的厂家。广州本田在2.0升及以上轿车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未29%,跃居全国第一。

2004年,广州本田成功完成产能24万辆产能改造,这也是即将退休的门胁轰二的心愿。

2000年,广州本田年产3万辆便实现盈利,按照国际管理,这也是违反常理的。国际惯例表明,一个汽车厂商年产量要达到15万辆以上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内很多汽车厂家一开始就“高起点,大批量”,以15万辆或者或者更大的年产量作为发展的起点。

2000年,广州本田在3万辆的产能基础上,实现盈利10.6亿元。广州本田把“规模经济”倒了过来,变成了“经济规模”。

3万辆就获利的秘诀在于广本的“少投入,快发展”,当时的厂房基本上用的还是广州标致的旧厂房。大部分设备是老设备改造而来的。与国内同行每万辆投12亿元相比,广本节约了50%成本,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而利用率是100%。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广本的发家,真的是靠省钱省出来的。

2006年,付守杰接替曾庆洪出任广本执行副总经理,上任时他谈到,中国汽车消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老百姓们没得选;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开始,老百姓们被动选择全球同步的车型;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开始,老百姓们开始自主选择量身定做的车型。

2007年7月19日,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这也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知识产权完全属于广州本田。

在付守杰在任期间,广本还推出了第一款合资品牌车---“理念”,尽管这款车市场并不是很成功,但是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十分难能可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速戛然而止。就在这一年,姚一鸣来到广本接替了付守杰的广本执行副总职位。

此时的广本似乎进入了瓶颈期,2007-2009年连续3年销量增速低于全国汽车销量增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