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决策杂志
决胜千里,策赢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注意!新疆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驾驶证除了能开车,还有这些隐藏功能!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社招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决策杂志

市委四大班子出席的会议上,10位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交流发言,代表公文材料高水平!

决策杂志  · 公众号  ·  · 2024-10-23 20:52

正文

10月21日,重庆市委召开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4年第三季度例会。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盯年度目标,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深化改革攻坚,强化政策供给,持续巩固拓展经济向上向好态势,持续加力解决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冲刺攻坚、决战决胜,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市政协主席程丽华,市委常委,有关市级领导出席。市委副书记李明清主持。

会议通报2024年三季度“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运行情况、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市属重点国企运行情况。 万州区、涪陵区、南岸区、大足区、开州区、彭水县、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 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以下为交流会发言摘要。


以改革强动力增活力提质效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卢红

万州区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系统谋划“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推动经济发展跑出新速度,累积加速度。前三季度GDP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投增长8.6%。

一、建体系挑大梁,产业能级全面跃升。 一是做强产业发动机。 扎实推进转型金融、产融合作试点,先进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产值连续25个月保持10%以上增长。 二是提升创新驱动力。 全市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加快建设,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59家、239家。 三是强化投资支撑度。 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争取落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建安投资连续9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

二、扬优势强枢纽,对外开放提质增效。 一是拓展通道。 “宁波舟山港—万州新田港”万吨级江海直达航线实现首航,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专列成功开行。 二是优化结构。 推动“一城一港”先行先试,打造前港、中仓、后园新格局,铁水运输占比超过40%。 三是完善平台。 加快万州经开区、万州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机制性重构,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新田港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三、抓重点固机制,改革攻坚走深走实。 一是加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 两级治理中心实战化高效运行,谋划区级“一件事”14个,市级“一本账”贯通覆盖率达95.8%。 二是靶向突破“三攻坚一盘活”。 万州经开区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国有资产盘活、回收资金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三是全面打造区域最佳营商环境。 迭代推出“4.0版”举措,市场主体新增1.2万户,引进50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4个。

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首位战略
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


涪陵区委书记 黎勇
涪陵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力争再造一个“涪陵工业”。前三季度GDP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扬优成势强集群,夯实发展根基。 延链补链做强主导产业, 拓展聚氨酯、聚酰胺、聚酯产业链,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市近1/4,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紧盯市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消费品、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3%、14.5%,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全市领先。 向新而行培育新兴产业, 新引进数字经济、空天信息等产业项目21个、协议资金187亿元。
“四链”融合优生态,推动质效提升。 科技赋能提升“含新量”, “双倍增”完成率分别达119%、122%。数字赋能提升“含智量”,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94个,华峰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智慧安全环保系统,成为园区智慧大脑。 金融赋能提升“含金量”, 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居全市前列,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绿色赋能提升“含绿量”, 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级绿色工厂达14个。
系统施策建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构建招商工作体系, 形成“1+1+2+9+N”联合招商格局,新签工业项目协议资金562亿元、到位167亿元。 健全要素供给体系, 发挥电气优势助企节约资金6亿元,铁海联运班列为企业降本超20%,人才净流入增长26%。 完善企业服务体系, 坚持主要领导每月、分管领导每周一体调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工作,“一件事一次办”平均减少跑动92%,“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发挥比较优势 聚力攻坚突破
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南岸区委书记 许洪斌

前三季度,南岸区GDP增长6.5%,固投增长5.2%,工业投资增长7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8%。

一、抢抓机遇,突出重点谋篇布局。 立足主战场打造主引擎。 两区融合、统分结合,建立重庆经开区“四园一港”产业作战单元,集聚战新工业企业35家,产值占全区战新产业98.2%。 瞄准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加快建设东港汽车电子产业园、激光雷达产业园,落户类脑科技企业36家。 搭建大平台开发新场景。 大学科技园注册企业400余家,中移物联网“五个一流”工程加快建设,京东、商汤、中移动等数据中心总算力达到200P。

二、精准施策,培优引强提升能级。 智改数转网联提质存量。 推动美的通用打造全市首家“灯塔工厂”,长轴、双环等传统汽配企业加快转型,全区技改投资增长128%,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 强链延链补链扩大增量。 紧盯“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一把手带头招商,前三季度开工项目45个。 识变应变求变激活变量。 专班跟进、专业研判、专注落地,谋划储备“两重”“两新”等项目224个。

三、强化保障,创新配置资源要素。 拓展优质项目落地空间。 巩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果,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100余亩、产业载体125万方,亩均税收54万元。 打造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做靓“江南菁英”人才品牌,入驻人力资源机构33家,集聚战新产业研发人员超4万人。 增强重点企业金融服务。 组建超60亿元专项基金,推出全市首款数字化、市场化、纯信用融资产品“重信贷”,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2.3%。

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扎实推动对外贸易提质扩量


大足区委书记 陈一清

大足区以全市首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改革为抓手,加快建设成渝腹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合作集聚区。前三季度GDP增长6.9%,进出口总额增长101.6%。

一、全力建强试点,畅通外贸“出口圈”。 推动平台做实强基。 建成投用国际贸易大厅、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和“渝采通”跨境贸易服务平台,促成川渝多地特色产品通过市采成功出口。 推动通道提档升级。 成功争取重庆都市圈环线铁路设双桥物流中心站,全力推进成渝高速扩能改造、大安高速等规划建设。 推动主体引育壮大。 紧扣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持新能源汽摩及零部件、光电等企业做大做强、对外出口,带动集聚市采经营主体190家。

二、全球拓展市场,扩大外贸“朋友圈”。 实施“走出去”行动。 开通霍尔果斯等26个口岸,开行跨境专列23列,出口英国等79个国家,完成市采票数及贸易额均居全国同批试点第一位。 实施“引进来”行动。 签约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两个项目入选全市制造业招商项目十强榜。 实施“上云端”行动。 设立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园、综合服务中心,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9.8%,获评全国十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三、全面提升服务,培优外贸“生态圈”。 做优企业服务。 创新市管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企业吹哨·部门必到”、服务企业专员等机制。 做实金融保障。 推动4家银行接入“渝采通”平台,加强与中国信保等合作,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贷款2.1亿元。 做强配套物流。 集聚物流企业210家,构建“互联网+物流+市场”运营模式,入选全国首批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

抓项目 促投资 提绩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州区委书记 蒲彬彬

开州区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1—9月,固投增长18.1%。

一、谋早谋实项目夯基础。 围绕政策所指谋项目, 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及时跟进存量和增量政策,找准承接点、打好提前量。 围绕目标所需谋项目, 立足打造全市做实“两大定位”的库区标杆和扛起建设“六个区”的大区担当,系统谋划打基础、利长远的支撑性、带动性项目。 围绕未来所向谋项目,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前瞻谋划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文化、生态、共富项目。

二、多维多向筹资强支撑。 全力向上争资, 获批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 全力向外引资, 深入实施“大抓工业、大抓招商”行动,纵深推进“开商归开、鸿雁兴开”计划,招商到位资金增长30.7%。 全力向内活资, 扎实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政企分离改革全面完成,国有资产盘活超序时进度,成功落地全市首笔GEP质押贷绿色信贷。

三、强化优化机制提绩效。 重聚焦, 把项目和投资纳入年度“五个一批”清单,新建项目服务中心,分层分类组建专班,与专业三方机构紧密合作。 优环境, 健全优化“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保障”环境长效机制,97项惠企政策实现直达智享,“一件事一次办”办件1.9万余件。 强赛马, 迭代重大项目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在项目和投资赛场比服务、赛速度、晾成绩,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
走好大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彭水县委书记 石强

彭水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走好大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前三季度GDP增长7.1%、全体居民收入增长5.9%。

一、统筹老城、新城、景城,打造山地特色韧性城市。 加快“小县大城”建设, 城市建成区扩至19.5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增至26.6万人。 坚持“留改拆增”并举, 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城市片区改造,引进5家央企全面推进高铁片区建设。 促进“文景产城”融通, 引进星亚奥特莱斯打造区域商业中心,丰富“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7.1%、32.4%。

二、突出强农、惠农、富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产业强农,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增长175%,“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获中国绿博会金奖。 注重生态惠农, 水、大气质量长期保持全市前列,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建成巴渝和美乡村12个。 突出改革富农,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80.7%,农村居民收入增长6.2%。

三、强化互动、互联、互融,推动以城带乡城乡互促。 推进要素互动, 整合涉农资金9.1亿元,在村本土人才260人左右,培育“新农人”1000余名。 加强设施互联, 新建农村饮水保障提升项目21处,新增“四好农村路”150公里,升级乡镇商贸中心20个。 促进内外互融, 渝厦高铁彭水南站主体完工,石彭务高速项目有序推进,重庆彭水文化旅游亚太营销展示中心链接国际市场,打造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点。

打好科技、产业、人才“组合拳”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聂红焰

科学城高新区深入落实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坚持创新制胜、产业支撑、人才引领协同发力,前三季度GDP增长7.6%,固投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

一、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创引擎。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 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的创新平台体系,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2个。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 以“双倍增”行动为牵引,新增高企177家、科企418家、瞪羚企业9家。 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聚焦产业薄弱环节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引领性成果11项。

二、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支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6个,技改投资增长240.7%。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探索“产业链+基金”招商模式,到位资金增长14.2%;强化全周期全要素服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值分别增长65.7%、6.4%。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投运国内首个精度和时效都满足数值预报业务需求的商业卫星,建成西南首个并网运行的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

三、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动能。 创新机制引才。 出台“新凤人才”政策,推进人才“积分制+直认制+举荐制+配额制”等综合评价认定改革,新引进人才增长124%。 多跨协同育才。 迭代“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机制,7000余名大学生“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 精细服务助才。 建成全市首个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集成离岸孵化等服务“线上一次办”,服务人才超1万人次。

探索创新 靶向发力
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陈英

万盛经开区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蹄疾步稳、积极推进,牵引带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GDP增速7.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税收增速9.5%。

一、聚焦瘦身健体,系统性推进变革重塑。 重组管理架构。 压减直管企业50%、企业内设机构46%,管理层级压减为2级,实现扁平化管理。 重整主营业务。 按照产业关联、优势互补原则,划分产投、城投、旅投3个板块,重组开投集团、城投集团、中渝旅体公司,推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转型。 重塑制度机制。 制定实施投融资监管、薪酬及考核、人员管理等15个制度性文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二、聚焦提质增效,多举措盘活国有资产。 “三企”联动化解债务风险。 引进东方资产公司、重发资产公司与国企联动盘活低效资产,首批基金已到位,有力促进化债。 跨省合作盘活闲置资产。 深化陕渝能源战略合作,引入陕煤重庆储运公司实施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150万吨/年储配煤基地,实现“六重效益”。 小微改革撬动国企提效。 探索经营性资产集中运营、工程领域实体公司集中管理、后勤业务集中分包,以“微改革”促“大突破”。

三、聚焦数字建设,穿透式提升监管能力。 推进国资监管智能化,实现“一屏掌控”。 建成大数据平台,构建“1+2+N”监管体系,实现资产、债务、投资、人员“四个清晰”。 推进国资租管“一件事”,实现“一站服务”。 搭建“线上应用+线下大厅”,导入资产10532处、面积95万平方米,已租赁77万平方米。 推进国企转型数字化,实现“一体赋能”。 智能化改造项目6个,8家国企实施数字化管理、53家上云,数字产业营收增长43%。

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奋力交出制造强市建设高分报表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志杰

市经济信息委持续发挥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持续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保持定力、自加压力、开足马力,奋力交出工业经济高分报表。

一、聚焦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政策+机制+清单”构建运行监测体系,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区县和项目,健全闭环落实、日周月季调度、常态化服务3项机制。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利润增长8.1%、16.3%、11.2%。

二、聚焦进中向好,集群体系培育壮大。 坚持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 ,汽车产业从“链条型”线性发展向“生态型”网状融合跃升,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3倍。 问界M9连续6个月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冠,阿维塔07上市1个月大订超3万台。 “车路云一体化”和便捷超充之城加快建设, “重庆造”汽车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更大,品牌影响力更强,自主创新科技含量更高,产业生态更优化。 汽车产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 融通促进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增加值增长2.7%和5.6%。 聚力培育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产业生态,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0%,软信收入增长9.0%。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3.8%,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2%。

三、聚焦好中提质,新质动能加速成长。 “平台+攻关+应用”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 “智改+数转+网联+扩绿”构建数智赋能体系,升级“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系统,新增智能工厂39个、数字化车间138个 强化产业链招商,签约制造业项目865个。“育新+升规+培优+上市”构建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增长13.8%。

控风险 促发展 强治理 推改革
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财政贡献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国杰

市财政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一、综合施策控风险,守牢平安稳定底线。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力有效, 全市未发生一起政府债务违约事件。 强化财力下沉和动态监测, 切实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优化房产税、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支持抢险救灾,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保障平安重庆建设, 持续巩固高水平安全的良好态势。

二、多措并举促发展,注入经济增长动力。 积极争取中央政策、资金支持, 增强财力保障。 建立资金调度与项目进度挂钩机制, 提前调度资金,推动投资放量。 持续健全大事要事保障机制, 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支持区县财政平稳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 有效落实“两新”政策, 推进政府采购“一件事”改革,谋划会计审计行业扶持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三、加力提效强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奋力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专班攻坚克难,晾晒动真碰硬。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推动市级专项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持续健全绩效挂钩机制。 上线财政智管应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