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选择了北京胡同,而是北京的胡同选择了我们。
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文化工作者,我和朋友们在东城鼓楼到东四一带工作生活陆陆续续十几年时间。刚来北京的时候,鼓楼一带有我渴望的Livehouse和咖啡馆以及独立的小店,所以周末经常光顾。那时候买不起名牌衣服,但张自忠路恰好有一整条街的外贸店可以随意挑选。还有些地方比如美术馆、人艺、三联书店,这些跟自己工作发生频繁关系的地方,也都在这一片。在这里不仅有工作,还有朋友和人情味。
跟一个地方的缘分必定是要跟这个地方的人有链接的
,正因北京胡同中,有这些神奇的地方,在这里遇到有趣的人,大家一起看演出、喝酒吃饭、聊文学与电影,幻想着那个虚构的精神空间,因为内心有着共同的东西,大家慢慢变成了朋友,在生活中也互相交换精神食粮和心灵之声,我们一起在这片平凡的地方生活生长,让有趣的日子彼此共享。
我们一起构建了一个“理想国”,它是文艺的,热闹的,鲜活的、立体的、没有差别的,充满了我们“觉得好”那些东西。
我想这就是胡同的意义吧:它隐藏着人间的四季,包容着许多故事, 细细品味,这些平凡里又有无数微小的闪光。
这十几年来,生活游荡在北京,胡同所代表的北京,不仅仅是机会和物质的巨大丛林,它还有它的包容和多元。胡同作为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它扁平,方便,原始,朴素,在平凡中有热闹,在热闹中有随性。花草树木,猫猫狗狗都是这里的一部分,而真正生活在胡同的人,无论是独立的艺术家店主还是北京土著也都是非常自然、随性地与胡同自然相处,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在松散而亲密的胡同人群关系里关照别人,能更自然本我的创造和表达自己,这些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好的成长:
胡同是让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以及与自己独处的地方。
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人无法改变城市变化的进程,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选择留在城市的哪一段风景里面。虽然现在南锣变景区了,鼓楼安静了,北新桥也逐渐变化了,朋友也换了一波又一波,但生活工作的美好记忆还在这里并继续生长着,包括人与人,人与地域的关系是不断累积才发生的,越发生越离不开,越离不开越发生,假以时间,它们变化、更迭,或被纪录下来,就有了另外的意义,者积淀出城市的纹理,
我们做过的活动,生活过的空间,吃过的饭,喝过的酒,看过的演出,去过的地方,都成了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被胡同连接在一起,与胡同一起生长的,在平凡的日子里,去追寻明亮闪光的地方,也想用我们的方式,去庆祝那些真正属于胡同的节日。
所以在东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家有趣的演出场地、酒吧和新型的青年社群公司的共同支持和合作下,耀世音乐在
金秋十月北京最美的季节
,发起了第一届的“街大新喜“东城文化生活节,主题是就是“胡同连接人与人“——试图用
现场音乐、展览、市集、沙龙、戏剧、艺术等
多种综合的艺文方式去抒发探讨胡同以及胡同中那些有趣的人他们都所呈现的精神世界,
结合东城区胡同里最有趣的场地空间,密集地发生多场次的艺文活动
,但在胡同里,没有所谓的主办方、没有观众、没有表演者、不是局外人,也不是消费者,大家全都是胡同里人和故事的总和,沉浸在胡同所连接整个关系中的节点,也连接着整个世界。我们用这些方式去记录和表达,也是想让这些胡同里平凡而美好的一直围绕构建另一个维度的时空”承载体“,
在这些折叠过的时空里,我们和我们喜爱过的事物一起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