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法院今天公布了一组数据,2016年人均结案数521.39件,居全省第一。“法官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去开庭的路上”已经成为了常态。东阳法院这五年人均结案数量突飞猛进,从224,246,302,到395,再到521,增长率也越来越高,看着真的触目惊心。我相信其他法院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再这样下去,我觉得我们的法官最终会与案件同归于尽。
东阳法院近五年结案数
前段时间,我在哈尔滨给一些来自法院系统的学员讲课,其中河南郑州某经济开发区法院的副院长告诉我,他们一线法官的年均结案数量一千多件,堪称全国之最。十年前我去法院系统调研时,北京某区法院人均结案数在两三百件时已经叫苦连天。案件数量增长太快,而法官数量不但没有同步增长,有时还面临人才流失。马彩云事件发生后我写过一篇文章,《如何保护基层法官》,提到这么些年来,中国基层法院法官为案件所累,已经不堪重负。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五加二,白加黑,有的累到吐血,老百姓还不满意,一些优秀的法官觉得压力太大而辞职离开了这个系统。
无论是律师还是当事人,都会觉得案件诉讼周期越来越长,刑事案件延长又延长,把时间用足,有的甚至几年不判,最后不得不“实报实销”。民事案件呢,一拖就几个月很正常。哪个法官不是手上同时在做几十个案件呢?诉讼中虽然有简繁分流,但刑事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都无法跟辩诉交易的效率相提并论。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更是只简化了合议庭成员,基本程序根本没有简化,所以不得不推出令状式裁判文书的程序,以试图更简化。目前的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和制度设计,都无法满足井喷式的案件数量增长了。而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渠道以及非诉讼化的矛盾化解方法,又始终有限,难以形成实质性的分流。
员额制后,其实法官压力更大了,进入员额制的法官待遇虽然有一点点提高,但实际上影响不大(中国的工资是由很多区块组成的,真实提高的部分可能也就一千多块),案件终身负责,责任重大。员额制是要按1:1.1考试的,有些法官报考人数不够,就开动员大会,很多法官根本不想入额,就跟领导约法三章,必须承诺不入额才参考。原先的审判员主动选择做法官助理,一个员额制法官带一群法官助理,有的法官助理资格比法官还老,感觉怪怪的。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法官也不例外,他们不会为了区区一点工资的提高而选择加班加点,累到吐血的生活。不如员额,一身轻松,入了员额,鸭梨山大,明明激励的制度反而变成了负担。这种现象,我认为是不正常的。
畸形的司法制度设计,一定会产生司法上的一系列问题。除了法官负荷过重,审判不公或者审判质量不高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司法公信力,一年审几百个案件,身心俱疲,质量能高吗?每年两高的工作报告,人大代表投反对票都是居高不下,也是老百姓不信任司法的表现。我仿佛看见一位位法官都像套上了磨具的骡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推着司法这架沉重的磨盘,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干这一行——其实这是一个考察行业幸福指数的风向标。再不改革,以后谁当法官?
我有位师妹,曾经是某基层法院的业务骨干,不仅结案率高,而且办案能力很强。在工作到第十个年头,她辞职了,出来做律师。如今已经快满两年了,我问她:“从法官辞职出来后悔吗?”她说:“后悔啊”。我诧异。她眼睛45度斜望向天空,悠悠地说了一句:“后悔出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