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郭磊宏观茶座
我们深信卖方宏观的本质不在于愤世嫉俗,批判经济的深层险危;亦不在于摇旗呐喊,安慰客户的短期情绪。卖方宏观要在关键时间、关键位置建立一些可观测、可检验、可修正的灯塔,尽量让眼前的世界变得冷峻和清晰。请关注广发宏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华为“硬核”归位的背后与未来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刚刚,登顶!全球第一! ·  3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选配花一百多万 -20250206232607 ·  4 天前  
央视财经  ·  普京签署命令!免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郭磊宏观茶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M1统计口径的修订及未来M1趋势

郭磊宏观茶座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03 19:3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及其他研究人员的分析报告和观点。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经济展望、财政政策、产业分析、资产定价、宏观经济数据解读等。报告内容涵盖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变化、经济数据的分析、财政政策的解读、行业景气度的分析等多个方面。分析师们对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趋势、政策方向及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和讨论,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见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变化

广发证券分析师讨论了央行对货币供给口径的修订,特别是对M1口径的修订,并分析了这一变化对经济和预测名义增长的影响。

关键观点2: 经济数据的分析

报告对国内外经济数据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CPI、PPI、社融、M1等关键指标,并探讨了这些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影响。

关键观点3: 财政政策的解读

分析了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包括财政政策的空间和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关键观点4: 行业景气度的分析

报告从行业层面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包括行业利润、产能利用率、企业盈利等,为投资者提供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

关键观点5: 未来经济展望

报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数据等方面的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正文

广 发证券资 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email protected]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 2024年12月2日,央行宣布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较修订前增加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两项。由于央行曾先后在陆家嘴论坛及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示将对货币供给统计进行完善,这一次修订在市场预期内。
第二, 央行对货币供给口径曾有过4次较大程度的修订,都是针对M2,此次是第一次对M1口径进行修订。我们理解这是顺应支付手段发展对货币供给统计的动态完善。理论上,货币供应量主要依据充当货币的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来划分层次。上世纪90年代央行统计货币供给时,居民存款是存折形式,流动性较弱,所以当时划分狭义货币供给M1时仅包括了流通中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居民活期存款、留存在微信/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余额(客户备付金)也具有了较高的流动性,所以从统计原理上讲,M1口径向外扩展修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 口径修订不会改变M1的经济含义,它仍是预测名义增长的重要坐标(领先2-3个季度)。一则新口径M1的组成中,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结构备付金的比例分别为12%、49%、37%与2%,“单位活期存款”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导着M1的变化;二则微观主体预期有一定的趋同性,个人活期存款和单位活期存款走势周期基本一致,新旧口径M1走势周期应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差异在中枢上,按照新M1口径的构成简单测算,本轮9月低点为同比-3.3%(旧口径为-7.4%);10月小幅回升,同比为-2.3%(旧口径为-6.1%)。
第四, 新口径M1在分析框架上与旧口径也没有变化,理论上它主要受对外部门结售汇、政府部门收支、金融部门融资、实体部门存款转移(金融资产投资/定期存款)四个因素影响,其中后三个比较关键。2024年新旧口径M1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行,后三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拖累。
第五, 需要特别提示的一点是,近年M1对名义增长的领先性有所弱化,运用传统经验规律需要更加谨慎。如2022年前三季度M1增速有过一轮显著回升,但其背景主要是货币金融政策主导新增融资向制造业倾斜,制造业企业现金流改善驱动,供给端产能扩张;但需求端如房地产、消费存在约束以及一定的收敛特征,出口在2022-2023也有一轮减速,所以那一轮M1增速触底回升之后,PPI同比并未如传统经验规律那样在2-3个季度之后迎来改善。 (表1)
第六, 但从上述理解来看,本轮与2022年那轮有所不同。按照我们年度展望《重塑广谱性增长》中的分析,本轮稳增长以地产、消费、广义社融作为三个切入点,它有助于建筑业和服务业缺口的收敛,以及总需求广谱性的回升;同时,本轮除需求侧之外,收储、并购、工业产能优化代表的供给侧领域亦存在政策红利,它应会带来PPI及名义GDP的触底。叠加基数偏低,以及金融部门“防空转、挤水分”在技术上影响的弱化,均会对M1有所支撑。可能存在制约的是实体部门在银行表内活期存款收益偏低以及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可能继续出表或定期化,但逻辑上财政扩张如能带动更多消费生产,这一点影响有限。综合来看,我们判断2025年新口径M1增速应较2024年有所回升。

正文

2024年12月2日,央行宣布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较修订前增加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两项。由于央行曾先后在陆家嘴论坛及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示将对货币供给统计进行完善,这一次修订在市场预期内。

2024年6月,潘功胜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2024年11月,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一是技术手段的进步提高了交换媒介效率。如随着银行卡的出现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我国日常生活中现钞的使用越来越少,个人活期存款不再受制于存折,而是成为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能够形成即时消费能力,货币属性增强,可研究纳入M1统计。二是出现了新的具有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如网络支付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也可同步研究纳入M1统计。三是M2统计要结合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根据国际经验,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以价格调控模式为主,数量目标逐步淡化,部分数量指标也已取消,如美联储已不再公布M3和更广口径的货币。

央行对货币供给口径曾有过4次较大程度的修订,都是针对M2,此次是第一次对M1口径进行修订。我们理解这是顺应支付手段发展对货币供给统计的动态完善。理论上,货币供应量主要依据充当货币的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来划分层次。上世纪90年代央行统计货币供给时,居民存款是存折形式,流动性较弱,所以当时划分狭义货币供给M1时仅包括了流通中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居民活期存款、留存在微信/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余额(客户备付金)也具有了较高的流动性,所以从统计原理上讲,M1口径向外扩展修订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的修订。2001年6月,为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消除股票申购冻结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M2。2002年3月,为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11年10月,为适应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M2。2018年1月,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可用于支付、随时提现和价值贮藏,具有货币属性,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被纳入M2。但这四次调整主要集中在M2,M1的统计口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对于此次M1修订,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修订是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目前包含在M2中,尚未包含在M1中。一是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二是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口径修订不会改变M1的经济含义,它仍是预测名义增长的重要坐标(领先2-3个季度)。一则新口径M1的组成中,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结构备付金的比例分别为12%、49%、37%与2%,“单位活期存款”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导着M1的变化;二则微观主体预期有一定的趋同性,个人活期存款和单位活期存款走势周期基本一致,新旧口径M1走势周期应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差异在中枢上,按照新M1口径的构成简单测算,本轮9月低点为同比-3.3%(旧口径为-7.4%);10月小幅回升,同比为-2.3%(旧口径为-6.1%)。

截止2024年10月,流通中现金余额为12.2万亿元,单位活期存款余额为51.1万亿元,个人活期存款以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的住户活期存款来看,余额为39.4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非金融机构存款来看,余额为2.4万亿元。

在新口径下,本轮M1增速在2023年2月达到高点,为7.5%;此后逐步下降,至2024年9月达到低点,为-3.3%;10月份略有回升,升至-2.3%。

新口径M1在分析框架上与旧口径也没有变化,理论上它主要受对外部门结售汇、政府部门收支、金融部门融资、实体部门存款转移(金融资产投资/定期存款)四个因素影响,其中后三个比较关键。2024年新旧口径M1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行,后三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拖累。

2024年预算内财政趋于扩张,但政策性金融债+PSL、城投债等准财政趋于收缩,前11月政策性金融债+PSL同比少增6511亿元,城投债同比少增1.4万亿元。

金融部门融资以实体信贷作为典型代表,它在今年前10月增加了15.7亿元,同比少增4.3万亿元。

实体部门存款转移至金融资产或定期存款的规模缺乏准确数据,但比较明确的是今年二季度规范手工补息,银行表内对公活期存款收益明显下滑,企业活期存款应有一轮集中出表。

需要特别提示的一点是,近年M1对名义增长的领先性有所弱化,运用传统经验规律需要更加谨慎。如2022年前三季度M1增速有过一轮显著回升,但其背景主要是货币金融政策主导新增融资向制造业倾斜,制造业企业现金流改善驱动,供给端产能扩张;但需求端如房地产、消费存在约束以及一定的收敛特征,出口在2022-2023也有一轮减速,所以那一轮M1增速触底回升之后,PPI同比并未如传统经验规律那样在2-3个季度之后迎来改善。

剔除掉受春节假期影响较大的1月份数据,旧口径下,M1增速在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7月有过一轮回升,从2.8%升至6.7%。这一过程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保持在25%以上的高位,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则趋于下降。

以上市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旧口径M1的代理变量来看,它在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升高了6.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的拉动率升高了3.3个百分点,而传统需求房地产企业的拉动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这是第一次M1增速回升过程中房地产缺位。

PPI同比在2021年10月份之后持续下降,直至2023年6月份才触底回升。从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中间已经间隔了近7个季度。

但从上述理解来看,本轮与 2022 年那轮有所不同。 按照我们年度展望《重塑广谱性增长》中的分析,本轮稳增长以地产、消费、广义社融作为三个切入点,它有助于建筑业和服务业缺口的收敛,以及总需求广谱性的回升; 同时,本轮除需求侧之外,收储、并购、工业产能优化代表的供给侧领域亦存在政策红利,它应会带来 PPI 及名义 GDP 的触底。 叠加基数偏低,以及金融部门“防空转、挤水分”在技术上影响的弱化,均会对 M1 有所支撑。 可能存在制约的是实体部门在银行表内活期存款收益偏低以及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可能继续出表或定期化,但逻辑上财政扩张如能带动更多消费生产,这一点影响有限。 综合来看,我们判断 2025 年新口径 M1 增速应较 2024 年有所回升。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重塑广谱性增长:2025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零售门类带动了10月消费数据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为何10月PPI略低于依据高频数据的预测
【广发宏观郭磊】10月出口与目前宏观面
【广发宏观郭磊】贸易环境、名义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10月PMI超季节性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稳增长政策有无初步效果:从10月BCI数据观测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三季度经济数据及其对资产定价逻辑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9月出口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9月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股票市场快速重估的宏观背景及趋势探讨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新出来的9月PMI和BCI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逆周期政策有望继续接力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逆周期政策是新定价力量

【广发宏观郭磊】对于宏观面的七点认识

【广发宏观郭磊】8月经济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经济驱动结构与宏观面

【广发宏观郭磊】探究8月的平减指数下探

【广发宏观郭磊】等待基本面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从8月PMI和BCI看当前宏观面

【广发宏观郭磊】7月经济数据的五个关注点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表现略有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家电和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本轮海外套息交易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PMI和短周期政策空间

【广发宏观郭磊】“保持战略定力”与“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广发宏观郭磊】三中全会《决定》的十五项关键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名义增长中枢更待提升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环比上行,哪些环比调整

【广发宏观郭磊】等待需求侧:2024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PPI近8个月以来首次环比正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为何5月出口数据好于订单指数

【广发宏观郭磊】量有所回踩,价继续上行:5月PMI简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4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4月通胀数据温和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新一轮供给侧有助于名义增长中枢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保持平稳

【广发宏观郭磊】对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精神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量基本稳定,价触底回升:4月PMI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从4月BCI数据看基本面边际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一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过去两年的黄金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3月出口数据浅析

【广发宏观郭磊】3月物价特征及下阶段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从实际增长到名义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3月PMI超预期原因探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人民币汇率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铜与螺纹钢价格的走势背离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2月的经济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月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开局增速良好有助于修正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2月PMI环比企稳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目前宏观面:复盘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2月CPI有望近半年来首次转正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4年第一份PMI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最后一份出口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CPI、PPI与名义增长中枢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数据与四季度资产走势

【广发宏观郭磊】 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前瞻2024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 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 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 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0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商品价格小周期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增速小幅回踩,手机出口显著加速

【广发宏观郭磊】原材料库存调整带来PMI短期回踩

【广发宏观郭磊】增发国债的三重意义

【广发宏观郭磊】三季度GDP增速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平减指数已逐步回升

【广发宏观郭磊】9月出口表现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剪刀差

【广发宏观郭磊】8月大部分经济指标均有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周期完成触底

【广发宏观郭磊】8月出口:海外PMI反弹影响下的初步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宏观面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从与2016年的比较看当前宏观面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PPI和CPI底将先后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三条线索驱动PMI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解读年中政治局会议精神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二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6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环比已企稳,哪些还在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重拾定价锚:2023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关注形成中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外需边际放缓凸显稳定总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和扩大总需求是当前宏观面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的三个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总需求是当前经济的关键所在

【广发宏观郭磊】核心CPI大致正常

【广发宏观郭磊】对经济整体性的强调将有助于中期均衡

【广发宏观郭磊】4月PMI为何低于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政治局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GDP增速处市场预期上限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超预期降低总量下行风险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偏低的通胀

【广发宏观郭磊】供求环比高斜率修复后的分化调整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视角下的三个可能机会

【广发宏观郭磊】对2023年的通胀数据来说只需确认两件事情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均指向经济景气度高开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郭磊】1月通胀数据的中观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PMI、BCI与同期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万得全A疫情以来复合增速仍低于名义GDP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出口下行和历史上几轮周期的区别

【广发宏观郭磊】待确认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制造业投资的三因素框架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的四个特征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10月财政数据与化债最新进展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化债方案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9月财政收支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政府债务框架与年内财政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8月财政数据与年内财政政策空间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房屋养老金”试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7月财政收支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财税体制改革

【广发宏观吴棋滢】6月财政收支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寻找破局点:2024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5月财政收支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4月财政收支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一季度财政特征与后续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广义财政支出进度有望逐步加快

【广发宏观吴棋滢】开年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广义赤字率及财政的“净扩张”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各省预算报告前瞻全国财政预算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上海试点离岸贸易的印花税优惠政策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特征回顾与2024年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三大工程”对投资端的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10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三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8月财政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待新一轮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7月财政数据与后续两大关键线索

【广发宏观吴棋滢】6月财政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吴棋滢】寻找新平衡:2023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偏弱凸显稳增长必要

【广发宏观吴棋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政策空间之一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状况约束支出强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第二财政到第三财政

【广发宏观吴棋滢】当前财政状况的三个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的八大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评价2023年开年财政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2年年度财政数据的主要看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非税增速放缓带来什么信号

【广发宏观吴棋滢】再筑堤岸:2023年财政环境展望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底以来高频数据出现边际变化了吗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渐近地平线:2024年中期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再谈“关注价格温和回升的线索”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价格温和回升的线索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3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2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缘何调整

【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0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走出低凹地:2023年中期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4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3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2月复工情况与高频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贺骁束】聊聊春节期间的高频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贺骁束】复盘过去一年整车货运量变化与同期资产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第一批城市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 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央行买断式逆回购

【广发宏观钟林楠】LPR下调的落地与后续关注点

【广发宏观钟林楠】9月金融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MLF降息落地的几个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钟林楠】逆周期政策是新定价力量

【广发宏观钟林楠】 利率定价:短期趋势与中长期特征

【广发宏观钟林楠】 如何看8月金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逻辑、方式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货币环境和汇率环境的新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贷、融资环境指数与M1

【广发宏观钟林楠】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钟林楠】OMO与LPR利率下调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步入新阶段:2024年中期货币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6月金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开展正、逆回购操作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5月的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的三个维度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PSL出现大额净归还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3月社融与M1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吗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近期央行操作理解政策逻辑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社融与M1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LPR报价对股债的影响逻辑

【广发宏观钟林楠】1月社融与M1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贷款风险溢价与利率曲线特征

【广发宏观钟林楠】超预期降准有助于提振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最新的社融与M1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新一轮PSL对经济、货币环境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1月社融与M1增速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汇率与流动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新一轮化债对货币环境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9月社融尚可,年内有望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钟林楠】 如何看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8月金融数据对资产定价环境的两个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近期流动性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5年期LPR利率为何没有调整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非对称降息有何用意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低于预期的7月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超预期的6月社融

【广发宏观钟林楠】适应新常态:2023年中期流动性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6月LPR报价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数据偏低加大政策升温概率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OMO利率降息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评估存款利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负债端政策到资产端政策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4月信贷情况凸显稳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利率走势与宏观指标的背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偏强信贷对资产定价环境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空间、动能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实际利率水平合适”该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贷强势开局

【广发宏观钟林楠】年初以来流动性环境的三个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从11月EPMI看新产业目前经营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评价9月单月工业企业盈利表现与库存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10月EPMI的信号

【广发宏观王丹】地产政策的“四四二”组合有哪些增量

【广发宏观王丹】从中观角度观测行业景气分布

【广发宏观王丹】 从8月企业盈利看本轮政策及后续基本面

【广发宏观王丹】9月EPMI环比大致持平季节性

【广发宏观王丹】8月中观层面的四个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评价7月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广发宏观郭磊、王丹】用电量还能反映经济增长吗

【广发宏观王丹】新产业产需比初步好转

【广发宏观王丹】7月哪些行业景气度好于整体

【广发宏观王丹】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的定量测算

【广发宏观王丹】6月企业利润结构向上游集中

【广发宏观王丹】从EPMI数据看7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进出口数据分别映射内外需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锚定价格端:2024年中期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6月产业链景气度的结构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为何PPI好转背景下企业利润增速回踩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6月EPMI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5月产业链景气变化线索的详细剖析

【广发宏观王丹】节能降碳行动对产业链及PPI影响的定量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4月企业营收和利润重回恢复性增长

【广发宏观王丹】5月EPMI数据好于季节性

【广发宏观王丹】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分化4月开始收敛

【广发宏观王丹】解析一季度工业企业营收和盈利表现

【广发宏观王丹】4月EPMI包含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王丹】能耗目标、PPI与本轮供给侧优化

【广发宏观王丹】3月哪些行业景气在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开年企业盈利增速

【广发宏观王丹】从3月EPMI看新兴产业产需比例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目标的定量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 2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理解

【广发宏观王丹】春节假期国内宏观变化简评

【广发宏观王丹】2024年1月中观景气度观察

【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企业盈利的总量及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1月EPMI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权益行业表现的宏观和中观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从年末PMI数据看中观景气分布的六大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11月企业利润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12月EPMI

【广发宏观王丹】11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库存周期小幅回踩

【广发宏观王丹】11月EPMI大致平稳

【广发宏观王丹】10月中观景气度分布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三季度工业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10月EPMI数据与短期宏观面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和中游制造引领PMI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 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9月EPMI上行斜率加大

【广发宏观王丹】过去十年哪些产品占出口比重显著提升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价格触底带来原材料类行业利润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从EPMI看8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7月行业景气度的中观分布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降幅收窄,库存继续下移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显示产需仍淡季磨底

【广发宏观王丹】校准航向标:2023年中期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支撑了景气的低位初步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名义库存进一步降至偏低水平

【广发宏观王丹】6月EPMI已低位持平

【广发宏观王丹】消费类资产超额收益时段宏观驱动历史复盘

【广发宏观王丹】景气磨底阶段的中观分布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企业库存去化加速

【广发宏观王丹】5月EPMI扣除季节性之后低位徘徊

【广发宏观王丹】4月中观景气分化进一步加剧

【广发宏观王丹】3月营收转正,盈利低位弱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复苏程度的分布:中观行业图景扫描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景气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开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偏低的原因及后续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3月EPMI显示行业修复动能有所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在引领2月经济的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估算2023年GDP增速

【广发宏观王丹】2月EPMI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发宏观王丹】1月哪些行业景气变化领先

【广发宏观王丹】复盘2022年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大型易地搬迁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