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问答 | 视频 | 探究 | 音频 | 辟谣 |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姜生渊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1883年(光绪九年),中癸末殿试二甲第十八名进士的刘光第,一定是带着年轻人的热血抱负,沿长江顺流直下,再转走海路到天津,转陆路,到达了梦想中能让自己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京城。他相信,凭着天朝的国力以及天朝给予他的平台,再加上自己的耿耿忠心,必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
六年后,还是沿着来时的这条路,刘光达返回了家乡,不同的是,此时的刘光第不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抱负的热血青年,而是一具冰冷的遗体。
这或许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刘光第等,实系康有为乱党,隐图煽惑。”光绪十五年,忠心耿耿的刘光第被朝廷视为大逆不道的乱党,连同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等人在菜市口斩首。这就是有名的“戊戌六君子”。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三(9月28)日,北京已经进入肃杀的秋天,下午时分,黄风呼啸,六人被押送到菜市口,在众多民众的注视下,六颗拖着长辫子的头颅被砍下来,鲜血从颈上涌出,喷洒在黄风呼啸的天空,随后洒落在地面,与泥土混杂在一起,慢慢的消逝,又在黄沙漫卷的风中消逝。
如果说除刘光第之外的五君子是“罪有应得”的话,刘光第的遇难更像是一场冤案。事实上,刘光第从来没有参加所谓的“谋反”,而惹祸上身的原因就是,他与康有为等变法者都是光绪皇帝临时抽调到身边予文国是的小京官,当谭嗣同打算出兵包围圆明园,以武力方式解决慈禧等守旧派势力时,刘光第或许还在为拟好一条折子而推敲字词。
他并不热衷于所谓的变法,根据同为富顺人的宋育仁说,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鼓吹变法之事,刘光第曾和友人旁听过一次,但“闻其议,绝恶之,初未与通”,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刘光第或许只是满心思的忧国忧民,效忠朝廷,效忠皇上而已,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即将降临的灾难却没有清醒的认识。
当康有为打算兵变的计划被袁世凯出卖后,慈禧发动政变,康梁等人纷纷出逃,刘光第却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丝毫出逃的意思。原因很明朗,刘光第认为自己没有做任何有愧于朝廷的事,朝廷自然也不会怪罪于自己,反而自己一片忠心,有功于朝廷,更没有逃的必要。
“戊戌六君子”被捕入狱后,康广仁情绪异常激动,失声痛哭:“天啊,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担!”此时的刘光第居然冷静的安慰康广仁。刘光第的从容无外乎两点:其一,他相信自己一贯忠心耿耿,没有半点叛乱与谋逆;其二,熟悉审判程序的他明白,定罪之前必须审讯,一旦审讯,什么事情都能够说的明白,即便是自己有过失,大不了不做这个京官,“即归罢,固所愿也”。
然而,让刘光第没有想到的是,能够让自己把事情说明白的审讯并没有到来,过于天真的他没有看到操纵程序的不是法律,而是独裁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倘语多牵涉,恐致株累”,所谓的程序,也跳过了审判等环节,等待六君子的只剩下了刑场。
在故乡人民眼中,刘光第是为廉洁奉公的好官,事实亦是如此,刘光第的同乡王抡三升为员外郎,有别项进款三四千两,主动偶那个提出与刘平分,刘光第却“不敢受”,刘光第升任军机章京,外地进京的某省藩司按惯例送来一笔钱,刘光第断然拒绝,来人惊讶:“人受而君独拒,得毋过自高乎”
正是这样一位几乎只有在戏文中才能看到的忠良居然被朝廷杀害,激起了群众的极其愤慨,富顺群众自发为刘光第举行了盛大的公祭活动,并发表了措辞尖锐抨击政府的祭文,来表达对刘光第的哀思以及对这个王朝的绝望。当地官员对这场充满反政府观点的公祭活动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或许,连官员本身对这个王朝也已经失去了信心?
刘光第就义前曾对友人说:“吾属死,正气尽矣。”当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改革来拯救这个日薄西山的王朝而被处死后,后来的知识分子再也不愿相信这个没落的王朝。
或许,在这个即将倾塌的帝国大厦下生活的臣民,“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心态。
如果您想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慷慨忠烈的英雄,请后台回复关键词:名臣名将
如果您想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领先世界的辉煌文明,请回后台复关键词:中华文明
如果您想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回味的兴衰道理,请后台回复关键词:朝代兴衰
每个关键词,我们都选出四篇往期精彩文章供您品读。
好物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爱历史》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