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吴晓波频道  ·  为什么日本年轻人爱买中国家电? ·  12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发现一个法律漏洞 -20250201120439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王宝强,冲上热搜!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市长不当、辞职捡破烂,捡出80亿非要上交国家!别人说他傻他说你们懂个屁!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2 22:44

正文

来源于:毒舌科技(ID:dushekeji)整理自艺非凡(ID:efifan)、一日一度(ID:yryd115)


冯小刚说:“他是个梦想家、冒险家,也是个实干家。”

流沙河说:“他办事如立志救世,自为太少,为人太多。”


樊建川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母都是军人所以他说自己骨子里面,流淌着的是军人的血液。1957年出生的他,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金沙江边游泳、扎木排,甚至游到对岸去偷人家的南瓜,差点被农民用石头砸死。


樊建川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一人一条命,是用来拼的!”每次他跟小伙伴打架,父亲不帮忙,抄手在旁边看,打赢了还奖励他。


樊建川全家福


樊建川曾说“打仗哪有百分百的把握?我爹从小就是这么对我说的。”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险主义者,什么事情管他行不行,先拼了再说。


1975年,樊建川高中毕业,之后他到宜宾县日成公社当知青,他拼命劳动,曾饿晕了两次。狠、拼、坚韧,是他一生的信条。


后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毛遂自荐去当兵,第一次违规通过了检查,但是却被刷了下来。他不甘心,直接找到当时的首长,给人家写书法、吹笛子,请求加入。


最终这位首长耗不过樊建川,让他加入了自己的队伍。就这样,在冬天零下40℃的内蒙古,樊建川一驻守就是两年半。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后,樊建川看到了命运转机,他积极准备复习资料,备考军校。全军80人报考却只招1个,樊建川心里没底,但是他才不管那么多,拼了再看!


结果他如愿考上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庆三医大教书。在他当大学老师的第八年,他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大学教师是一份多少人羡慕的工作,樊建川却觉得这工作一眼就能望到头。


命运似乎一直在眷顾他,天生不甘平庸的樊建川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之后,步入仕途,34岁就当上宜宾市常务副市长。



但樊建川还是不满意,原因是工资太少了!


为了亲身体验市场经济,时任副市长的樊建川参与了一次夜市摆摊活动,还在宜宾市引起一阵轰动。不体验不要紧,这一体验却让樊建川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就在即将升任市长之际,他主动辞职,下海经商。


1993年,樊建川跟朋友凑钱合伙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在这期间他破釜沉舟,贷了巨款带着家人辗转到成都,蜗居在很小的房间里,女儿都只能睡沙发。


但是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建的房子却只靠关系卖出去一户,朋友们都傻了眼,他自己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但就在当年11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国务院召开第三次房改方案,宣布全国房屋以商品房为主,各单位将不再提供福利房。这一消息转眼间让樊建川掌握了主动,他的房产公司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时成都双流机场需要建一个完整小区,樊建川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他凭着天赋和诚信苦干8年。2001年的时候,樊建川的企业已经进入四川省前10名,登上中国富豪榜前200名。


就在他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却想起了自己的梦想。



当初辞职市长,樊建川嫌工资少,主要因为不够支持他收藏。


之前父亲被关“牛棚”的时候,樊建川每天收集小报、传单,就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有了收集报纸、书信的习惯。


他在西安读书,他也常去逛古玩街,跟着懂行的人一起收些物件。后来,他觉得那些东西没意思,因为对抗战前辈有敬意,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他们,他开始收集各种跟抗战相关的东西。



那时候,他还没什么钱,一家人周末出去逛街,答应好给妻子买裙子,半路看到想要收藏的勋章,笑嘻嘻跟妻子说:“先把钱借我,下次给你买。”为了收藏,他真的是称得上“废寝忘食”。


后来房地产赚到钱后,樊建川出手更加自信,只要看中的东西,马上就买。有一次,他在塘沽看到有人正在砸碉堡,就问了问施工人员,一听说是抗战留下的,他赶紧付钱,愣是把50吨的碉堡从塘沽运回四川。



后来,为了避免一些法律上的纠纷,樊建川希望以博物馆名义买文物。1999年9月他申办成立建川博物馆,但对于修建博物馆,他当时并没有信心。他觉得“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我怎么可能私人建一个呢?”


但是后来的一件事,却让他下了建博物馆的决心。


2001年,在卢沟桥抗日展馆参展,他把自己的藏品带到北京之后,国家文物局的人看了吓了一跳,当场14件展品全部被鉴定为一级。樊建川回家一拍大腿:“这博物馆,必须建!”


一个民族要有记忆,历史是绝不能被遗忘的


樊建川说:“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中国13亿人,12.5亿都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中流砥柱馆

正面战场馆


樊建川的博物馆,一规划就是500亩!他四处去找这块地,人家一听,就觉得他是骗子:“哪有花500亩建博物馆的,你小子是来圈地修房产吧?”最后,他在大邑县找到了这块地。


樊建川的朋友听说他玩真的,就骂他:“你傻啊,非要把钱砸在这件事上,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你这是准备当烈士?”


樊建川根本不听别人的意见,卖掉了办公楼、商铺等各种资产,把资金全部投到了博物馆。手续办完,开工已是04年11月,他却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


“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这是一个甲子,是个大事,必须在8·15时开馆!”


一个战士写道:不灭倭寇,誓不生还


在9个月的时间里,建5个博物馆,这根本就是建筑行业里的天方夜谭。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出这么庞大的博物馆。但樊建川血液里的军魂,却让他再次透出一股狠劲儿。


施工时,每个场馆的工地上,都竖立着倒计时牌。他每天睡在工地上,累了就在靠在建材上眯一会,天天在建筑工地上骂人,这边装电梯,那边装玻璃,顶还没有封,就开始布展柜…


2005年8月15日,展现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馆”、反映国党抗战的“正面战场馆”、纪念美国援华的“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侵华日军罪行馆”,经六个部委专家组严格审查后,全部合格!建川博物馆正式开展!



纵观整个博物馆,樊建川的收藏之庞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手写资料30吨、书信40万封、日记一万五到两万本、像章百万枚,800余万件藏品,每件藏品都是樊建川亲自经手,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有153件。能在博物馆中展示的不过百分之一。


第一批5个展馆落定后, 樊建川再接再厉,建成“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系列场馆。


如今,这里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30个分馆,由30个世界一流设计大师设计,总占地500亩,超过1000万件藏品。30个博物馆里,抗战记忆被激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有了血肉。每年100多万人次进来,几乎都是流着泪离开。



2005年7月,天津一个朋友打来电话,给樊建川提供了一条线索,那就是著名的《荻岛静夫日记》。为了拿到抗日珍贵史料,樊建川当即飞往日本,以高价拿下这本罕见的日记。


荻岛静夫是日军侵华时期的一名火化兵,他的任务就是烧毁尸体,荻岛静夫的日记用文字、图片,详细写下1937-1940年日军侵略实录,对诸多侵略事实详尽刻画,这让日记显得更加珍贵。


荻岛静夫的日记


樊建川特意修建“援华美军馆”,来纪念美军对抗战的帮助,纪念牺牲在中国的4000多人。为了寻找一架坠毁的飞机,他也曾多次爬上3970米的汶川宝顶山,终于在震后将飞机残骸找到。


此外,他将248位飞虎队员照片,全都浇铸成瓷板像,挂在馆内。多年后,美国空军的一位老兵罗比特在参观时,问道:“这里都是美国的老兵吗?”樊建川点点头说是,白发苍苍的罗伯特,当即嚎啕大哭。


部分飞虎队员照片

美国空军老兵罗比特


这样的画面,也发生在“壮士群塑广场”。在约3000平米的中国地图上,200多位抗战名将、烈士的铁像,站在他们战斗或牺牲过的地方,一眼望去,令人肃然起敬。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左权将军牺牲时她年仅两岁。就在广场揭幕的那一天,左太北在壮士广场看到父亲雕像时,她泪如泉涌,抱着雕像痛哭:“爸爸,让我抱抱您!”


壮士群塑广场

左权将军雕像与左太北


建川博物馆群众还有一个更为令人震撼的地方,就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手印广场一排排玻璃上,印有4000多名抗战将领,或老兵的鲜红手印。


那些手印中,许多都已经残缺不全。为取这些手印,樊建川跑遍全国。


抗战老兵手印广场


在这些手印里,其中一枚属于张朗轩老人。他是一位川军老兵,在1938年参加藤县保卫战。那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5000人基本上都阵亡了。


张朗轩老人幸存回川,为了纪念抗战川军烈士,成都市人民公园立着一块碑,英朗的战士以老人为原型塑造。但60多年来,老人只字不提,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这件事。


成都市人民公园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樊建川了解到之后,一定要将张朗轩老人的手印印上。老人也为他积极呼吁,多方寻找当年抗日老兵。哪料到,广场建成之前,老人突然辞世,樊建川悲痛无比,为完成老人生前的心愿,在太平间印下了僵硬的手。这样的手印,还不止这一个。


在30个博物馆中,樊建川最不愿去的,就是“战俘博物馆”。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为战俘修建的博物展馆。


樊建川说:“因为觉得做俘虏是个污点。这些人一生可能就一张照片,那就是被杀之前日本人拍摄的,他们死了,亲人还不敢说,这是个几百万人的大群体啊!就这么被忽视、被遗忘了!想想就让人心酸。”


樊建川曾在日本一段时间,买下市面上所有的战俘照片,最终将它们带回国建馆。在战俘馆曲折的回廊里,无数流亡异乡的忠魂得到安放,那一张张黑白面孔,记录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泪。


以色列驻华大使进馆参观后,为樊建川写下一段话:


“这是一个平凡的人,

干了一件伟大的事,

他留住了一个民族的苦难。”



战俘博物馆


为了博物馆,樊建川把赚来的钱,一分不留全都投资进去。十几个亿,说砸就砸了,他自己的生活,却越过越简朴。他穿几十块钱的衣服,抽二十多块钱的烟,吃十几块钱的外卖。无论是做节目、访谈、签售,他都穿馆内自制的宣传T恤。


“我下决心建博物馆时,朋友苦劝说,让一个人完蛋,吸毒;让一个企业完蛋,建博物馆。投资是永远收不回来了,但我要求通过运营维持生计,毕竟这里有500多名员工。”樊建川说。


于是他在馆内结合文创产业,提供一些休闲配套服务。通过樊建川不懈地打拼,现如今,建川博物馆聚落,实现每年近2000万元的盈余。整体估值高达80亿天价!



但樊建川决定,在自己死后将博物馆捐给国家。


很多人都夸他说:“你也太了不起了,80个亿就这么交给政府。”他说:“不是我了不起,我仅仅是做,做算什么啊?让博物馆一直存在下去,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只用花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但保存,就要几千年!”


樊建川发自内心地期望,这些珍贵文物可以被好好照顾,因为这是历史的见证:


“一个人要成长的话,

你的记忆一定要健全,

一个民族要成长,

记忆也一定要健全。”



2008年,美国布莱恩大学,授予樊建川名誉博士学位。终身教授杨洪写的推荐语说道:


“我体会到一位有民族尊严的人,

想为自己国家,甚至世界文化史,

留下真实记录的豪迈。”



对于丈夫的遗赠,樊建川的妻子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理解了他的苦心,同意将博物馆捐赠给国家。但是樊建川的遗嘱,坚决不肯签。


樊建川的遗嘱里说要把自己遗体捐给重庆三医大,希望用自己的皮,绷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里。


樊建川说“谁要敲一下,我就在声控电视墙上给他唱首歌,他必须给博物馆捐1000元钱。我死了,还能给博物馆做贡献。”


多少人忌讳提到的死亡,他说得却格外轻松。



一个人最闪耀的价值,无非是为真理、正义事业而死。樊建川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了激活一个民族的记忆,为了保留一个民族的记忆,为了延续一个民族的记忆,他舍弃了一切财富、名誉,甚至看淡了自己的生死。


这样的事如果不崇高,还有什么事情是崇高的?他简衣素鞋,粗茶淡饭,日夜不休,以苦为乐,却比身价万亿人更富有、更幸福。



一个屹立不倒的民族,不但能穿越动荡年代的苦难,还要能在和平年代播种希望!樊建川就是那个把火种,播向中华大地的人!


樊建川还在筹备更多的展馆,关于改革开放,关于时代建设,希望在有生之年,建满100个!樊建川说:“现在有房奴、车奴,我是馆奴。我愿意一生为博物馆做奴隶,只要是能建够100个,马上死都可以。”


他修建的不止是民族记忆博物馆,

也是照亮民族未来的灯塔,

他保留的是战争的遗物,

守护的却是人类的和平,

他收藏的是过去的记忆,

打开的却是通往未来的甬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