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我们另一位特约撰稿
木
愉老师
的文章,他在印第安纳州一家医院工作。
新冠病毒侵入美国,是今年1月21的事,开始还是星星点点的。先是西海岸的西雅图和旧金山有一例两例,后来几天,又在其他地方增添了几例。说实在的,当时,我们跟大多数美国人一样,都没有把这个病毒看在眼里。倒不是说,我们跟美国总统川普一样,小瞧了新冠病毒,只把它当成一个大号流感病毒。而是说,这个病毒离我们太遥远。本世纪以来,SARS、H1N1和埃博拉等等病毒,在新闻里都被描述得很恐怖,但最终也没有传播到我们身边,就殒没到历史的烟尘中去了。
对新冠病毒遥远注视着,我们跟大多数美国人一样,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年圣诞,到最先沦为重灾区的华盛顿州去度假,今年二月初,又到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去看朋友。不料,到了三月初,狼烟就在美国各地接二连三地恐怖升起。
截止3月30日,全美的确诊人数就已经超过16万,死亡人数超过三千。
而我所在的印第安那州,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千8,死亡35例,我所在的郡,确诊人数也达到了30。虽然社交隔离(social distancing)前两周先后在各州实施,
无奈美国的的口罩文化不能与时俱进,大多数人在公共场合还是不戴口罩
,这点可以从每天的总统新闻发布会上可以看出端倪。即使到了今天,疫情已经呈现恶性增长,每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各路记者、各个官员和各个与会人士都没有戴口罩。
美国人对口罩不知为什么会如此排斥。
要说起来,口罩是西方发明的事物,最先是西方发明的。黑死病在欧洲爆发时,一些医生戴的鸟嘴面罩就类似现代医疗口罩。到了19世纪,口罩出现并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口罩在抗击西班牙流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新冠病毒在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之所以如山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众没有普遍地戴口罩。
不然,就无法理解同样是发达国家的韩国和日本,人口密度比欧美国家还高,但疫情却被严格控制。
在韩国和日本,对付疫情的一个最重要的防御手段就是戴口罩。
亚洲人似乎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口罩。自从新冠病毒开始传播,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纷纷戴起了口罩。到美国的华人店去,也可以看到几乎人人都戴口罩,戴了口罩还不够,收银柜台那里还立了大玻璃,收银员不仅戴口罩,还带了巨大的头罩。
但美国人就不一样,纽约已经沦陷,一如中国的武汉,但就在昨天,美国海军医院的7万吨“安慰号”医疗船抵达纽约,支持当地吃紧的医疗保障,很多市民不顾隔离令前来看热闹不说,其中不戴口罩的还大有人在。
美国的疾病防控中心(
CDC
)直到现在为止,在给大众的防疫指南中,还是认为健康的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戴了口罩,也无法抵御新冠病毒。
需要戴口罩的人是直接跟新冠病毒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和病人。
我所工作的医院也是这样向员工传达的。
不过,从上周五开始,院方每天发布的抗疫简报中,口吻有了变化。
医院的CEO说,每天发布的指南可能都会有变化,甚至是冲突。要以最新的指南为准。就在上周五的抗疫简报中,
院方作出决定,对一线直接跟病人接触的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口罩,
而对非一线医护人员,支持自己找口罩戴。
口罩之困
其实,在CDC关于口罩的指南中,不鼓励一般人戴口罩,
有一个微妙的尴尬的原因是口罩的缺乏。
如果民众都戴口罩,势必会跟一线医务人员争夺资源,更会凸显口罩短缺。近几十年来,美国的制造业流失严重,原先制造口罩的生产能力,大约80%从美国流失。而疫情来得如此突兀,让美国猝不及防,于是,对口罩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就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尽管现在政府正在组织生产口罩,无奈新冠病毒并不休战,而是昼夜来袭,疫情一日比一日揪心,再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的供应依然严重滞后。惨烈的疫情再一次证明了:兵马未动,粮草必须先行。
自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宣布社交隔离措施后,学校、教堂、工厂、体育馆、图书馆、商业中心甚至餐馆等等公共场合都关门了。
三周前,我工作的医院就决定,非一线医务人员,凡是可以在家工作的,一律都在家工作。电脑本来就是我们的工作平台,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效率上并无太大差异。唯一的不同是同事间不再碰面,不再打招呼聊天,不再面对面讨论工作。
虽然是在家里上班,我还是如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吃了早餐,然后上楼,进入书房,打开电脑,开始工作。每天都有一次通过网络进行的半小时例会,通报各种情况,提出问题讨论。其它各种问题和要求,都通过电话和电子信件交流解决。工作依旧,薪水照领。如此在家隔离,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困扰。何况,工作之外,并无温饱之忧,还可以到偌大的乒乓球室,自己练练发球、对着机器打打乒乓球。还可以追追剧,看看书,写些文字,乘着人少的晚上,到外面迎着三月的暖风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