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学园
崔玉涛唯一认证官方公众账号。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全维度的信息传达,帮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健康、完善的育儿知识。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育学园

一个扎心事实:手机最先摧毁的,是底层家庭的孩子

育学园  · 公众号  · 育儿  · 2025-02-16 17:31

正文

作者: 枫子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01

年初五的时候,表哥忍无可忍和外甥大吵了一架。

表哥常年在外,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本想趁着春节和外甥多交流,增进感情,可外甥却一天到晚抱着手机。

他让外甥一起坐坐,外甥拿着手机爱答不理;

他让外甥出门走走,外甥拿着手机进了卧室;

甚至在除夕当天,外甥还在饭桌上一刻不停地玩手机。

表哥气急,伸手就要去收手机,没想到外甥一下就炸毛了,大吼道:“你干什么?你有病吧?!”

语罢,就进房间关上门了,徒留表哥在原地气得哑口无言。

其实,不止外甥是这个情况。

春节走亲访友时,我就发觉农村的很多孩子,不再到处走街串巷,而是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要么是刷短视频、看直播,要么是一起打游戏。

就连邻居家一个不过2岁的孩子,都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手机看短视频了,不给看的话,孩子还会撒泼打滚。


不禁想起一位网友的呼喊:“农村孩子没救了!”

网友回农村后也发现,村里的孩子已经不会去山上游玩,河里摸鱼了。

他们只会待在家里玩手机,一个个精神萎靡,情绪暴躁。


他们,彻底“掉”进了手机里。

小小一方屏幕,就主宰了他们全部的喜怒哀乐。

>>> 内驱力·专场直播 <<<
你家孩子 是不是
沉迷 手机无法自拔
不仅耽误作业,而且怎么劝都不听?
这是内驱力出了问题!

怎么和娃沟通,才能培养TA的自驱力?
预约直播,和老师一起在线沟通 图片
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


02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

当一些孩子沉浸在打游戏、刷短视频的爽感中时,有钱人却在教孩子远离垃圾快乐。

比如 奥巴马,他规定孩子周末才能用手机,电脑只能用来写作业;

乔布斯也禁止孩子使用iPad,周末就陪着孩子在家看书、聊历史。

我身边很多家境较好的父母,也大多有这样清醒的认知:低级的娱乐是廉价的,自律带来的快乐,才是有价值的。

就像我堂姐,她严格限制侄女手机使用时间,偶尔上网,也是引导她通过手机拓宽知识面。

平日里,她则更倾向于带孩子去户外游玩。

最重要的一点是,堂姐一家平时就喜欢阅读,很少玩手机。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侄女从小自律又上进。

年初四我去城里拜访堂姐时,就看见侄女正聚精会神地看书

一问才知道,不止春节,整个假期,侄女都坚持每天看书一个小时,写作业、运动、绘画、练琴等活动,也规划得很合理。

偶尔需要手机,也只是把手机当做一个工具,用来查找资料,了解时事。

对比之下,不禁想起一位教育家的感慨:上层家庭的孩子一直在努力向上爬,而底层家庭的孩子却还深陷“奶头乐”之中,难以翻身。

多么残忍的事实。

我们以为手机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让孩子能随时获取知识的窗口,其实,手机是加速社会分层的利器,最先摧毁的是底层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 内驱力·专场直播 <<<
你家孩子 是不是
沉迷 手机无法自拔
不仅耽误作业,而且怎么劝都不听?
这是内驱力出了问题!

怎么和娃沟通,才能培养TA的自驱力?
预约直播,和老师一起在线沟通 图片
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

03

“想不想再拿些奖状呀?
“不想。”

“为什么?”

“学习累,需要思考;打游戏不用想,见人打就完事了。”

这是13岁留守儿童小光和记者的对话。

曾经,小光是家人的骄傲,在班上名列前三。


可自从父母把他留在农村老家后,小光开始沉迷玩手机,刷短视频、网聊,时常玩到半夜。

如今,他成绩一落千丈,排名倒三。

即使在记者采访期间,他的双手也在不停拨弄手机,视线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游戏。

当记者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时?

小光沉默一下,最终开口道:“ 学习太累了,对将来没啥打算,初中毕业以后不上学了。”

这是很多底层儿童的现状。

他们不像城里孩子一样,放学了有各种精彩的娱乐活动,有形形色色的辅导班、兴趣课要上。

他们没有激烈的排名竞争,更没有父母的陪伴、督促和管教。

手机在给他们的世界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大肆夺走了他们的时间,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和自控力,毁掉了他们的斗志和拼劲。

手机成瘾,成了穷孩子往上走的最大阻碍。

拥有40年农村教学经验的夏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苦恼:“现在和过去相比,条件真的是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学生成绩反而不如以前了。”

不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是因为学生们们偷着玩手机,根本管不住。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不许带手机进学校,但学生们就像变魔术一样,总能迅速把手机藏起来,避开老师。

学生们还偷偷组建了一个游戏群,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在里面,其中包括成绩优异的班长。

课后,他们会在群里交流游戏装备和升级技巧,群聊信息分分钟就能冲到99+。


放学后,很多孩子更是作业不写,吃饭、走路、上厕所,都时刻紧握着手机。

负责照顾孩子的老人,威严不够也不敢管,想没收孩子的手机吧,孩子直接闹着要绝食。

而没有约束后,手持手机的孩子就像野马褪去了缰绳,彻底失控。


曾经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今都成了“儿童散学归来疾,躲进小屋端手机”。

所有唾手可得的快乐,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通过手机获得的廉价快乐,正在一点点封锁并摧毁他们本就窄而小的上升通道。

>>> 内驱力·专场直播 <<<
你家孩子 是不是
沉迷 手机无法自拔
不仅耽误作业,而且怎么劝都不听?
这是内驱力出了问题!

怎么和娃沟通,才能培养TA的自驱力?
预约直播,和老师一起在线沟通 图片
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

04

我不禁陷入思考: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手机成瘾?为什么会深陷其中?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人曾做过一个采访,这些孩子说出了自己沉迷手机的原因:

“能认识很多朋友。”


“好朋友不跟我玩,要去游戏中找朋友。”


“没人玩的时候,可以玩游戏找点乐趣。”

……


可见, 手机对底层儿童而言,起到的是陪伴作用。

是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急需找个替代物来消解这种孤独感。

当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孩子自然无需到手机里寻找陪伴。

在知乎上,就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拯救“网瘾”儿子的经历。

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好的物质基础,她和丈夫在儿子1岁时,就远走他乡打工。

家里的老人,怕儿子磕着碰着,又怕儿子淘皮捣蛋,便经常把手机丢给儿子。

如今,儿子不过9岁,却有8年的“网龄”,成天拿着手机跟着了魔似的,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喊他吃饭都听不见。

亲戚都说,儿子是中了手机的毒。

但儿子甘之如饴,说如果这是种毒,他情愿感染一辈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