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砸锅卖铁,发出没多久就被和谐了
做了一些删减,可以在这里看《
浅聊一下砸锅卖铁
》
其实砸锅卖铁一直在,只是没有像最近么火爆,大家这么重视,真实的背景就是最近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被重提,重新关注了。
从本极来看,承认自己化债遇到困难
从上级来看,让你砸锅卖铁化债
看起来,像对地方问题的解决,实则也是对地方化债的督促。
要清楚,化债并不是让债务的消失
而是让债务可持续,不暴露违约风险
对已暴露的债务问题,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打折对付,银行兜底,期限拉长
对于潜在的风险,要及时扼杀
具体如何监控当地的债务风险
有地方搞数字化,监控各个主体的市场价格变动
有地方邀请机构尽调,回答各种问题
有地方自己摸底,让区域内的主体自己谈困难
不同地方,策略不同,这也是上面提到的因地置宜
上面的三个方法挺好的,只是因为利率下行的太快,从收益率的角度上看,风险自动化解了。
实则不然,化债肯定是越化越难
但工作不能白做,要想方设法巩固战果
这些措施本质是在降低城投的信用风险
风险关注了,去采取措施了,
那么风险至少降一半
对于市场关心的城投债违约
有风险,但不会违约,硬逻辑仍在。
在我看来,砸锅卖铁是好信号
说明,地方在啃硬骨头。
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又是经济下行
要保经济,怎么可能让城投违约?
这里点到即止
那要砸锅卖铁了,很多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
真正勒紧裤腰带
不能再建各种办公楼
不能大吃大喝
再借钱要想着还的事
没有效益的项目不要上马
间接促进了高质量增长
间接提高了人民性
对于有条件的“三资”,要好好盘活,多想办法创收财政
在土地财政普遍不行的背景下,增加其他的收入,就要激发地方的智慧了
我们一向贯彻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
总能解决的,而中央其实挺有钱的
这就是最大的兜底
砸锅卖铁主动的作为,有上面压责的原因,也有地方出成绩的导向
试想,如果在化债领域出了好成绩,受到各地的学习
主政的一把手后面可委以重任吧?
这届已经把地方债务控制提到这么重要的位置
再看官方的表态,虽然砸锅卖铁
但也表达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个底线就是不标债不违约,
至今没有什么变化吧?
看一下砸锅卖铁的重庆,效果还是有的
盘活的三资,卖了9.4亿
搞股权也弄了近8亿
再把一些细节卡点优化一下,也有10亿
一来一回,快30亿的钱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