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在时空交汇中带你走进敦煌 ·  昨天  
朝文社  ·  印度工人再闹罢工,这次三星不忍了 ·  昨天  
辽沈晚报  ·  历时5年打造,寻访海外700+件镇馆之宝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许世友回乡,中央特批2个月,调集43辆吉普车 ... ·  2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1760年,乾隆正和香妃缠绵。刘墉只喊了一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甲壳虫涅槃:1938-1949年的德国大众公司发展史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3-12 13:17

正文


1974年9月,第1800万辆大众甲壳虫汽车在汉诺威的大众埃姆登工厂下线,这意味着大众甲壳虫的产量已经打破了之前由福特T型车创造的汽车产量世界纪录。

甲壳虫的第一代产品从1938年生产到2003年,一共生产了2500万余辆,是20世纪最为经典的汽车之一。甲壳虫汽车的神话除了要归功于它自身具备的优良特性之外,英国军管当局在二战结束之后让大众工厂恢复生产的举措也是居功至伟。如果没有英国皇家机电工兵部队的努力,那么甲壳虫的神话,乃至日后的汽车巨头德国大众集团可能都会化为乌有。

大众公司的历史要追溯到1933年5月11日,这一天,费迪南·保时捷博士在柏林的凯瑟霍夫酒店与希特勒见面了。保时捷博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曾经参加过汽车赛事,还曾经为纳苏公司设计过廉价的小型汽车。他对未来汽车的构想与希特勒日后称为“人民汽车”的概念不谋而合。保时捷为纳苏设计的小型汽车百公里油耗7升,比希特勒所希望的油耗要多一升,除此之外,四座布局、风冷引擎和100公里/时的时速都能满足希特勒的要求。较高的时速可以适应未来的高速公路路况。在德国的一些地区,冬季十分寒冷,而且没有地方兴建足够的车库,风冷引擎在冬季室外条件下会比较容易启动,能够适应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希特勒认为这种车辆的价格应该控制在1000帝国马克左右,一般的工薪阶层也可以消费得起(1939年时,德国工人阶层平均月薪约为70帝国马克,恰好足以购买一支毛瑟98K步枪)。

保时捷博士为纳苏设计的Typ 32,这种车与甲壳虫类似,从来没有进入量产阶段。
甲壳虫V3原型车,1936年。

最终定稿的设计,1938年。

在第二年的柏林汽车展上,希特勒宣布“在天才设计师保时捷博士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之下,德国‘人民汽车’的基本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1936年10月12日,三辆“人民汽车”的路试工作开始进行,到圣诞节前夕已经完成将近5万公里的路试。在路试过程中,样车出现了铸造曲轴频繁开裂的严重问题,之后通过将曲轴的工艺由铸造改为锻造消除了这一缺陷,锻造曲轴一直沿用到停产为止。
保时捷博士本人并没有参加路试工作,他来到当时汽车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学习汽车生产技术。如果既想让产量满足需求,同时又想把价格控制在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水平,那么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可或缺的。1936年10月8日,保时捷博士来到纽约,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参观了美国的几家大型汽车厂商,后来又去英国参观了长桥的奥斯丁汽车公司。1937年,博士再次回到美国,招募有经验的汽车生产人员充当未来工厂中的骨干力量,他希望这些美国工人可以把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带到德国。最终,保时捷招募到了20名美国汽车工人,大多数都是德裔侨民出身,其中来自福特的约瑟夫·瓦尔纳和来自万国收割机公司的奥托·霍纳战后又为再生的大众公司工作了很久。
希特勒下令让罗伯特·列伊博士领导的帝国劳工阵线修建一座新的汽车工厂,并提供维持工厂运转所需的人力。帝国劳工阵线附属的“通过快乐获得力量”组织是一个负责提高德国工人劳动和生活质量,保持工人身心愉悦的组织,让它来负责管理这座汽车厂再合适不过。1937年5月,大众汽车公司建立,次年9月正式挂牌,改名为大众汽车生产公司,计划初步产能为年产150万辆。
甲壳虫个头不大,但是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满足一般的德国家庭日常所需。

希特勒计划用十年的时间“让每一个德国工人都开上汽车”。1938年时,第三帝国政府发起一个“印花换购汽车”的活动,每人每周花5马克购买印花,用来在“人民汽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甲壳虫”开始量产时换购汽车,后来共有336668人购买了价值2.8亿帝国马克的印花。


用于收集印花的印花本原件,印花本身有若干种样式,图中展示的是其中一种。

政府从维尔纳·舒伦堡伯爵手中购买了一块地皮用于大众工厂建设,这块土地位于汉诺威以东法勒斯列本,伯爵居住的14世纪古城堡——狼堡坐落其上,到1938年1月时已经购买了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阿伯特·施佩尔指派一位年轻的奥地利设计师彼得·科勒负责厂房设计工作。厂区在米腾兰德运河北岸延伸出1.6公里,在运河对岸还规划了一座可以居住9万人的城镇,两者统称“KdF城”。1938年5月26日,当时正是苏台德危机期间,希特勒抽空来到工地,在7万余人的注目之下为工厂奠基。在奠基时,有一份工厂的图纸本应该放置于奠基石中的金属箱内一同埋下,但图纸却未能按期到达,所以最终埋下的奠基石里面是空的。希特勒在奠基仪式上发表的讲话中将即将投产的车辆称为“KdF汽车”,此举让保时捷博士大感意外——这款车之前一直被叫做“人民汽车”,他手下的一名发动机设计师弗朗西斯·雷姆斯佩斯已经设计出了一种以人民汽车首字母缩写“VW”组成的车标,保时捷博士为此奖励雷姆斯佩斯100帝国马克,这一标志几经改动后沿用至今。奠基仪式过后,希特勒乘坐三辆样车之中的一辆,由保时捷博士的儿子费利(费利是他的昵称,全名为费迪南·安东·恩斯特·保时捷)驾车载着他向法勒斯列本火车站驶去。在KdF工厂投产之前,斯图加特的奔驰工厂组装了包括3辆样车在内的60辆试生产车辆。
1938年5月的奠基仪式,图纸并未能和奠基石一起埋下。
在奠基仪式上,三辆不同车身形式的原型车(软顶、敞篷、硬顶)进行了公开展示。

最早的大众车标,意识形态特征明显。1940年时出现了将外围的万字去掉,只留齿轮和VW字样的简化版本,战后“去纳粹化”时,把齿轮外圈的齿也去掉了。

因为缺乏劳动力,大众工厂的建造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希特勒为此找到墨索里尼,让他召集意大利的无业者派到德国支援建筑工作,墨索里尼很快就派来了1000人。即便如此,工厂还是无法如期竣工。由德国的其他汽车工厂完成了共计210辆颜色为亚光黑色的甲壳虫汽车,这些车要么被配发给党政机关,要么用于测试,没有一辆能够交付到“印花换购汽车”活动参与者手里。到1940年时,原定的40平方公里厂区建筑只完成了不到一半,而城镇中的住房也只完成了2358套,远道而来的意大利工人只能搭建木棚居住,这些人在德国开战之后逐渐回国,他们的位置被来自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苏联的战俘和外籍劳工代替,到1944年时,在大众工厂工作的外国人已达1.7万余人。
1938年7月27日,大众厂新建的综合礼堂以意大利法西斯产业工人联合会主席图里奥·齐亚内蒂的姓氏命名为齐亚内蒂厅,以此纪念意大利工人在工厂建设上做出的贡献。

1940年12月20日,大众生产的第1000辆汽车下线,这是一辆VW 82。


1941年,正在装配的第一批甲壳虫量产车,注意大灯上的遮光罩。


二战期间生产的甲壳虫轿车主要是在VW 82基础上改用全封闭车身的VW 82E,从外观看来离地间距较高。


后来,保时捷又在甲壳虫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款军用车辆。能后轮驱动、车身轻巧的VW 82和带有螺旋桨,水陆两用、四轮驱动的VW 166。在二战期间分别生产了5万余辆和1万余辆,它们的车体由柏林的安比-布德公司制造。实际上,二战期间的大众工厂只有一小部分产能被用于生产汽车,其大部分产能被用于飞行器框架的修整,以及制造JU-88双发机的一些部件,还有一些产能放在了生产地雷、手榴弹和加热炉上面。战争后期,在大众工厂还进行过V-1导弹的组装工作。

二战期间在大众工厂内进行装配的VW82和VW 166。
1943年,大众工厂第一次遭到盟军轰炸,但没有遭到明显伤害。后来,这座工厂被美国战略轰炸调查组当作标靶,可算是倒了大霉。美军对其实施了四次大规模轰炸,此外还有两次独立的小型空袭或坠机事件,分别记录如下:
独立事件:
·1944年4月18日,一架不明单位的飞机投下燃烧弹,厂房建筑前部部分烧毁。
·1944年4月29日,上午11:19分,美国第八航空队一架执行轰炸柏林任务的B-17“空中堡垒”被地面防空炮火击中,机上人员跳伞逃生,失控的飞机飞到厂区上空,在兜了几个圈子之后一头扎在了一号车间的一角。
盟军方面针对大众工厂的轰炸记录:
日期与时间
航空器型号与数量
炸弹信息
投弹高度(英尺)
投弹命中数
未爆弹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型号
数量
弹重(磅)
吨数
1944年4月8日
1415-1419
56
高爆弹
M-47 100磅汽油燃烧弹
251
1661
500
100
63
83
19700-
21000
950
无记录
40
13
1944年6月20日
0904-0909
137架B-17
高爆弹


高爆弹


M-17 110磅x4磅集束镁燃烧弹
130
372
330
2000
500
500
130
93
83
24000-26000
582
32
93
27
1944年6月29日 0939
41
高爆弹
燃烧弹
306
520
500
100
77
18
数据缺失
350
28
8
1944年8月5日
1335-1337
85架B-24
高爆弹
548
1000
275
22000-23500
300
24
27
7
1944年8月5日,美军的第93轰炸机大队从英国哈德威克起飞,对大众工厂实施了高空轰炸,300余枚高爆弹命中厂区。

遭到轰炸后起火燃烧的厂区和居住区。

在轰炸中严重受损的工厂车间。


美军战后统计的大众工厂炸弹落点位置。

1945年5月战争结束时,大众工厂厂区已经被摧毁58%。尚完好的生产设备被要求向西转移,以免落入苏军之手。其中200台机器被转移到法国隆格维的矿井里,其余的则藏匿在四周的乡村地区。
1945年4月10日,美军第102步兵师第405步兵团下属战斗单位到达法勒斯列本,他们当时离大众工厂已经不远了,但由于他们的地图中并没有标出KdF城的位置,所以并没有立即实施占领。当地的党卫军单位丢下了在工厂工作的战俘和外籍劳工逃跑了,到了晚上,无人看管的战俘和劳工从营地里跑了出来,在洗劫了运河以东的高管住宅之后,他们又跑到厂区大搞破坏。他们扯烂了电话线,胡乱焚烧和丢弃文件,还把打字机给砸了个稀烂,停在火车站的货运列车也遭到劫掠,暴徒们接下来还打算把整座KdF城付之一炬。
第二天,德军随军牧师霍林在一名能说英语的法国牧师陪伴下来到法勒斯列本,劝说美军对KdF城实施占领,制止进一步的破坏行为。此时在法勒斯列本的美军只有一名中尉和11名士兵,牧师们对中尉说,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的话,那么战前从美国招募的技师们——也就是30名美国公民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听罢,中尉就不假思索的采取了行动。
牧师们乘着一辆美军装甲车和一辆吉普,和美军一起回到了KdF城,美国技师们都没事,但喝多了的暴徒们却在到处撒酒疯,于是美军对空鸣枪三次示警,示警无效之后又平射三枪,打死了几个人,其他的人一下子就全都消停了。次日,200名美军步兵和一些谢尔曼坦克占领了工厂与居住区。
1945年5月25日,KdF城正式改名狼堡,这一名称正是源自当地那座古老的城堡。当地人说服美军维持发电厂的正常运行,继续为居住区供电,同时让工厂总监鲁道夫·博尔曼继续留任,临时承担管理职责。
美军工兵从大众厂的废墟中搜寻材料,用于在附近建造桥梁。


5月26日,英国第52步兵师开始从美军手中接管狼堡,几天之后换防完成,狼堡成了英占区。英国人开始安排外籍劳工和战俘返乡,而那些来自苏联和东欧诸国的战俘却无法遣返,他们爆发了多次骚乱,均被看守战俘营的英军平息。
英军接管后,厂区门口标有“狼堡汽车厂”的路标。

英军在接管工厂后对其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发电厂仍可以输出低压电,但无力维持工厂生产。英军在工厂布置岗哨,以防止破坏和偷窃行为,并将机动车辆停放在厂区中,一些工人和技师被召回工厂,一面寻找用来恢复生产的设备,一面对英军车辆进行维修。第52步兵师离最近的维修单位也有几十公里,所以师长要求将厂区一些受损较轻的建筑腾出来,安装一些从厂区内搜罗到的设备来进行车辆维修工作。很快,来到这里为英军修理车辆的工人人数就超过了100人,英军并不付给他们薪水,唯一的报酬就是一顿午餐。
驻德英军总部后来从皇家机电工兵的第30维修分队中抽调人手派往狼堡,由两位上尉以及其他一些军官牵头接管了第52师的临时维修厂,这里成为了一个用来维修缴获德军车辆的地方。8月份,工厂中的一部分又被开辟出来,用于修理各类车辆的发动机,一开始只能修理吉普车发动机,后来逐渐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其他型号。9月时,军需部队的一座仓库也搬到狼堡。10月份时,这个修理单位又被重新命名为皇家机电工兵第2辅助维修分队。
为了满足占领区对汽车的需求,英国军管当局计划在大众工厂重启汽车生产工作,8月份时,他们把伊万·赫斯特工兵少校派遣到厂里进行前期工作,同时将维修单位安排到狼堡的其他地方,德国员工将设备集中到损坏相对较轻的建筑里面,从而恢复部分产能。8月末,战争结束后生产的第一批VW 82成功下线,这些车是利用战争期间的库存部件组装出来的。
伊万·赫斯特工兵少校(1916-2000)


1945年9月,大众将一辆战前生产的甲壳虫轿车重涂成卡其绿色,送到盟军第21集团军群总部进行演示,盟军随后向该工厂订购了一批甲壳虫轿车。英国军管当局财政分局从布伦瑞克的德意志银行分行透支25万英镑用于重启大众厂的生产工作。到这一年年末,大众一共只生产出了58辆新车。赫斯特少校向他的上级拉德克利夫上校反映了工厂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占领当局派遣了两位军官来协助他的工作,一位是空军退役中校贝瑞曼,他之前是一名汽车商人,被任命为大众厂的生产总监,负责军管委员会与德方高管的沟通事宜以及支持他们的工作。另一位是会计官麦金尼斯少校,负责管理该厂的日常开销以及处理金融问题。
1945年刚刚恢复生产时的大众工厂,工人们正在处理车身,很多工人戴着德军制式的M43野战帽。
工人们正在装配发动机。


除了英国人和德国人之外,以苏联人为首的其他盟国人员也在占领区四下搜罗堪用的机械设备,并将它们作为战争赔偿运回国内。而大众工厂作为前纳粹党产的一部分,自然令这些人垂涎三尺。因此,拉德克利夫上校要求赫斯特少校必须要在1946年3月前让大众工厂达到月产1000辆汽车的产能,以此证明这是一座仍然具备较高产能的工厂,其设备不可以作为战争赔偿拆运,否则就只好将其整座推平——这时候已经有两个苏军军官带着30人的征收队在狼堡一带转悠了,他们的到来进一步增加了紧张气氛。
生产总监贝瑞曼通过冲压车间主任——美籍德国人菲茨将上级的想法转达给了其他的德方管理人员,德国人的答复是如果军管当局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毛毯,那么他们就大可放手一搏。除了提供食物和毛毯之外,英国军管当局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手段来支持大众厂的“业务冲刺”,他们着手让一些部件分包厂商恢复生产,还把一列驶向柏林的运煤火车拦截下来,把煤炭调给狼堡的发电厂使用。德国工人们不负厚望,在3月份一共生产了1003辆汽车,完成了拉德克利夫上校制订的目标。这批车之中的一部分被苏联红军的征收队给“征收”了去,无意间完成了大众工厂的第一笔“出口业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