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店具有开放性
几乎所有的酒店都敞开大门,迎接八面来客,“顾客就是上帝”、“客人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已为众多酒店接受,酒店既要热情接待每一位进店的客人,又要防止犯罪分子作案,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大多数酒店的公共电梯会设置刷房卡才能上对应楼层,这样能有效隔绝一部分安全问题。然而,也有的不法之徒会假装住客尾随进去,这种设施绝不是万无疏漏的绝对之策。
2. 酒店成为新的犯罪目标
酒店宾客通常以商务客和旅游客为主,所带财物较多,正成为外来犯罪分子和内部不法员工进行犯罪活动的目标。
如果酒店在安全管理上出现漏洞,不法分子就会乘机作案。如某年的一天,上海涉外饭店就发生了11起盗窃案件,总金额达71.8万元;平顶山也曾发生多起宾馆连环被盗事件;郑州某酒店客人被盗取财物10万多元。
从酒店出现的盗窃案件来看,内部员工作案、内外勾结作案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98年,在广州的涉外酒店里就发生过多起内部员工盗窃的案例。
酒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酒店和客人的钱、财、物,如果他们的自身修养不足,会令酒店的安全管理工作防不胜防。
3. 宾客安全意识薄弱
在酒店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中,有很多案发原因与宾客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如将贵重物品不存放在前台,而是随便放在客房内,令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还有不少酒店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就是客人自己。例如,1985年发生在哈尔滨天鹅饭店的特大火灾,究其原因是一位美国客人酒后卧床吸烟;1988年在广州花园酒店因一对香港夫妇在客房燃放烟花而险些酿成大祸。
宾客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安全意识的淡薄,成为了酒店安全管理的隐患。
4. 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狡猾、隐蔽性强,出现“智能大盗”
从近几年公安局破获的案件中分析,犯罪分子越来越趋向于高智商、懂高科技的专业犯罪团伙。他们往往伪装成普通宾客入住高级豪华酒店,对酒店相当熟悉,以至酒店安全管理人员放松警惕。
这类犯罪分子作案时,有明确的分工,开一道磁卡密码锁只需几秒钟,且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2019年,在广西南宁,破获了一个由四人组成的专门在酒店作案的犯罪团伙,他们能复制信用卡、房门磁卡,两年之内,作案34起,案值超过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