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都在力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但是目前也仅落地了寥寥几单。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目前落地的几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很大程度上都不是市场化行为,可能要在未来两三年、目前的在建项目真正进入运营期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才会迎来发展的高峰。
目前看来,可以从以下角度关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第一,社会资本方目前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诉求不强,尤其是未来现金流较好的优质资产。而对于以小股大债模式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可能诉求更为强烈。
财金55号文明确指出,“在项目运营阶段,为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支持的各类债权人,可以合同债权、收益权等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对于前期以较低价格拿到项目的银行而言,可以通过期限分层、价格分层的方式对外转让资产,以提升资产持有期内的收益率。
第二,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下,PPP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成为非标转标的工具,而银行本身存在强烈的非标转标需求。
来自券商投行部门的嘉宾认为,“PPP的本质是政府降杠杆,是政府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政府的杠杆低了,但社会资本方的杠杆起来了,资产证券化(包括REITs)就是把杠杆转移到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使降杠杆的过程得以延续,所以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不过,对于企业方来说,发行ABS后资金是沉淀到项目公司,再回到企业就比较困难,所以企业的发行动力并不大。当年雪中送炭、共同投标且注入资本金的金融机构如果做证券化,企业是支持的,但是后面进来纯粹是做证券化的,企业的兴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