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基金委工材学部发布2个专项项目指南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化徐福建、赵娜娜、申鹤云ACS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西工大张军亮/顾军渭教授团队 Adv.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学化学,会英年早逝吗?真相恰恰相反!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兰州化物所王道爱研究员团队《AM》:基于剪切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电子科大邓旭教授、王德辉教授 Adv. Mater.:仿生自适应超疏水材料新进展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1-20 11:5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王德辉教授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题为“Superhydrophobicity with Self-Adaptive Water Pressure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of Pistia stratiotes Leaf”的研究论文。2022级博士研究生邵慧娟为论文第一作者,邓旭教授和王德辉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

跨介质航行器具备在水下(面)和空中作业的能力,然而这类航行器在作业时不得不面临水的阻力和粘附问题。以水陆两栖飞机为例,当它在水面滑行时,流体阻力会严重限制其滑行速度;当飞机脱离水面时,水粘附在底部又形成极大的拖拽力,导致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难以进一步提升。因此,减小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流体阻力和脱离过程中的水粘附是进一步增加两栖飞机起飞效率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超疏水技术为上述挑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其表面微纳结构与低表面能相结合,使液体稳定地停留在微结构的顶部,形成低固—液接触的Cassie-Baxter润湿状态,从而显著降低水的阻力和粘附力。然而,超疏水表面在深水和流体冲击条件下难以维持其超疏水性,仅能承受0.03-2.3m的静水压力,一旦失去超疏水性,其减阻和低粘附性能都将丢失。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观察到水生植物大薸的叶片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并展现出较好的抗水压能力和低的固—液粘附,这一特性归因于叶片绒毛状微结构的自适应形变及其表面独特的内凹几何特征。在水压作用下,这些微结构会发生形变,通过增加固—液接触面积来提升抗水压能力;而内凹特征提高了微结构表面的临界抗刺穿压力,确保其在高水压下进入形变抗压模式。同时,内凹几何特征提高了微结构的形变阈值,可促进高模量微结构形变响应,有利于形变后的气层恢复,使固—液粘附力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上述原理,作者发展了仿生自适应超疏水表面的设计策略,其抗水压性能提高了约183%,受压后的粘附力降低了约80%。这种自适应超疏水材料为进一步提升两栖飞机以及其他跨介质航行器的作业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图1. 植物叶片表面优异的疏水和抗水压性能


图2. 仿生自适应超疏水材料的应用探究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3136, 22275028, U22A20153, 22325201)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2702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相关进展

张友法、王钻开、邓旭等合作 Nat. Commun.:史上最耐磨超疏水涂层

长期有效 | 电子科大邓旭教授团队诚招材料专业博士生、博士后  - 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大邓旭教授团队 PNAS: 苏菲旋转的Leidenfrost液滴

电子科大邓旭教授团队长期招聘博士后 - 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

电子科大邓旭教授课题组 AFM:基于气-液相转变的宽带太阳光谱调谐用于自适应热管理

电子科大邓旭教授团队《Nat. Commun.》:抗老化辐射制冷涂层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教授团队《CSR》综述:制备稳定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及策略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教授团队《ACS AMI》:“泡”一下,木头也可以发电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教授课题组在设计具有超低固/液粘滞力的透明超双疏表面上取得新进展

水往高处流:电子科大邓旭/香港城大王钻开/德国MPI Hans-Jürgen Butt 实现液体超长距离,超快,自驱动,无损传输

中科大/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吴思教授和电子科大邓旭教授团队:可见光重构表面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