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困在家里比较无聊,小论文投了等结果,找了实习等回京。毕业离我不远了,要准备接受社会的毒打咯,可还是要保持微笑呢。
除了干干活就找了些书和影片来看,本来想尽量把里边几个不错的串联起来,但是还是有点生硬。所以,还是分开推荐吧。
依次是《人类简史》《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门》《天朝王国》《达芬奇密码》和《中国哲学简史》。
01
《人类简史》
在我读大一的时候,上过一门《近代科技史》课程,其中绝大多数内容我都忘了。唯一还记得的是一个问题——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这个问题的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在它后边又衍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
中国近代为什么落后了?
为什么文艺复兴、近代科学、工业革命是在欧洲兴起?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现代国家的成败?
……
后来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制度理论、文化理论、人口理论、环境理论等等理论去进行论证,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让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
这个难题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困扰至今。直到前段时间的世界读书日,我读了一遍《人类简史》,对这个问题有了一轮新的认识。
《人类简史》这本书的叙事非常宏大,如果你比较喜欢壮阔的历史感和上帝视角看问题,那读这本书会比较有意思。
书中穿插了很多事例,文字的画面感很强,就像是一个夹带不少私货的大型纪录片。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探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其中的第四部分——《科学革命》与李约瑟难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全书着笔最多和我个人最感兴趣的一部分。
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有对造成东西方“历史分歧”的起点归结为西方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共识驱动欧洲大陆上的帝国和科学的联姻,紧接着互相促进,互相成就,不断征服,不断扩张。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中的很多为什么是很难完全掰扯清楚的。正如作者所说,“历史就这样从一个岔路走到了下一个岔路,选择走某条道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而不得而知。”
历史学的研究总是向人类揭示这个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对于“为什么要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君士坦丁会选择将基督立为国教?为什么汉武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海上远征、文艺复兴、殖民主义、科学发展、帝国扩张在近代西欧会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些问题,人们只能从历史这条环环相扣的锁链中剥离出来那些合乎逻辑的因素并作出推理。
书中的科学革命向我们展示,帝国、军事、宗教、科学、资本、工业这些要素是如何合谋并杂糅着人心和组织的欲望促使这西欧快速迈入工业社会的。
神权和王权会出于政治的、经济的和宗教的利益与目的为科学研究扛起旗帜和口号;大领主、银行家负责为各种冒险和活动出钱;各路人马都登上远征船只,带回来知识、信息、贸易品,也带去了血腥、暴力和杀戮。
西方人就这样在薅全世界羊毛的路上越走越远。
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这本书中作者举证了非常多的事例。
可以说,殖民者的到来对于原住民几乎是惨烈的、毁灭性的灾难,甚至包括他们的遗骸、毛发也成为船上研究人员的“猎物”,大家看原著体会想必更深。
不过,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较遗憾的一点在于《人类简史》书中对于文艺复兴没怎么提及。
这就引出我想说的一部剧——《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门》。
02
《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门》
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 15-17 世纪非常著名而强盛的名门望族。
这个家族有多强呢?
靠银行业起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带动了佛罗伦萨的贸易、商业和艺术发展。美第奇家族作为实际掌权者统治佛罗伦萨近三个世纪,诞生了四位教宗、两位法兰西王后和一些欧洲王室成员。
更厉害的是,如果说美第奇们玩政治和商业是一流好手,那玩艺术则是顶级水准,比最近那个“大莲花”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佛罗伦萨留下的建筑和艺术成就很多都与这个家族紧密相关,美第奇家族对很多艺术巨匠都有进行资助,比如众所周知的达芬奇。
在《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门》第一季中,主人公科西莫·德·美第奇(由权游少狼主、内政大臣贴身保镖:理查德·麦登扮演)是一个原本无心政治的艺术骨灰级玩家,他委任布鲁内莱斯基完成了圣母百花大教堂圆形穹顶(建教堂圆顶符合史实)。
当然,无心政治也只是谦虚一下,他才是美第奇家族中第一个佛罗伦萨僭主,美第奇家族的政治时代由他开启。
感兴趣的朋友阔以康康,权谋手段样样不落,男帅女美说话还好听。
可惜的是,第二季水准比不上第一季。第二季的最后,朱利亚诺被刺,波提切利的《维纳斯和战神》被烧时,我简直非常愤怒!
03
《天朝王国》《达芬奇密码》
和《中国哲学简史》
回到《人类简史》中的科学革命,又开始思考。
随着时间的步伐,科学和宗教的矛盾慢慢凸显出来,我们国家不鼓励宗教,奉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所以这种矛盾对我们来说体会可能不是很深。
可以想象一下,基督教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而进化论告诉我们——“人是从猴子演化来的”。“这是对上帝的亵渎!”基督教信众一定会如此反应。
于是我又想起了这么一个问题——现代国家成为强有力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随着科学不断进步和教育不断普及,宗教及其信众作为超乎国家界限的“想象共同体”,将来会不会走向瓦解呢?或者说,宗教会不会走向消亡呢?如果宗教消亡,那有什么东西能支撑起宗教所扮演的信仰角色呢?
这些问题在《天朝王国》和《达芬奇密码》两部电影中都有涉及。两部电影没有明说宗教会消亡,但也都没有宣扬宗教信仰的意思,甚至有反宗教意味。
雷德利·斯科特的《天朝王国》是一部史诗电影,围绕十字军的第二次东征和耶路撒冷围攻战展开。
十字军东征由罗马天主教教皇发起,以收复穆斯林入侵所占领土为名义,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前前后后向地中海东岸国家进军了共计九次,持续两百年(1096-1291)。影片展现的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最后的几年。
十字军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收复耶路撒冷)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社会与经济等目的为主。所以每每“神的旨意”这一旗号被打起来,就有不少讽刺意味。
顺带提一句,十字军东征最后以失败告终。如果将这一段和前文的科学革命、帝国兴起,也就是十字军东征失败两百年后的大航海时代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欧洲文明往外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止,陆路不通转海路,东线失败换西线,得亏地球是个圆的 [手动狗头]。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天朝王国》中夹带了不少私货,再加上上映版本又剪掉了 50 分钟,票房简直惨不忍睹,血本无归。
片中比较深刻地探讨了人、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导演在好几个细节也揭露了教职人员的虚伪可恶,并且强烈抨击了打着“神的旨意”旗号肆意发动战争的行为,放在 2005 年的美国,反战的影射意味比较明显。
由于电影的戏剧性,《天朝王国》中反派人物比较脸谱化,好战自大;而正面人物,也就是主人公——巴里安和金庸笔下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