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串串
爱思考,爱撒娇,也爱补刀。靠谱滴人儿,还算有趣。愿与你分享,一起成长。致力于成长为文艺界最懂互联网的,互联网圈子里最有文艺范儿的。当然,真正关心的是教育,关乎云与月,关乎你我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鸭报•11-23\\持续反击,苗连涨;局部副 ... ·  22 小时前  
禽报网  ·  鸡报•11-23\\一年快完了,毛鸡一直在3 ... ·  22 小时前  
禽报网  ·  冻品•11-23\\多点暂时下调不明显,不过 ... ·  22 小时前  
禽报网  ·  行业\\2024中国主要种禽公司名单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鱼串串

好好学习:像成甲一样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鱼串串  · 公众号  ·  · 2017-05-01 10:52

正文

    ——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用它来更好地拯救这个世界。



今天和大家分享《好好学习》,这本书主要讲关于学习的学习,所以导致有朋友看到几行字就猜测,这是不是李笑来写的。其实要感谢这波知识付费浪潮的是,让一些颇有心得的个人知识管理人冒出来了,如成甲、李笑来、阳志平、李叫兽、采铜、萧秋水等。虽然每个人段位不一,但是,总有一款适合你,或者说,总有一两个方法对你适用。他们浮出了水面,你只管打捞自己需要的就好了。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关于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关于元认知,这些在我个人的阅读图谱中是一直缺乏的一部分,以前也不觉得缺,现在这种供给带动需求,觉得还真是需要恶补的一课。传说中的消费升级,其中一大魔力就是创造需求,发现你未发现的需求。。吧


回到这本书,花了三天时间陆陆续续翻完,觉得有些方法很好,可以拿来就用的。我从一个问题出发串一下这本书:看完后我改变了哪些过去深信不疑的观念,获得了哪些可以践行的方法?


1、临界知识。这是成甲整本书都在强调的概念,和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以及以前Ben总常说的knowhow,李笑来说的元认知,有些类似,都强调底层逻辑,强调少即是多,强调看透现象背后本质的方法论,强调可迁移可复用的方法论。这是在给认知减负有木有。


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一是可以提升认知效率。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找到术背后的道,可以更快的认知世界,并且迅速将知识转化成行动。二是碎片化时代的刚需。因为移动互联网让知识、信息、数据、以及智慧都散落开来,像北京春天的柳絮,四处飘散,很多知识都“死无葬身之地,活无落脚之地”呀,对吧。

(二八法则,杠杆作用,四两拨千斤。马斯克 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


2、知识管理。知识为什么需要管理?因为知识的目标有3个: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这三个效用总结的特别好,这也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表现所在,大多数人在知识进阶的路上停留在解释问题这一层面,而在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方面还有所缺乏。


知识如何管理?作者提出3个维度:一数据管理;二信息管理;三底层规律管理。一是信息搜集保存,二是信息消化吸收,三是认知的深度和广度,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傅盛一直宣扬的:管理的本质就是认知管理有点类似)


认知优势如何建立?知识数量 or 知识获取速度 or 知识获取深度。混沌研习社的口号是:比别人早半步认知世界,这是速度取胜,而速度和数量之外,认知深度才是关键。


3、富兰克林的方法:one by one 一个一个来。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的方法。先专注养成一个习惯,再实践另一项。每日自省,把目标和行为对照。


4、学习的本质:输入和消化 VS. 生长和创作。过去我也认为,学习就是输入和输出,参加课程,阅读书籍,让自己更多输入。现在学习是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是鼓励的点,而且点点相连,知识自发生长,威力无穷,有一种从线性增长到指数级增长的转换。


5、读书的方法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我自觉也是读了不少书,为什么却常常缺乏洞见呢?常常想起小学数学老师的话:猴子偷苞谷。猴子辛辛苦苦摘了很多苞谷,摘一个扔一个,最后摘了半天也就剩手上一个。所谓做无用功,不积累的后果。果然是: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读过了很多书,却依然解决好生活的问题。


输入,然后忘了,然后内化成能力?这是一个笑话好吧。如果我只是一本本书读,一个知识点摘录,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因为没有串联,没法生成应用,形成效用和反馈。


读书最忌讳:

1、把读书当做逃避现实的手段,打着读书的旗号,干着偷懒的活。

2、读书为了寻求刺激,快速读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泡在知识里遨游、滋养的自在状态。但是,如果一直浅尝辄止,就永远也探不到“无底洞那个底”。


读书最好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带着问题出发,主动寻找这个问题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书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是否可借用,可迁移。读书是寻找解决方案。


6、心态。作者提出了空杯心态和以慢为快两个。对照我自己,一是再次发现我自己的好,没有太多arrogant的东西在身上,所以特别容易倾听,吸收到身边的好东西,以前我以为大家都这样,后来才发现有些人会因为这个困扰好久。二是发现我自己的bug。对于以慢制快,常常还是习惯狼吞虎咽,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结硬寨,打呆仗。好东西是聪明人用笨功夫做出来的。


7、反思。

做事的顺序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是: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学习写反思日记:表面问题;实际问题;我的错误假设;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我的心理过程如何;怎样解决;有何启示。


8、日课。小时候写日记,全是流水账,现在看来是在是太不结构化了哈哈哈。最近写日课,有一个方法,参照顾准日记的分类,通过不同的板块进行思考,就像学思画布一样,给自己画一个不同的维度集合图,进行较完整的记录。其实,这也是精进的内涵所在,每天坚持反思,日日更新的人,增长曲线就陡很多。


9、以教为学。输出、输出、输出。输出带动输入,发现自己的知识bug,然后完善框架,强化记忆。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来看学习,正如大前研一所说,你处于职员位置的时候,你要思考,如果我比现在的职位高两级,我会怎么做。提前教别人,也是站在比自己高两级的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


怎么教呢?讲给你身边的人听,拉个微信群,开个直播讲都可以。


10、印象笔记。可以建立表格做一个画布,可以存照片,存录音,个人知识电子化的第一步。超强搜索功能,已经拥有。可是我为什么没有用起来呢?为什么呢?


11、临界知识的训练:万维刚《精英日课》。作者给出了分析,其实也是内容产品化的一种结构:给出一个问题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理性思考的方式。这是精英日课的结构,非常受用。从高这篇文章出发,我们还可以补充,联想,训练自己对临界知识的敏感度。


好吧,我也要安利了,精英日课是我在得到app订到的最满意最受用的产品。


另外,成甲分析了得到app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万维刚:精英日课。这里从内容产品化的角度思考下:


内容产品:万维刚    VS     李笑来

内容来源:新书速递 VS   关键词串联

内容特点:相对系统 VS    相对点状

内容频率:每天一篇主文 VS 每周一篇主文

内容生产:UGC       VS      PGC


有木有觉得:一个是聪明人营销打法,一个是实在人内容为王。二者背后的互动机制也不一样,一个借力一起玩,提供陪伴感,一个发力带着玩,提供高认知。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产品盈利点的不同。


12、能力圈。其实是边界感,是适度感,是专注点。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然后在这个点上升级。比如,秋叶——PPT,成甲——知识管理,李叫兽——营销。个人品牌的定位体现对自我认知。只有在能力圈内打怪升级,才有可能在细分领域做到top级,产生复利价值。


PS:写完发现能用的几个:印象笔记的方法;反思日课的方法;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富兰克林的方法。这几个是可以拿来主义,马上践行的。


PS:这类书很多,翻完发现很多观点是其他地方都隐约见过的,为什么没有一一践行起来呢?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个需要不断提醒的东西,所以,日课,越来越必要。


PS:从自己的问题意识出发,先自己思考出问题,然后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流程走下来,认知升级会更高效。学习方法不是看懂的,不践行,一点用都没有哦。学习方法不是不重要,几年下来,人和人的认知差距,可能因方法的不同,差距十万八千里,即使你也一年读100本书200本书,又怎样?方法是关键。


PS:此处讨论的读书,与认知升级有关,与纯粹的兴趣,发自于心的读诗读词无关,后者,我称为读闲书,这是滋养心性的必然,与解决问题无关。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