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消费金融频道
向消费金融与征信行业从业者提供领先的行业爆料、研究与社群平台,还是原来的味道,消金人的家园,每晚七点准时相见,欢迎关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消费金融频道

持牌消费金融三年增资百亿,捷信、马上、兴业遥遥领先

消费金融频道  · 公众号  ·  · 2020-12-16 17:59

正文


持牌消金角逐进入下半场,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甩下车,消费金融公司急需扩充注册资本,以支撑规模扩张。


撰文 木音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监管趋严、巨头玩家涌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扩张速度相较前几年明显下降。进入下半场后,持牌消金公司的竞争核心在于场景、风控和融资渠道。

2018年至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规模增资扩股,以适应监管要求和市场竞争。近日,北京银行近期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参与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拟出资7500万元参与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扩股。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开业的27家持牌消金公司中,21家公司均有过至少一次的增资行为,增资比例从31%到2233%不等。其中,捷信、马上、兴业消费金融的增资幅度位居行业前三。

捷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先后经过四轮增资,从3亿至70亿,增资比例2233%;马上消金注册资本由3亿增加至40亿,增资比例1233%;兴业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19亿,增资比例533%。

今年以来,除了北银消费金融透露增资外,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晋商消费金融对外发布增资公告,提出拟以1.48元/股的资产评估价格为基准,以市场成交价为定价依据(不低于资产评估价格)募集普通股不超过5亿股,所募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以支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监管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增资公告显示,晋商消费金融当前注册资本为5亿元,此次增资股份数合计不超过5亿股,增资完成后,融资方股份数合计不超过10亿股。按照最高5亿股计算,晋商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可能增至10亿元以上。


四月份,华融消费金融完成了一轮增资,增资后其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加至9亿元。华融消费金融这轮融资历时2年多,大股东华融仍扮演了主要角色,而其他股东似乎并未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早在2017年12月,华融消费金融就宣布启动增资,拟将注册资本将由6亿元增至16亿元。二股东合肥百货当时称拟出资2.3亿元参与对华融消费金融的增资,然而在去年底,合肥百货宣布放弃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资优先认购权。

五月份,湖北银保监局发布批复,同意湖北消费金融增资扩股,变更后其注册资本由5亿变更为9.4亿元,其中玖富子公司特易数科持股24.47%,成为湖北消费金融的二股东。


从往年增资情况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2018年迎来了增资高潮,招联、中邮、中原等8家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行业共计增资共增资67.99亿元其中,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直接从10亿元增至30亿元。

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达到高峰,共有10家机构完成增资变更,行业共计增资65.72亿元。相较2018年,2019年增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度小满、新浪等互联网公司通过增资布局持牌消费金融业务。

截至目前,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为70亿元,最低为3亿元。若以10亿为统计口径,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有15家,成为持牌消费金融的中坚力量。

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蚂蚁消费金融初始注册资本就高达80亿元。消费金融行业分化正在加剧,今后,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热潮很可能仍将持续,行业集中度也会有所上升。

实际上,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一超多强的两极分化局面已经比较明显。以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具有丰富的场景、技术、流量和资金支持,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杠杆限制和资金匮乏体量维持在百亿左右。然而,消费金融公司想要大规模发展就面临注册资本金的限制,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本金渠道有限,目前主要靠股东增资,但是股东资金也有限。

已获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早期以银行系为主导,当前渐渐向互联网系靠拢。蚂蚁、陆金所、度小满、携程、新浪、唯品会等融入持牌消费金融业务中,金融科技成为持牌消金的竞争核心。
 
随着更多有流量、有技术优势的机构入场,让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一场剧烈震荡洗牌。今年以来,平安、小米、光大消费金融已经开业,注册资本都在10亿以上,并且均是以存量身份进场。
 
竞争越激烈,行业趋势越明显。眼下,消费金融市场从互联网过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为驱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线上获客、场景搭建,还是智能风控、智能贷后管理,科技之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成为标配。

↓往期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