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剧所要求的“教育意义”,如果在俄罗斯实行,保证这个剧团存活不了三个月。
来源│申邃目光
作者│杨申
在俄罗斯,戏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曾经盛传“某教授某大师说剧场是俄罗斯人的教堂”,其实在今天这种说法已经不能广泛成立。但即使不是教堂,也不可否认剧场对于俄罗斯人的重要。无论是悲是喜、是哭是笑、是议是观、是怒是叹,人们进到剧场内都是在享受着艺术带给自己的各种思维与情感的刺激。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中,剧场的数量是庞大的,剧团的数量也是惊人的。在莫斯科,正式营业的正规剧场就有100多家,圣彼得堡则有70多家,当然这些剧场的演出内容不仅包括戏剧,也包括歌剧、芭蕾、音乐剧等。(小型的非主流半公开演出未算入其中)据我观察,有关戏剧方面的演出上座率平均在95%以上,当然这其中包括学生证老年证以及一些蹭戏者。而知名剧团的演出,上座率都超过100%(就是有加座和地板票)
俄罗斯没有像中国一样有“逢周一剧场休息”一类的规定,虽然星期一的演出也比较少,但也至少有30台以上。如果是周末,那么所有的剧场都不会休息。在这些剧场里,有各式各样的戏剧,那么俄罗斯观众将会如何选择剧目观看呢?
1、现实主义戏剧永远是“王道”!
的确,现实主义戏剧在俄罗斯观众心中是无法取代的王者地位。(在这里需要说明,现实主义并不等于写实主义,相关内容请去查阅百科全书。)当然,俄罗斯观众是非常喜欢写实的,但即使剧中有表现性的写意手段处理,也无法抵挡人们对于现实主义戏剧的热烈追求。诸如“瓦赫坦戈夫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契诃夫)”“法缅科剧院”“现代人剧院”“彼得堡小剧院”“伦克剧院”等知名剧院,均是以现实主义戏剧为主体,因此满票是常事。而俄罗斯最具有代表性的契诃夫、果戈里、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及俄罗斯人也很推崇的莎士比亚、莫里哀、席勒等等,其作品90%都是以现实主义风格呈现。
《草蜢》,伦克剧院,导演扎哈罗夫
五个夜晚,现代人剧院
2、经典作品和古典类型有庞大的粉丝群!
在许多创作者都已经喜欢将经典作品以现代服饰、现代手段演绎时,依然有许多剧团喜欢“复古范儿”。它们不介意用几个世纪以前的服装样式、不介意用所有细节符合过去年代的景和道具,甚至在表演风格上都很“复古风格”。(此类戏在中国已经濒临灭绝)这类戏也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人们就是“把戏当作戏看”,并乐此不疲。诸如“莫斯科小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高尔基)”“莫斯科青年剧院”“彼得堡亚历山大皇家剧院”“彼得堡喜剧剧院”等等地标性剧院,均是以此为长,不仅适合粉丝,更适合游客去体验俄罗斯戏剧文化传统。当然,演此类戏最重要的就是演员必须具有极高的水平,尤其是喜剧能力。(喜剧不是搞笑剧,中国很多人能排能演搞笑剧,但真能排好演好《伪君子》《一仆二主》《皆大欢喜》的也没多少……)
《契诃夫GALA》(莫斯科青年剧院)
罗密欧与朱丽叶,莫斯科艺术剧院(高尔基)
3、风格化和多元化舞台是双刃剑!
在中国,许多观众不断追求的是风格化、多元化,试图在剧场寻求新的视听感觉。此类剧院在俄罗斯也有一些,数量不少。但它们就像是庶出的孩子,论观众量远远比不上专门生产现实主义戏剧和经典作品的剧院的观众,论艺术难以登顶却也不甘降低水准。它们更多是要依靠各个戏本身来带来观众。有时候一个戏成功了,上座率会爆满,而一旦失败,可能仅有80%的票房(剩下的就留给学生和蹭戏者),而如果连80%慢慢都无法维持,这部戏就将被尘封。
也有一些剧院有自己的特有风格,但鉴于并不被所有观众喜欢,而属于观众心中的中间产品。诸如“马雅可夫斯基剧院”“马雅可夫斯基剧院分院”“普希金剧院”“萨迪利空”“ET中心”“彼得堡里婕以剧院”“塔甘卡剧院”等等,皆是此类代表。戏的风格多样、舞台处理多元,所谓的有时写实有时写意。因此观众对他们不会有明确地定位,而是根据自己对于戏本身的喜好来进行选择。换句话说,观众不少,但是受众分类比较散,难以产生铁粉儿。
《海鸥》,萨迪利空剧院
《我的马拉特》,塔甘卡剧院
4、“明星化”剧院的明星效益惊人!
在中国,“明星戏剧”不是个褒义词,大多是说该戏的主演属于“有名气但不会演话剧的影视演员”,往往一谈到此类戏,就会和“骗钱”“作秀”等联系在一起。当然,也不乏一些知名导演就喜欢和没太多戏剧经验的明星合作,也能让粉丝们掏钱入场,且不论戏的品质,这种商业化的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俄罗斯,“明星戏剧”并不是贬义词,甚至还有“明星剧院”。也就是说,一个明星不仅是要演一场戏,而是要代表一个剧院的品牌,成为其艺术总监。当然,这些明星可不是那种中国概念上的半吊子,而是有着丰富舞台经验,并且在戏剧、电影等多方面领域拥有高人气的明星级演员。这些明星演员的个人魅力无法比喻,总之一句话:他们登台就会被鼓掌!(就像陈道明在北京人艺演《喜剧的忧伤》时的情景,但不会被尖叫)所有的戏都以他们为主角,选择剧本也是以他们的适合与喜爱作为先决条件。
比较有名的是“塔巴科夫剧院”(塔巴科夫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拥有自己的命名剧院,也是俄罗斯人非常熟悉的表演大师,现在还在登台,不折不扣的明星)“叶尔莫洛娃剧院”(该剧院的名字便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戏剧演员,而现任艺术总监正是俄罗斯国际大明星阿列格-缅什科夫,90年代便获得过英国劳伦斯奥利佛奖,主演过电影《烈日灼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等,观众进剧院90%是为了看他的表演)。
《1900海上钢琴师》,叶尔莫洛娃剧院,阿列格-缅什科夫自导自演
《冒险》(塔巴科夫剧院,塔巴科夫主演)
5、学生戏剧引人喜爱
与中国的戏剧学院们“演完就完”的毕业大戏不同,俄罗斯的学生戏剧是经常会上演,而且不断演出,甚至最后被其他剧院收成保留剧目。学生演员的青涩感产生的能量,是在成熟的专业演员身上找不到的,因此他们所演绎的戏剧别具魅力,尤其是一些战争题材的戏,往往会比专业院团的演出效果更佳。俄罗斯各地的戏剧学校大多有自己的剧场,常年对外售票演出。许多观众会特意来看学生的表演——要知道,他们之中也许就会有未来的艺术家、明星啊!许多观众会看好一个学生演员,然后等他毕业,而后再去他所在的剧院看他的戏。在戏剧学校中,莫斯科戏剧学院、彼得堡戏剧学院是两所最全面的最优秀的学校,他们的剧场也是非常热门。此外像莫斯科艺术剧院等专业剧团,也有自己的戏剧学校和学生剧场。
6、儿童剧竞争激烈
在任何国家,儿童剧的发展都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戏剧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俄罗斯,儿童剧的剧团之间竞争得很激烈,这不仅仅是彼此剧团的竞争,更是要和其他的戏剧剧院竞争。俄罗斯儿童相对成熟得早,从小时候开始看小丑类、动物类、童话类的儿童剧,到看契诃夫莎士比亚,之间不会相隔太多年。许多戏剧剧团也会推出适合儿童看的作品,比如法缅科剧院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场场爆满。因此,专门做儿童剧的剧团就需要更强的能力去竞争,他们用尽脑子,甚至把儿童剧和马戏、杂技等等联系在一起,有的剧团在演出结束后并不退场,而是和孩子一起玩直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至于中国儿童剧所要求的“教育意义”,如果在俄罗斯实行,保证这个剧团存活不了三个月。
《猫妈妈》,马雅可夫斯基剧院
《爱丽丝梦游仙境》,法缅科剧院
7、大型音乐剧处于商业戏之巅
提到俄罗斯的大型演出,总会先想到他们的芭蕾、歌剧等等。而现在,俄罗斯的音乐剧已经发展得很迅速而强大了。就像他们当年把戏剧这种舶来品变成自己的文化一样,俄罗斯的音乐剧也已经逐渐具有了俄罗斯特色,无论词曲、表演、舞美等等。许多剧场专门上演音乐剧。与其他戏剧一天两天就换戏相比,一部音乐剧一般一演就是一两个月,甚至有的剧场常年只演一部音乐剧……俄罗斯的音乐剧已经进入了3D时代,就是需要观众戴3D眼镜看的。比如在圣彼得堡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有一些《大师与玛格丽特》《奥普洛夫公爵》等俄罗斯原创音乐剧,在灯服道效化上也非常讲究(当然,论烧钱,还是和中国有很大差距)。俄罗斯的音乐剧与戏剧不同,它们会大规模地做商业宣传,满街的广告、各种品牌赞助等等,随之而来的也是它们的票价会高于戏剧。
《大师与玛格丽特》,音乐剧
8、纯粹的先锋实验——没有市场!
先锋、实验这些词汇,在中国出现的频率应该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在俄罗斯,那些纯粹的先锋实验,也就是文本原创或者没有剧本、仅靠概念堆积以及新奇古怪的处理的戏,是没有市场的。正规剧场不会让他们进门,因为没有很多观众会来看。他们的演出大多也是在小型的场地,半售票半自娱。俄罗斯的社会各种动荡,但是俄罗斯人民并不感兴趣纯粹的“宣泄与愤怒”,他们更愿意在一定水平的艺术造诣范畴内,去接受作品带来的感触,而不是一味地去聆听呐喊或者感受个性。观众接受戏剧中的实验手段,但不接受为实验而实验、没有文本价值的精神折磨。
9、看原创的观众远远少于看经典的观众!
也许是俄罗斯人对于文学的看重,也许是因为俄罗斯人对于历史积淀的信任,也许是因为俄罗斯人就认为戏剧不应仅是平凡地表现目前当下的生活,因此他们在对于戏的选择上,对原创作品兴趣不大。比如挂个《樱桃园》《哈姆雷特》出去,就算是戏本身再差,也会有观众来看,而如果是个完全没有任何创作基础的原创作品,想要被俄罗斯观众接受,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里,能够上演的大多数“原创作品”,其实都是根据某些文学作品改编的,比如小说、比如诗歌等等,总之就是要有历史出处,而不是完全凭空造出。(尤其是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戏,生存空间非常小。这并非是俄罗斯政府抓不抓文化建设的事,而是观众的自由选择。)
封面图:《樱桃园》,莫斯科艺术剧院(契诃夫)
10 、外国院团永远是客人……
如果论每年进口的戏剧演出数量,俄罗斯远远落后于中国。这里面即是因为他们没有钱邀请,更是因为俄罗斯人骨子里那种艺术自尊(自大)。他们有能力将任何舶来品变成自己的民族文化,但是并不热衷于膜拜外国的先进成果。近些年,俄罗斯也引进了《歌剧院魅影》《美女和野兽》等欧美剧目,但他们都是用本国人用俄语演出,也就是买版权而不接外团。当然,这并不代表俄罗斯人在艺术上闭关锁国,每年各种艺术节,还是会有各个国家的院团来演出。虽然这些国家院团的演出水平参差不齐,但凡是外来演出,俄罗斯人都会像接待客人一样地礼貌鼓掌与喝彩(在俄罗斯演出,如果观众没让你谢幕十次以上,请不要说自己被“热烈喝彩”“大获好评”,否则都是吹牛逼。当然,如果观众是当地组织的华人为主,那另说。)
1、表演牛逼永远是第一位的!俄罗斯观众宁愿去看一个牛逼演员在台上站在哪儿大独白,也不愿意去看满台绚烂的形式。
2、俄罗斯观众重视文学性!上面说过,纯粹编出来的剧本的存活率太低。俄罗斯人更愿意去看根据国内外各种文学体裁改编成的作品。
3、艺术总监、总导演、明星台柱的个人魅力,对于俄罗斯观众来说,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本身的作品水平。(当然,人家也是从一部部作品积累出来的魅力,不是像中国式的造星运动产生一堆有除了戏不灵剩下全都成的商业品)
4、遇上喜欢的戏,俄罗斯观众一定会把最好的票先买光。(瓦赫坦戈夫剧院的《美狄亚》,据说非常非常牛逼,因为是最小的剧场演出,仅有66个座位,每张票350人民币起步,比许多大剧场都贵,目前该剧到7月份的票都光了……而且是开票就光,还不加演,还不换大剧场……这是不是证明了俄罗斯人的死心眼儿?)
图片:美狄亚(瓦赫坦戈夫剧院)
5、在俄罗斯的剧场内,在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时,会专门有人介绍和推销剧院其他的戏,会耐心讲解,包括主创、风格、内容等等,许多观众都是现场购票的。(这一点目前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剧院这样做过,理由很简单——中场休息都没有,万一观众跑了呢?何况自己的戏卖得好就行,别人的戏一张不卖才开心。其实,只有所有的戏票房好观众多,一个剧院才能成功,戏剧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否则他卖好了你眼馋,你卖亏了他高兴,最后全TM饿死!在这一点上,本人可以自豪地说,虽然我也希望自己的票房好,但是凡是我的戏结束后,当我上台谢幕时,我一定都会口播广告介绍同期或者下面的剧院其他戏,邀请大家再走进剧场。)
多的不说了,本来是介绍,最后竟然带了吐槽味道,很抱歉。个人认为,俄罗斯的观众这样或者那样,毕竟都是人家。我们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对于中国观众,俄罗斯观众有什么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无论是观剧素质还是对戏剧的要求。对于中国创作者,俄罗斯剧团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学习的?无论是艺术的造诣还是对观众的服务。
当然也可以不去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