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以前怎样都没关系,你仍可期待以后的自己 ·  8 小时前  
唐诗三百首  ·  古代励志经典诗词,让你振奋一整年! ·  9 小时前  
做書  ·  Gap的这一年,我来书店兼职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做最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生活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你可以回头看,但记得朝前走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你可以回头看,但记得朝前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书店是什么?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0-11-02 19:43

正文

“书店”一词源于汉代的“书肆”,此后各朝代亦被称为“书林”、“书铺”、“书坊”、“书堂”、“书屋”。“书店”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指销售书籍的商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售卖书籍只是书店的功能之一,现在市场上书店功能趋于多样化,书店传统的定义显然已经不再适用。 “书店”的边界不断拓展,开始向整合多种业态的复合文化空间转变,未来将满足读者全方位、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我们学习做书店,不必去关注太远的历史,我建议,只需要从30年前开始去看书店的发展就可以了。

在书店这个行业还没有向民营资本开放前,中国只有个别几个书店品牌,其中体量最大的当然就是新华书店了。那个时候,图书可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商品,书店为了保护图书,采取的销售方式都是闭架销售的模式,也就是说,读者在书店里只能透过柜台或展架看到图书,但接触不到,如果想亲手翻阅一下,就只能通过管理这个柜台的服务员进行传递。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书店行业放开管制,民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中国出现了很多知名的书店品牌,比如说风入松、万圣书园、席殊书屋、青苑书店、重庆精典……这个时期,图书就渐渐成为了一种普通的商品,书店按照书后的定价进行销售。读者也能够在店内不通过问询服务员就亲手拿起自己喜欢的图书翻阅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了。这样的时期,大概持续了近20年。

到了2006年,中国开始逐渐进入电商时代,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图书因为其标准性被电商拿来做为引流的商品。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图书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消费者发现在网上买书非常便宜,一些读者开始舍弃实体书店,转向网上购书。这期间,大量的实体书店倒闭。其中以2011年,全国连锁书店光合作用的倒闭为标志,中国的民营实体书店寒冬时代降临。

可是,也几乎是与此同时,2011年底,有一家名为“方所”的书店在广州太古汇商场爱马仕店的旁边开业了。全国第一家方所占地面积为1800平,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在方所的玻璃门上,是诗人也斯的赠语:“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这句话就很好地概括了方所的经营范围——方所主营人文、艺术、设计、建筑类书籍,由于其创始团队中有曾在诚品书店服务过的同事,所以方所的选品也以台版书见长。


方所的开业,标志着新一种书店形态的出现,书店,再也不是只售卖图书的地方,书店,升级转变成为了一个文化生活的空间。很多人说,书店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在我看来,这个春天,只不过是因为我们重新定义了图书的商品属性,图书由普通的用来阅读的商品,变成了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媒介,通过人们阅读的图书,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他的喜好和素养,图书,变成了“体验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而且我们也发现,在“体验经济”时代,书店的客群也发生了变化。来书店的人,由先前单纯的读者群体变成了更广大的消费者群体, 书店也从零售的场所,变成了阅读的生态系统空间。

从2011年底到2019年底,准确的说,其实是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实体书店逆势上扬,国家、政府给予了多方的关怀,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大集团资本纷纷涉足书店这个小行业,其中也有不少个人的书店爱好者参与其中。很多人问我:“我也想开一个书店,能赚钱吗?”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先来看看市场上现存的书店都赚钱吗?

首先我们来看 第一种: 大型文化MALL书店 。这类书店的代表,我首推苏州的诚品书店。

2015年底来自台湾的诚品在苏州落地后,我所认识的书店人,几乎全都去这里考察过,我自己每年都要去一次或两次。而这间诚品大厦的背后是同期盖成的两幢公寓楼,在商场没有开业之前,公寓已经以高于当地市场价接近三倍的价格销售一空。也就是说,诚品书店在没有开门做生意之前,就已经收回了投资。


以下展示的是诚品生活的整个布局:



可以看到诚品生活一共有四层。地下一层和一层完全没有任何自营的业态,全部对外招商,主要吸引有苏州本土特色的,或者是中国特色的一些小店铺。二层和三层才有诚品书店。换句话说,诚品书店是承租了诚品生活的部分面积进行经营,但是由于它的品牌效应和实际15000平米的超大面积,所以诚品书店给诚品生活,甚至给整个SHOPPING MALL带来的,是一种文化的气息和文化体验的空间。很多至今去这里购物的人,还以为自己去的诚品生活就是诚品书店。而其实,诚品生活已经成为一家以书店为主要业态的大型商场,书店成为它引流的一个方式,而不是诚品生活的主营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

大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资本雄厚的集团是可以考虑以这样的方式来开书店的。

目前已经在这样做的,据我所知,是西安迈科的言几又,这是言几又的全国旗舰店,其逻辑与诚品一致,不靠书店盈利,而是用书店的品牌效应去吸引人流,从而将周边的公寓和写字楼以较高的市价完成出售或出租。

第二种书店类型 ,我要讲的是 城市名片型书店 ,这里带来的案例是南京的先锋书店。

以下是一张先锋书店五台山店的图片,而在五台山店之后,先锋陆陆续续开出了很多分店,据说目前分店已经达到15家,我比较喜欢的是骏惠书屋和云夕图书馆。


而先锋的创始人钱小华老师其实是与南京这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人,他毕业于南京大学,在南京生活多年,所以他的书店与南京这个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先锋选择走入农村,大量地在风景秀美的乡村开店,目前先锋书店已经坐落的项目都为当地带来了旅游和文化的消费人群,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竞争力。

这样开店,可以吸引当地政府参与,减少前期投入,同时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提升品牌的形象,也是一种开店的思路和方式。


其实目前在很多城市和地区都有一些老牌的传统书店,他们由于在地时间久,和当地的文化圈子关系都非常紧密,其实是可以考虑走这样一条道路进行转化和升级的。

第三种 我要讲的是 社区书店 ,案例是北京的一个书店,它就叫“一个书店”。


一个书店位于北京西二旗,创始团队是IT业出身,他们用自己互联网的知识和经验,从小程序出发,开发了一套自己的书店系统。店里的书大部分是用来借阅而不是销售,对于需求量较大的畅销书和常销书,他们会对会员实行接近成本价格进行销售。如果是第一次来店的客人,一个书店会引导客户扫码关注公众号,领取“一日会员体验券”。领到体验券的客人可以享受店内提供的阅读服务以及当天的沙龙活动,并且可以借阅图书。如果觉得不错,可以购买月卡、半年卡或年卡。月卡可以在微信上实现连续包月的设置,这一点脱胎于线上服务的付费方式,是我一直觉得新奇和有趣的地方。


一个书店会员招募计划海报


一个书店开张一年多以来,已经有了1200名付费会员,这些会员均是来自其周围2-3公里内的居民,而一个书店的创始团队也坦言,一家小书店,能有1000左右的付费会员,基本上就可以维持收支平衡了。我大概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按一个书店目前年费会员2000元来算,假设这1200人中有一半是年费会员,那会员费收入就是120万,已经可以打平当年的房租和人力成本。


2019年底,我参加了一个书店的“双旦汇报演出”活动,创始人在活动上讲,会员人数仍然在增长,2020年,书店会活得更好。刚好这段时间疫情严重,我看到一个书店发出通告,店面暂停营业,所有的会员会员有效期自动延期一个月,同时为会员提供外卖送书的服务。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启了“一个夜读团”的活动,鼓励会员假期在家多看书,参与夜读团的会员,连续打卡七天,即可获赠纸质书一本。这就在危机时刻做了很好的会员服务,也让会员感受到了书店的温暖。如果你想做的是一家社区书店,其实可以参考一个书店的模式,你不要想办法去影响太多的人,你只要服务好1000个客户,书店就能活下来。

第四种书店类型 ,要讲的是 主题书店

所谓主题书店,就是针对某一主题或专业的垂直领域而进行经营的书店。其实任何一种主题,只要你足够专业,你都可以做成一个有专属受众群体的主题书店,这种书店,可以不受社区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它是基于创始人和主理人自己对所经营领域的一个专业的权威性而定义的,有时候,主理人自己可能就是这一个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所以主题书店天然的具有追随者和粉丝群体。这也就为主题书店做网上经营和社群经营提供了优势和前提。这里,我带来的案例是位于北京中央美院旁,专做原版艺术图书的佳作书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