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山发布
行走在古街老巷,细品她的历史韵味;穿梭于繁华商圈,聆听她的都市脉搏。这里是千年之古镇、开放之前沿——佛山! 佛山发布是佛山影响力最大的政务公众号:周阅读量约100万,每15个市民就有1个粉丝。期待您关注!让我们相约佛山、感受佛山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车主:这些车再不认领就要处理了(附名单) ·  2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最低气温将降至9℃!还有3波冷空气在路上... ·  3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明确了!下月起,应免费! ·  5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官方通告:立即停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山发布

风雨同舟五十年!佛山最老龙舟和他的守护人 | 城话

佛山发布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5-30 13:11

正文


了解佛山,首先,要了解佛山城里的人!佛山发布今日起推出【城话】系列栏目,每期聚焦一个行业中的特色人物,为你讲述那些城和人的故事。


今天是端午节,佛山各地都上演了精彩的龙舟竞渡,但是有一艘龙船不参加比赛,依然引得人们争相观看。


这一情景,也引出了一段延续了近半世纪的“传奇”,讲述的就是佛山最老龙舟及其守护人的故事。


图片来自南海大沥


这艘龙船就是585岁的盐步老龙,近50年来,它一直被熙叔(邵钜熙)照顾着。


守护老龙近50年


盐步老龙在盐步河上


熙叔从七八岁起,就迷上了龙舟赛,有时为了观看龙舟竞渡,他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刚20岁出头,熙叔就跟着“老龙”到广州泮溏探亲。


熙叔说,他对龙舟竞赛的热爱,源于对同舟共济、奋力争先的集体精神的向往。“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扒龙舟的场面太壮观了,热闹的锣鼓声、喝彩声真的很吸引我。”

盐步老龙大旗


后来熙叔见村中无人承担管理盐步老龙的重担,为了不让盐步老龙的礼俗失传,他主动担起了这个责任。没想到,这一坚守就是49年。

熙叔在老龙上主要负责打鼓


从80年代起,熙叔一直为盐步老龙多方奔走,每年积极联系乡镇政府,募集资金,支持老龙修缮和训练,并为盐步老龙的资料收集整理作出了很多贡献。


他对“盐步老龙”的了解相当深入,可谓是盐步老龙的活字典。2014年,熙叔被评为盐步老龙礼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盐步老龙的资料凝聚了熙叔很多心血


传承发扬老龙礼俗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并了解盐步老龙,2015年底大沥建成了盐步老龙传习所。老龙传习所正式对外开放后,熙叔几乎把它当成自己的家,每天都要过来打理老龙的展品。很多学生会组队前来学习盐步老龙的礼俗文化,只要学生们提前一天预约,无论多忙,熙叔都会优先安排时间给他们。


老龙传习所内熙叔“授课”的地方


熙叔的一生都跟盐步老龙紧紧连在了一起,如今年纪渐长,熙叔也物色好了合适的传承人人选,接下来几年会对其进行培养,让他能取代自己成为下一任的盐步老龙礼俗传承人。

泮溏龙舟在端午节赠予盐步老龙的锦旗


“做盐步老龙礼俗的传承人需要具备这几点条件:兴趣、责任心、毅力,才有恒心做好传承工作”。熙叔希望,龙舟文化和老龙礼俗能在代代传承中发扬下去。


盐步老龙与泮溏龙船的情谊


说起盐步老龙礼俗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明朝万历二十五年的端午节。当时近百艘龙舟齐集于珠江河上竞渡。盐步老龙与泮溏龙舟并驾齐驱,领先众龙,临近终点,盐步老龙眼看夺标在即,不料泮溏龙舟中一人跃出,夺走标旗,之后打起得胜鼓,拿走奖品烧猪。

老龙传习所里的盐步老龙模型


泮溏龙舟回村后,村中父老得知详情,认为夺标应是盐步老龙,便派人将烧猪送回,盐步人不肯收下。最后,一位老人出来说:“这样吧,盐步老龙有须,泮溏的没须,一个做契爷(干爹),一个做契仔(干儿子)。”

熙叔展示泮溏龙舟赠予老龙的锦旗


此后,每年的端午节,盐步老龙都会到广州荔湾探望“契仔”泮溏龙舟,而端午翌日,泮溏龙船会到盐步回访老龙。

这么多年来,老龙与泮溏之间相互礼让、尊老爱幼的情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让广佛两地世代交好。

现在盐步老龙已经不参与传统的龙舟比赛了,只在龙舟竞赛盛会中进行游龙表演,一年大部分时间,龙头、龙尾都供奉在盐步华光庙内,而船体则“蛰伏”于盐步的龙涌船基的“龙府”内。



半个月前,585岁的“老龙”出水吸引了众多佛山市民前来围观,甚至连新华网也来关注了这场盛大的仪式。


盐步老龙礼俗


老龙礼俗包括起龙船、拜华光、游览三河、探契仔、迎契仔、食龙船饭等一系列仪式。2012年2月,“盐步老龙礼俗”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礼俗为表,精神为里。73岁的熙叔和585岁的老龙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传统,书写历史。正是因为有这些传承者的勇于担当,佛山岭南文化才能传得更久、流得更远。


图片来自南海大沥


佛山发布编辑部与佛山文化联合策划

编辑:李慧

文字佛山新闻网吴少娟

图片:吴少娟(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