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70字 | 阅读约需4分钟
还记得朗朗上口的“keep,自律给我自由”吗?Keep的slogan总能给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就像“自信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欲望;而掌控,则是自律的结果”一样,那些我们所不能握在手中的,正是自由的出口。
人生如此 ,运动亦是。8月19日,keep新出街的一条脑洞大开的TVC广告片,瞬间让小编感觉一点都不“keep”了。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运动是什么呢?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自定义。
有人认为运动就是拼尽全力冲到终点;有人认为运动是健身房瘦个10斤;也有人认为运动就是每日坚持走1万步……
每个人心中对运动衡量的标准不一样,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意义和解释。在这个全民皆运动的时代,运动是多元化的。大爷大妈广场上跳舞、绿茵场上的奔跑,健身房里的汗流浃背,就连挤地铁、拍蚊子、倒垃圾都能称之为运动。虽然,这些运动方式截然不同,但运动的精神都一样。
而keep诠释的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印象中的keep可能是“够燃、够爆、够硬核”。正因为这样,keep使得受众只记得它在精神层面说了哪些观点,却忽视了keep本身的产品模块。但是,对于keep而言,除了slogan,更想把品牌和业务板块扩张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所以,keep的团队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好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其产品属性和特征。
keep除了线上的课程之外,还有更多生活相关的服务和商品,例如内容、资讯、社区、群组、智能硬件、运动装备、轻食、Keepland线下运动空间等运动全生态。
如何刷新潜在用户对于Keep产品内容的认识,同时如何让更多没有运动意识的普通人意识到Keep上有这么多感兴趣的内容,并非与我们无关,这是keep当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直以来,keep树立的形象都是“自律给我自由”,而这一次,keep低调出现,回归日常。告诉我们,运动不止在健身房才能实现,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无时不运动,打破消费者对运动的固有形象。
keep通过10个场景,10句文案来说明keep不止硬核,也能融入每一个生活场景。早晚高峰正面刚,狭路相逢我最棒;不出门照样练球,一出手扣杀所有;运动配了乐,再累也不虐;带娃健身两不误,奶爸出马有神助;闺蜜有多老,打卡打到老;难逃水逆出糗,索性机智开秀;谁刷卡不重要,能刷卡路里才重要;就算手中无球,照样1V1斗牛;时间紧任务重,见缝插针搞运动;甩开双手大步走,帅得高调不回头。这10个场景将日常中最不经意动作,与各类一本正经的运动类比,提炼出趣味,让人在哈哈一笑之间,卸下心理防线,并将运动常带来的心理负担,化解于无形。
Keep通过生活场景的代入打破了用户的原有认知,潜移默化的告诉消费者运动不仅仅是在健身房,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帮用户卸下了了运动心理负担,让日常运动成为一种可能。
无论是在体育精神层面与核心人群产生共鸣,还是这次打进生活里面来,无论你是运动小白,还是加班族,或懒肥宅,谁都别想用“与我无关”的借口来逃避。“这都算 Keep ”意图在于还原运动的本真,不用那么多心理负担,只需要敞开地享受生活,享受运动。
对于Keep 来说,并没有丢掉了精神层面的价值,而是从产品的层面吸引更多人聚拢到同一个方向上。让更多人能跨出第一步,从“上 Keep 看运动”开始,由兴趣驱动,最终养成生活中的运动习惯。
在这个TVC中,大多数的情节都是素人出境,也选了三个明星来衬托运动就是这般随性。运动先锋白敬亭、甩手舞舞者AC以及新裤子乐队,让我们看到与一本正经的运动比起来,生活中不经意的动作也是一种运动,普通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是运动的缩影。
TVC中这些明星被丢掉了光鲜亮丽的艺人人身,回归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给人极强的带入感。加上,明星为品牌理念背书,更是为广告和品牌增加了可信度。
虽然,Keep好几波campaign方向都不同,但是品牌基调一直坚持着“自律给我自由”,始终代表热爱运动的那一波人。李现在2017年就与Keep合作,没被关注到的时候,他也一直是个保持运动的Keeper。2019年7月,Keep的践型者李现因为《亲爱的热爱的》大火,朋友圈每天都有很多现女友在运动打卡。
回过头来,再来看Keep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这都算keep》更是从日常生活工作的角度诠释了slogan,运动是自由的,只要你愿意,自己的运动自己定义。
Keep以沙雕广告的形式讲述了“运动=生活,与你有关的,由你定义”,是希望用户能从思想层面转变人们对运动的原有印象,可以让用户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逐渐找到运动的乐趣,从而爱上运动,想要运动。
所以,什么算Keep?我们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