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会计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网站。是了解会计、审计、税务、评估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最佳网站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会计雅苑  ·  更换会计师!审计费由86万增至280万!经预 ... ·  17 小时前  
会计雅苑  ·  安永华明收警示函 ·  17 小时前  
马靖昊说会计  ·  Deepseek:为什么这么多女CPA都是单 ... ·  21 小时前  
python自留地  ·  1个月存100元,1年1200元,大约83年 ... ·  2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  4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会计视野

清华大学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中国会计视野  · 公众号  · 财务  · 2019-07-23 07:23

正文

不是每个人都有任性的权利,你今天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

1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

就是混日子


前几日,清华大学发布公告,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做出劝退处理。

这两位博士生在读期间,长期沉迷学术以外的活动,未经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被取消学籍。



知情人介绍,其中一位博士是13级的,已经在读六年了,大大超出了正常的4年学制。 另外一位是17级的,入学两年,既未完成学分要求,也没有按时开题,整日沉迷电子游戏。


原因无他,就是不专心学业,天天混日子


消息公布以后,网友们对那两位博士生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本来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已经是站在中国教育金字塔顶端的人才。 只要好好把握,未来不可限量。


可惜别人眼中金光灿烂的好机会,这两位博士生却不加珍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也消耗了本来就很金贵的教育资源。



这些年,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

今年3月份,包括广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勒令学习时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

其中广州大学一次要求退学的研究生就高达 72 人。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大学以前是严进宽出,无形中纵容了一些人。

现在亡羊补牢,“严进严出”成常态,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术法治建设中自觉回归公平、诚信的良性发展轨道。

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彻底放松了自己,混学分,混文凭,对学习没有基本的敬畏感,每日醉生梦死。

把学校当成享乐之处,世外桃源,几年下来,本事没有一点增长,到了社会上也一事无成。

有句话说得好: 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不要以为有名校傍身,就可以任性挥霍。 到头来一定得不偿失,追悔莫及。

社会远比校园复杂,今天校园都已经无法容忍混日子的人了,明日社会的惩罚会残酷百倍。

说到底,这世上最愚蠢的事,莫过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2


不是每个人都有任性的权利


韩寒早年间退学,先是成为知名作家,后来又当赛车手,做导演,发展的很不错。

于是老有人拿他说事,说你看韩寒念书的时候也不务正业,不也混的风生水起

有些事情,只有当你很久以后,回过头来看,才看得清楚。

韩寒在退学之前,已经凭借《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还出版首部小说《三重门》,销量达到百万册。

可即便如此,他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遗憾地说: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因为一路走来,韩寒知道自己经历了多少心酸苦楚,也知道自己挥霍了多少的天才与机遇。

比如轰动一时的代笔门,再比如对他向资本妥协的巨大争议。

他尚且走得踉踉跄跄,对一般人而言,又怎么可能靠混日子一步登天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韩寒那样的才华和际遇,所以当你用这样极少数幸运儿的经历作为挡箭牌的时候,先要搞清楚自己手里到底有多少资本。

大部分的年轻人,梦想不劳而获,不过是因为吃不了学习的苦,想走捷径而已。

因为专注于一件有价值的事,往往是极为艰辛的。人的天性让我们习惯于在突破的零界点前退却。

殊不知,没有哪条路是不辛苦的。 到了社会里,公平与机会都是稀罕物。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份专业技能就是我们与命运较量的唯一手段,而这份技能,是在求学期间基本奠定的。

说白了,不是每个人都有任性的权利, 你今天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

3


所有觉得学习苦的人

大多是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一位点赞最高的答主特雷西亚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通俗的讲,生活的苦大多是重复性的,让你在日复一日的平庸中慢慢消磨。

就像肌肉的疼痛感一样, 持续经历同样的痛感久了,你也就慢慢习惯了。

而学习的苦则是非重复性的, 需要你不断思考和汲取。每隔一段时间,你的知识体系就必须更新一次,因而无知感会时刻折磨你。

看起来,学习的痛感更集中,更折磨。可是吃学习的苦,是可以产生复利效应的。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会变成明天别人的望尘莫及。

相反,生活的苦却往往让人一无所获,沉沦得一发不可收拾。

就像文友Ray先森所说:

生活的苦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

而学习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所有厉害的人,都懂得延迟满足的价值,也懂得点滴之间持续精进的意义。

而所有混日子的人,都只在乎及时的享乐,缺少长远的眼光和自我约束。

久而久之,就拉开了差距,这也是平庸与优秀、贫穷与富有之间,最本质的距离。

说到底,混日子的人,大多数还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没有吃过真正的苦头,没有体会过身不由己的无奈。

等到他们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没有路走的时候, 才会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当年混日子的代价。

所以,当你还有选择的时候,你要珍惜这份自由。


4


混日子,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心散了,时间感就钝化了,再想集中起来难上加难。

这就是混日子的魔咒,越混越依赖,越混越迟钝。

混日子看似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实本质上还是思维的局限。

剑桥大学布莱恩特教授讲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 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过得很艰难。 于是,穷人决定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 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变得艰难了。

于是,穷人又把羊卖了,换成鸡。 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依旧没有改变,最后穷人只好把鸡也杀了。

这就是混日子的典型思维,依靠妥协来面对生活的难题,因为害怕艰难而不断退却和放弃。

可是每个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总有一天,你手里仅有的筹码也会打光。 在经济学上,这叫做 边际效应衰减

反过来说,要告别“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怪圈,最根本上就是要迭代你的思维模型。


首先,要摆脱“稀缺心态”带给你的短视

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理论,人们之所以在贫穷中无法自拔,是由于长期的稀缺状态造成的“稀缺心态”。

那些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培养出了短缺头脑模式,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混日子就是典型的稀缺心态。其突出特质就是得过且过, 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缺少对未来系统的考量,欠缺追求长线回报的动力,更不会探索更优的解决方案。

因此,要摆脱越混越差的陷阱,首先就是克制及时行乐的惯性,通过延迟满足,追求长线效应。

其次,要摈弃过分宏大的目标。

混日子的人,并不都是一开始就浑浑噩噩的。很多人都有过追求,但是很快就失败了,于是或者怨天尤人,或者醉生梦死。

其实,大多数时候,问题都出在你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目标,又缺少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远大的抱负,也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和阶段成果。

比如你想要减肥20斤,可是如果天天盯着这个目标,不出五天,你就会心急如焚,最后自我放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