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热衷跑马的朋友都习惯戴心率手环
既然爱跑步,那么需要先搞懂心率!
乐心手环 全天24小时动态心率监测
跑步时心率变化的速率与幅度
会因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个体而不同
大多数人往往只盯着每一个单独的心跳数字
却没有去理解心率变化背后的含义
2017素可泰马拉松 - 跑者开启乐心手环跑步模式
本次挑战
泰国素可泰马拉松的
乐心跑团是
由
多名跑马爱好者、专业运动教练、医学顾问组成的
在马拉松开跑时,乐心跑团的小伙伴
都打开了乐心手环的跑步模式
这样可以记录大家全程连贯的运动数据
以其中一位跑10km的跑友的心率曲线为例
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心率在运动中的变化
(数据截图取自乐心运动APP)
起跑时运动强度较小,从曲线上看到
心率在运动初期会出现迅速上升
当达到一定水平后,较长时间便会维持在
一个波动不大的范围,
即
稳定状态心率
意味着这段时间身体各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跑者起跑后心率快速上升并维持在165次/分左右)
该跑者经过补给点时会放缓脚步
因运动强度下降,心率也随之降低
(圆圈标记2为补给时段的心率状态)
而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代谢水平提高
心率将会再次增高,直至达到最大心率
2017素可泰马拉松 - 跑者经过补给站
那我们是如何定义每个人的“最大心率”的?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呈正比例增加
当接近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出现平台期
不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这表示心率已经接近最大值,即最大心率
普遍用于估算最大心率的公式为
“
220-年龄”
通过最大心率,我们可以用于评定运动强度
还可以基于此设置自己的心率预警值
运动强度是指运动的费力程度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大多数成年人
进行中等到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
对应的心率区间为
最大心率值的64%~96%
在此运动强度区间内进行有氧运动
可以更好的提高心肺耐力
如某28岁女性健康跑者
其最大心率为220-28=192次/分
那么她对应的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
运动区间为(123~184次/分)
(下限192×64%≈123次/分;上限192×96%≈184次/分)
但参加像马拉松这种时间长、运动量大的运动
除了容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损伤外
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超负荷运转
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所以我们建议以
“最大心率 - 10”
来设置个人的心率预警值,从而规避运动风险
我们可能会好奇,经常锻炼的成年人
跟不怎么运动的人在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
他们的心率曲线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先来看看这段来自某跑友的心率曲线图
他参加了2017素可泰马拉松的半马赛事
运动中他的心率一直维持在168次/分左右
这也反映了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跑步节奏
(数据截图取自乐心运动APP)
纵观这趟两个半小时的心跳之旅,大致分为了
上升段、稳定状态以及心率恢复期这三个阶段
上升段:是指运动初始心率上升
到进入稳定状态心率之前的阶段
当两个人做同一强度运动时
心脏机能好的人心率上升较少
稳定状态:在前面第一部分已有谈及
稳定状态心率是预测心肺能力的有效指标
较低的稳定状态心率表示心肺机能较好
心率恢复期:是指结束运动之后
心率恢复到正常心率的阶段
能够用来作为评估心肺功能的间接指标
当我们经过有氧训练的适应
训练后在同样负荷条件下运动时
心率反应会变低,恢复较快
左图 - 缺乏运动个体 ; 右图
- 经常运动个体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再来对比下
乐心跑团里两位马拉松跑者的心率曲线图
左边一位是小半年没有运动的妹纸
右边一位是每周坚持锻炼的跑友
他们都参加了10km的马拉松趣味跑
从图中可见,当两人做同一强度运动时
经常运动的跑友其心率上升较少
相对来说,其心脏机能较好
再观察二者的稳定状态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