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助力推动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山西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和红色地名保护名录》,
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山西省民政厅深入挖掘山西地名文化资源,推出地名文化探旅节目——《人说山西好地名》
。
用地名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刚刚结束的各省“跨年大比武”中,
山西卫视《人说山西好地名》以一场别出心裁的“文化跨年”之旅收获广泛好评
,直播总观看人次达83万,点赞数超9600次。
本次跨年直播以“新的一年从了解'山西'开始”为主题
,通过有趣的地名故事讲述中华历史文化,领略表里山河的地理形胜、寻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追溯三晋风华的初始模样、汲取开拓进取的晋商精神、感受星星之火的蓬勃力量,
与观众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地名文化之旅,携手一起“文化跨年”
。
地名,看似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存在,但若想讲出更深层次的故事,就会发现它是“小众”的文化。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不仅是地理实体的重要标识,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是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社会性。
《人说山西好地名》节目就是以这一“小众”文化角度为切口,精选山西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名,包括千年古地名、红色地名、自然地理地名等等
,讲述其中蕴含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展现其上承载的地域山水人文,挖掘其深处传递的中华精神内涵,
全面展示“何为地名、为何命名、名有大用”的深度内涵
,传承地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地名文化博古通今,彰显地名的时代意义,用地名讲好山西故事,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事业发展。
用“狠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名是一个冷门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它跨越地理、历史、人文多门学科,其“冷门”并且丰富多彩的特性使主创团队热血沸腾,深信它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钥匙。但地名文化枝节庞杂、资料浩瀚,专业性极高且要求严谨,
要制作出“普适性”的节目必须由繁入简,这对于团队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
节目邀请到
学术界、地名领域享有盛名的大咖专家倾情参与节目录制,
以及省内各市党史研究所、地名学会、地名专家组等专家、学者倾力支持
。主创和学术及业内专家学者组建共创共研团队,细致考证、仔细求证、专业论证,经过1年的论证研究与呈现打磨,终于啃下了这块宝贵的“硬骨头”,节目不仅做成了,还雕琢成了精品。
《人说山西好地名》第一季自2024年10月19日首播至2025年1月1日收官,共12期,每周六晚9:00在山西卫视播出
。节目以11个设区市名及1个省会名为架构,挖掘整理山西千年古城、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顾村、历史地名、红色地名、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共135个,历史沿革追溯至先秦时期,地名文化囊括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明史、五千年文化史、红色革命史,题材涉及神话、历史、考古、经济、文学、党史等等,打造出一部山西地名文化独一无二的佳作。
用科技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文化需求日趋增高,
《人说山西好地名》
的上线恰逢其时。
节目以“网感”为标志性风格,创新运用AIGC技术影视化,创作出先秦神话、古代军事、民族融合等唯美精致的画面
。通过“地名探寻官”走实地、探实景、访专家、问百姓的探索方式,讲出生动的故事,把“无形”的地名落在“实”处,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新媒体语态进行讲解,实现地名专业知识破圈,使观众知地名之其然。
节目在学习强国、优酷、今日头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以“大屏”+“小屏”联动模式搭建起全媒体传播矩阵
,全网视频播放量超600万+,节目话题阅读量6000万+,全平台收获热搜21个,多次登上微博同城榜和抖音全国榜、同城榜。
新媒体端,发起“家乡地名我来讲”话题互动,全网话题阅读3000万+,收到了
葛剑雄、胡阿祥、任志宏、张蕾、肖东坡
等业界专家与各界名人的参与;同步每期节目发起“地名知识问答”互动,信息量覆盖全省。节目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构建地名文化新引擎,树立文化宣传新品牌,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