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对人民法院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研究基地的委托项目,2025年1月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前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展调解工作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教授带队,法学院郭翔副教授、唐璨副教授、社会学院杨林助理研究员以及法学院多名研究生参加。西城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张晖主持会议,立案庭庭长秦学伟,调解事务管理组法官赵海、张影、谢江军、法官助理高媛,速裁庭法官赵宁、裴莉然,人民调解员胡尊峰、王荣、胡莎莎、王江江参加座谈会。
政治部副主任张晖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会议的流程及到会人员。
秦学伟庭长介绍了西城区人民法院作为枫桥经验示范法院的工作做法,强调要通过12368热线响应基层要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并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诉调对接模式,与街道和调解组织形成联动。
调解事务管理组赵海法官分享了西城区人民法院在调解工作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诉前调解的成功模式。西城区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诉前调解工作组,并与司法局合作,推动了调解向社会推广。通过对调解员的系统培训、专业化引导,法院实现了调解全覆盖,并将调解员的管理纳入了全院培训体系中。
速裁庭赵宁法官分享了在调解新型纠纷中的经验,认为应通过典型案例挖掘和示范性判决提升调解能力,同时注重心理和专业知识培训。
速裁庭裴莉然法官结合家事案件调解经验,指出调解工作需注重当事人情绪管理和疏导,并通过穷尽送达方式确保案件处理效率。
调解事务管理组谢江军法官介绍了调解员的选拔标准和专业配置情况,并指出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案件的调解成功率较高,而知产、劳动争议等案件的调解成功率较低。
人民调解员胡莎莎分享了商事案件调解经验,认为需结合心理学技巧解决当事人核心诉求,并加强调解员对疑难案件的专业知识储备。
人民调解员王荣表示,调解工作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案例技巧培训,以更好地化解纠纷、提升调解质量。
人民调解员胡尊峰结合金融案件调解经验,指出需要向当事人普及相关知识,并建议调解员加强行业之外的知识储备。
人民调解员王江江提出,在调解工作中应强化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对当事人情绪的把控,同时加强对调解工作流程和调解工具的使用的培训。
调解事务管理组张影法官介绍了调解员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强调了调解员在案件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考核,确保调解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梁迎修院长对西城区人民法院的创新调解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表示此次调研对调解员培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梁院长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将继续与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展深入合作,将法院的实践经验融入到学术研究与培训体系的建设中,共同推动司法实践的发展。
本次调研活动加强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西城区人民法院之间的合作,双方表示将继续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为推动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