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骨科植入物的市场概况及投资动向进行分析之外,我们特别邀请
济峰资本
创始合伙人
余征坤
,就市场容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国产企业潜力等一系列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问答。
投资人问答
济峰资本创始合伙人余征坤
■
骨科器械整体及各个细分领域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017年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
,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在18%左右,在医疗行业中算是增长比较快的一个细分领域。骨科器械常规的细分领域划分主要包括:脊柱、关节、创伤、以及其他;其他的耗材主要包括手外科,足踝外科,软组织修补等。
人工关节在主要领域中的增速是最快的
,复合增速约22%,市场规模在50亿-60亿元。主要由于老龄化社会,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年龄成正比(且目前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马拉松);由于关节置换手术学习曲线较高、对于手术室要求较高,在三级以下医院渗透率依旧比较低,市场空间较大。
脊柱增速次之
,复合增速约19%,市场规模在50亿-60亿元。颈椎病、腰椎病都是现代人多发的疾病。
创伤的市场规模最大
,市场规模在70亿-80亿元,复合增速约15%。
其他产品目前市场较小,预计未来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由于都市人群对于运动,包括健身、跑步的需求明显上升,由此造成大量的韧带损伤、软骨的磨损、跟腱撕裂、肩袖损伤,是运动医学市场高速发展的现实背景。
■
您认为什么样的骨科器械企业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骨科器械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分散。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科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
产品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
,产品质量有问题会影响医生的操作和患者的安全,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便宜的产品如果质量不好医生也不敢用。
-
产品线高端
,尤其是脊柱和关节的新产品,无论在产品的设计还是新材料的使用都要有所突破,这样才能
形成产品的差异化
,使得自己的产品能和竞争对手区分开并且享受更高的定价和更高的利润率。
-
产品线齐全
,经销商和医院都喜欢与产品线齐全的公司合作,这样就不用分散几个供应商来供货。
-
完善的销售渠道
也很重要,销售渠道包含了经销商和医院网络。好的渠道既要有地域覆盖的广度,又要能深耕重要的省市和重点的医院。
■
骨科的国产替代进口已经进展了十余年,目前哪些领域您认为进口产品仍有优势、国产公司有待继续挖掘其中潜力?
国内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创伤产品及低端的脊柱产品已经做到了和国外产品接近而体现出很好的性价比优势。
创伤领域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
,尤其在医保控费的情况下,国产产品的价格优势显得更为重要。
人工关节领域,目前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在30%左右
,主要原因一是工艺难度,二是关节的定位是器官,要用15年-20年,对于材料学、生物力学的要求更高。目前进口量较大的国外公司包括:捷迈邦美、强生Depuy、施乐辉
(Smith & Nephew)
、史塞克。
脊柱的国产化率,目前介于创伤和关节之间。
但是在中高端的脊柱产品、关节产品和运动医学领域,国产公司还有待提高,尤其在材料、工艺和设计等方面需要改进。
运动损伤所需的特殊材料:包括人工肌腱,人工韧带,高强度缝线,目前还是以强生,施乐辉、Arthrex等进口产品为主,手术也在一线城市居多,三级以下医院渗透率很低,市场潜力巨大。
■
二票制和医保控费对于骨科领域的影响毋庸置疑,您认为这些政策会对骨科市场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从国家的政策和改革的方向来看,二票制和医保控费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医保支出,医保控费不但中国在做,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在做。这些变化不只对骨科领域有影响,对整体的医药市场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票制和医保控费的推出会让产品的价格更加透明,压缩产品从出厂到医院的流通环节的利润,小的经销公司日子会越来越难
;当然实际情况也会增加生产企业的成本和合规的压力;另外从医生的角度看,为了控制总费用也会部分减少对不必要的耗材的使用。
■
在骨科器械行业,生产、流通、医疗服务等上下游的拓展是否能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骨科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虽然是上下游的关系,但是彼此的定位和所需的能力还是差异很大的。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很少有企业能把这三个环节打通。术业有专攻,不同类型的企业专注做好的自己的领域才更容易做强,上下游都通吃是不大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