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道教常识扫盲第二站:去道观拜神仙你还要用合十礼吗?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3-14 16: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摘要


凡是庙宇里面主殿的中间拜垫是严禁使用的。包括普通道士都不能使用,我们普通的居士、信士,我们的香客也不能使用。一般是丛林的监院、方丈、高功、知客代当家才有资格在中间叩拜。



文/陈景展


道家的礼拜模式是一种民族礼节


进入大殿之后我们要注意礼拜的一个规矩。 凡是庙宇里面主殿的中间拜垫是严禁使用的。 包括普通道士都不能使用,我们普通的居士、信士,我们的香客也不能使用。一般是丛林的监院、方丈、高功、知客代当家才有资格在中间叩拜。 我们通常道士敬香、谢单、礼拜,及普通的信众进殿叩拜,一律都是在两侧进行叩拜 ,这是要注意的。


道家的礼拜模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拜模式(资料图)


我们道家的礼拜模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拜模式,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宗教礼节,而是民族礼节。 抱拳礼也是民族礼节。只不过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沿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清代的时候满人管理,把很多我们的仪轨包括服饰都改变了。


辛亥革命之后,西方的东西流入了,整个社会在变化,只不过道人由于有他的宗教性他没有变而已。其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旧的仪轨而已。换句话说, 它不是宗教性的,而是民族性的,是天然的,是对自然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团体。 只不过大家都变了,是因为大家变了,而这个没变,大家会觉得奇装异服,或者说给他起一个名字说这是道装,这是宗教服饰,宗教的这种穿戴。我们可以看一些资料,包括看一些古装剧,儒家也是这样子的,或者平常的老百姓穿戴都是这样子, 没有对襟的衣服,都是左襟在外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服饰。


叩拜是我们拜父母拜祖宗的礼节,就是我们表达对于神明的一个赤诚之心而已,如今变成了一个宗教礼节。 当然我们可以回归,把它学习下来,我们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拜拜父母,我们上坟的时候拜拜列祖列先也是用这个礼节。


礼拜的规矩


我们一般在拜垫之前,站定,脚呈一个八字形,外开。如果身上有包,比如说你背了一个手提包,把这个包放在旁边,不要挎在肩上,因为这样子很不方便,身体起落的时候,那个包来回地阻碍着你。把东西都放在旁边。如果有同伴的话,让同伴看护着,也可以提防一下小偷,放在视线所能顾及的范围之内。 站定之后,诚心定气,摒除一切杂念,摒除一切妄想。


通常会轻轻的瞻仰圣容,如果说你明确所拜的祖师是谁,存他的法相或者存他的名号都可以。如果不知道的话, 通常进殿之后先问一下殿主老爷,说道长慈悲,咱们这个殿供奉的是哪位祖师,有什么功德。 这个道长告诉你,这是某祖师,如何如何。你明白了供奉的是谁,明白了你礼拜的对象是谁,之后,开始进行礼拜。


先抱拳,无论男女,都是左手在外,抱在胸前。 这个手在整个的礼拜过程中高不过眉,低不过膝。也就是不能举过头顶,有的人就跟拜把子一样,举的特别高,呼天喊地的,这都不合适。 高不要过眉,不能过了这个头,低不要过膝盖,这是要注意的。


男女下跪在腿部口诀上有所差异。 “男跪一大片”,要求洒脱、大方,铺满蒲团。女子下跪要求含蓄、柔顺,叫“女跪一条线” ,这是唯一的一个细节上的差异。


下跪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先把右手掌心向下,指尖向着左前方,平铺在跪垫的正前方。之后用左手压着右手,我们刚才强调过,永远都是左为上,左手压在右手上,两个手交叠成十字形。之后,我们用眉心来叩这个左手的手背。


道家的日常口语是“慈悲”两个字(资料图)


我们古代有三种大礼,稽首、顿首、空首。 这个属于空首。所谓稽首一般是两军交战,一方战败,额头触地,而不是触手,触地而且是长时间触地不起,表示臣服。一般是两君交战一方战败之后做俘虏了,表示我任由你处置,服服帖帖的,这是最重最重。我们知道负荆请罪,像这种负荆请罪,这就用的是稽首,是所有礼节之中最重的一个礼。


其次就是顿首。 顿首是额头触地立即起来。 我们这个三拜九叩,是空首。所谓空首是额头不直接触地,触及手背 在自己的手背上触及到就可以了。当然有的人,我们现在营养比较丰富,有的人身体臃肿,或者说经络不通难以下弯的,我们意念到了就可以。但是要求是尽可能要贴着这个手背。 叩到手背上之后通常三下,这个幅度不要太大,轻轻地叩三下,之后抬头起身。 起身站立之后,立即两手抱拳在胸前,恢复成刚开始的站立动作。这为一拜,连续三次即可。


做完这个三拜之后我们再行一个作揖,也就是在抱拳礼的基础上躬身,表示这样的一个礼节结束,礼节完成。 通常在磕头的时候,庙院有敲罄的师傅,在你磕头的时候,他会敲罄,那么在给祖师行完这个作揖之后转向敲罄的道长,给他再行一礼,道家的日常口语是“慈悲”两个字。 我们可以说“慈悲”,对方一般还礼,答复:“慈悲”或者是“慈悲、慈悲”。 这就结束了,我们就可以出去了。


祖师的三乘法是讲不完的


在现实中非常杂乱,见过有的人烧完香之后不敢转身,我一转身不是屁股就对着祖师了吗?所以他就退着往后走,那多难看。礼是一个文明的标志,有个度。过分了,反而就变成不礼貌了。也见过有的人磕108个头的,犹如捣蒜一般,也没有必要。 三拜九叩就是最大的一个礼了,最挚诚的一个礼了。


关于烧香和礼拜,里面的东西很多,越是日用的东西越深奥,越是入门的东西越是包罗万千。 敬香、叩拜和口语“慈悲”,寓意最深、最广。三根香无穷无尽,可以囊括一切 ,如果要讲的话,里面妙含深意,讲不透的,也讲不完的,那就是祖师的三乘法,怎么能讲完呢?有缘分的可以在宫观里面请教道长,可以进一步的来把这样的一个礼拜的动作做的更完整,做的更细致,做的更好,更让神明欢喜。


越是日用的东西越深奥(资料图)


在我们做法会的时候,道人用的是捻香,捻香那个就很麻烦,用香粉,那个香更短,长度都不会超过一寸的,而且有很多手印。日常信众烧香其实也有很多手印,这个只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往里面剥,眼下不能说太多,只能说一个大概的一个形状。(编辑:忆慈)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


声明

1.本文源自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陈景展。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