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在于独特性,与众不同才有好的价格。据本人统计,
我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2.8%注册在农产品相关类别
。农产品的独特性大体与品种与种养殖方式这两个关键因素相关。本文介绍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问题。
地理标志与特定的品种
1、品种影响品质
我曾经经营过农场,在农场种了很多玉米,第一年同时种了十来个品种进行产量和市场测试。不同品种的玉米不同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的地,同样的种植方式,不同品种的玉米长出了个性不同的玉米。
高产玉米产量很高,一株能长两个,大的一斤多,小的还有六七两,但是口感普通。有个新的品种宣传图片就很吸引人,个头匀称,色泽金黄,籽粒饱满而且排列整齐,品相非常的好,种出来的产品与图片基本一样的好,但是口感却不受本地人喜欢。有种花玉米,个头相对较小,品相不是很好看,刚进入市场不受待见,只能低价甩卖,但是后来接到的电话,都指定要花玉米,口感大受欢迎。一种玉米是紫色的,属于最新科研成果,据说含有很高的花青素,玉米棒修长,品相也不错,但玉米粒脱色,看着手上的颜色当地人连尝都不肯尝,死活不接受,纷纷要求退货。
2、很多地理标志产品有固定的品种
地理标志产品很多都有特定的品种,比如江西的“
南丰蜜桔
”使用的品种就是南丰蜜桔,这个蜜桔品种个小皮薄,色泽金黄,果型扁平清秀,果香清新友好,味道甜中带有酸。南丰人在南丰也种植其他品种的桔子,普遍果型比较大,外形和口感与地理标志“南丰蜜桔”完全不同。南丰人将这种桔子当普通桔子卖,没有人把这个桔子称为“南丰蜜桔”。而“南丰蜜桔”这个品种被引种到周边的县市,甚至外省市,大家依然称为“南丰蜜桔”。不是南丰县种出来的桔子都可以叫“南丰蜜桔”,只有地理标志“南丰蜜桔”特定的品种才能叫“南丰蜜桔”。
地理标志产品“
泰和乌鸡
”,是一种乌骨的鸡,鸡肉和骨头都是黑的。《本草纲目》记载乌骨鸡有三种,主要从鸡毛的颜色来划分,白毛乌骨、黑毛乌骨、杂毛乌骨,其中以骨头最乌的为好。泰和乌骨鸡毛是白的,外表非常漂亮,当地人归纳出十个典型特征,泰和乌鸡的骨头以及鸡肉显然比黑毛乌骨鸡和杂毛乌骨鸡的都要黑,泰和乌鸡在唐代就进入了宫廷。如果将黑毛乌骨鸡和杂毛乌骨鸡引进到泰和县来养殖,这种鸡没有人会说是“泰和乌鸡”。泰和乌鸡拿到泰和县以外养殖,依然被称为“泰和乌鸡”,“泰和乌鸡”同时也是一个鸡的品种名。
无论“南丰蜜桔”还是“泰和乌鸡”,地理标志名字也是品种的名称,两个名称合二为一。
地理标志“南丰蜜桔”和“泰和乌鸡”的特色性主要取决于品种的特色性。
大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特色性与品种的特色性有关,当然也有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与品种的特色性关联度不大的,这个问题本文不讨论。
品种的扩散
中国自古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地理、气候因素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影响也比较大,但是
周边的市县与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的地理以及气候因素不会相差太大,引种在周边,很可能看不出差别
。中国地域范围大,适合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地理及气候环境不少。有些作物表现出超强的适应性,比如,“广东菜心”本来是南方的品种,但是在宁夏却长出极佳的品质,价格比广东本地产的贵出几倍,还供不应求。
地理标志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南丰蜜桔”卖得出好价钱,周边市县也纷纷大面积引种,紧邻南丰县的南城县,“南丰蜜桔”的种植面积就相当的大,甚至抚州市政府还通过文件形式要求全抚州市各县都扩种“南丰蜜桔”。江西广昌是白莲的传统产区,隔壁的石城县白莲也是主要物产,这两个县互相争执说自己莲子产能最大,在他们的争执过程中,周边很多的县都开始大面积种植白莲。
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引进各种好的品种。四川的地理标志产品“温江大蒜”品种优良,富有特色,某省发展大蒜产业,试种全国各种品种的大蒜,发现“温江大蒜”最适合该地生产,于是大面积引种,温江将这事引以为豪。南丰蜜桔被引种到广西,广西的地理及气候环境更适合南丰蜜桔的生长,广西种植的南丰蜜桔品质甚至优于南丰本地种植的。传说宁夏的枸杞引种到甘肃,也发现品质更加好了。
一个品种引种到其他地方,品质比原产区好的例子比比皆是
。
我国曾经很大方地将品种资源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现在认识到品种的价值,开始对品种的出口严格管制。有些优良畜禽品种由政府建立保种场,将品种资源进行保护,有的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品种的价值,对地理标志独特品种也有管控,比如江西某个黑猪品种,种猪(公猪)绝不允许外流,如果小猪是公的,需要先阉割后才能出售。
地理标志产品特有的品种是构成地理标志特色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对独特品种外流没有进行恰当的限制,造成品种过度扩散。无论是外地作为优良品种引种,还是本地政府要求将品种扩种到非地理标志划定的范围内,
产能无限制扩大,市场价格一定会受到冲击,必然影响当地地理标志产业
。如果被引种到更加适合生长的地域,产品质量优于原产区,原产区地理标志的价值不可避免要大打折扣,甚至会被新的产区所取代,这对当地经济比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品种的改良
地理标志独特的品种一般都有一定的历史,任何事物都在不断进化过程中,
地理标志产品无法用上千年的历史来留住消费者,如果产品品质不跟上时代进化,依然被市场抛弃
。查阅古代的地方志,可以发现大部分古籍记载的地方特产都消失了,可能是按照市场的原则被淘汰的。
传承下来的品种,用现代的理念总存在这样那样许多问题。我们经常慨叹传统的品种没有以前的味道好了,其实这是误判,一个品种经历了历史的传承,其品种的稳定性非常强,就是说不是品种变了,而是个人的口味变了,现在好吃的品种多,一比较传统的品种口感就差了,所以
传统的品种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改进
。
任何产业必须有经济效益才能持续发展,地理标志也是一样。很多传统品种保持了优良的品质,经济性却很差,发展举步维艰。比如江西的地理标志产品“玉山黑猪”有几项决定品质的关键指标全球领先,但是这种猪个体很小,生长速度慢,饲养成本比市场价格还要高,这种猪很难商品化大规模饲养。二十多年前,我去江西的泰和县,当地人送了四只泰和乌鸡,做了两只才够四个人吃一顿。追求物美价廉是消费者的普遍心态,也是市场的基本规律,如果一个产品成本太高,在市场上必然举步维艰。
地理标志产品不能直接用全新的品种去替换传统品种,传统的品种又不适应市场或者经济价值太低,解决的办法就是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
。地理标志产品“南丰蜜桔”在五六十年前曾经进行过改良,培育出优良品系“杨小二六”。“玉山黑猪”也有机构在进行改良,利用现代杂交技术保留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提升该品种的经济性,据介绍,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另外,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还有很多需要科技改良的地方。比如,种百合有个问题,一块地种过百合,三年内这块地不能再种,这是很多作物都存在的“重茬问题”,江西永丰人与科研机构合作,通过现代科技解决了“重茬问题”,也大幅降低了百合种苗的成本,永丰人因为对百合进行的改良大获其利,百合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永丰百合”地理标志也在申请过程中。
综述
做好地方地理标志产业,品种是个很关键问题,不保护特有品种,必然削弱本地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使当地的地理标志产业被外地取代。另外,品种再有特色也要根据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良,要跟上时代进化的脚步,提高经济效益。
在我国,地理标志实际由政府控制,当地理标志产品产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各地方政府对地理标志的管控都不会放手。但是地理标志毕竟是一项新的制度,政府的行政管控不一定能到位,地方政府最好还是聘请外脑作为顾问,指导当地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