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点
安迪还真不是什么优秀的人设,虽然她有闪闪发光的外在,但内里不伦不类、卡在中间。
文|思小妞
尽管作者在《欢乐颂》里给安迪这个角色开了无数外挂: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独立、理性……这样完美的人设还是阻止不了我不喜欢安迪。
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西方名校高等教育、混迹华尔街至高管,这些成长历程告诉我们,美国奉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该深入安迪骨髓。
事实上作者也非常努力的在“美式化”安迪,比如她吃很西式的早餐、热爱运动、说话喜欢用“闹太套”式的英文,但很可惜,秀出来的都是皮毛。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安迪成功展现了她不成熟的企业家底色。
缺点一:没有界限感
安迪是一个非常没有界限感的人,两处越界让人很不能忍:
第一,尚未和小包总确立关系就帮王柏川不止一次的牵线搭桥,甚至在王的产品不合格时,她还说服小包总再给王一次机会。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职场精英、企业高管该有的职业素养,完全是人情交易——打着帮自己好姐妹的旗号,实则就是在消费爱慕者的感情;而小包总多半也是为了讨女神欢心才一而再再二三的应允吧。
如果不是安迪,那么多合作商小包总凭什么要选王柏川呢,肯定先要问王一句“Who are you?”吧。
第二,应勤和邱莹莹爆发“处女门”事件,曲筱绡爆锤应勤时安迪抱住应不让他出手,事后要应的邮箱给他写道歉信。
其实价值观是很个人的东西,应勤当着大家吃饭的面拉脸走人撇下邱,确实过分,说明小伙儿情商不高、情绪管理做得不够到位。但因此成为帮凶打一个“政治不正确”的人,打人者也显得毫无道理。
好友相处的铁律之一就是:除非好友提出请你帮忙,否则应该尽量避免插手感情上的事,特别还是“处与非处”这么私密的事。
如果应勤和邱莹莹最终在一起了,这一幕闹剧横在几个人之间恐怕日后相见得一直犯尴尬癌吧:男的忘不了被老婆的好闺蜜们揍、好闺蜜们惦记着好姐妹的老公是个有“处女情结”的小气男人。
再者,如果安迪真想道歉,短息发过去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事:“应勤你好,我为xxx事和你道歉,自己鲁莽了,对不起。”她却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邮件,里面道歉的内容只有一句话,剩下的全部是以教育的口吻阐明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指出应勤的不对之处。
还真没见过这么居高临下的道歉。
缺点二:作天作地
讲真,安迪式的作是高级作,和普通小女生那种“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回我信息”、“为什么没注意到我剪了刘海”不可同日而语。
安迪的作能够引起大麻烦的。
当魏国强的妻子和包母误以为安迪和魏国强是情妇关系时,安迪选择了不解释,让误会继续下去。站在她的立场来看似乎这种处理方式没问题:这是我安迪的事,没必要和你们解释。
可这哪里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啊。
这件事关系到魏国强和小包总,而这两个人又身系自己的妻子和母亲,哪里是安迪“独善其身”就行的。最终导致了魏国强的妻子差点拿车撞了她、到处抹黑她,而小包总的母亲更是差点和儿子决裂,休克住院。
“魏国强是我生父。”简单七个能避免多少风波和误解(当然也会少了几十集狗血剧情),但安迪就是死不松口,即便那两个人一个是她名义上的继母、一个是她未来的婆婆。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安迪从美国长大特别注重隐私。注重隐私当然是很美国的做法,但隐私首先不应该给别人添堵、造成麻烦。
缺点三:建立在逃避上的伪独立
这部剧里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承担的重担和面对的难题,大多数时候大家都选择去坚强面对。比如梵胜美即使挂过无数次老妈打来的无理电话、自己眼泪流了N公升,但家里的困难她还是一次次想办法解决;再比如曲筱绡,她创业成功有仰仗父亲——资金、资源、平台都是,但在和哥哥曲连杰明争暗斗时,也是费尽心思、强悍上阵。
再看安迪的”独立女强人“人设。
挖个身世要靠老谭、找亲弟弟要靠老谭、和奇点走不下去靠老谭、和包总差临门一脚也靠老谭。除此之外,担心自己的遗传精神病、外公临终前想要见她一面、继承外公遗产、怀疑生父耍诈骗遗产,这些重大事情上,哪一件离开了老谭?
老谭简直就是她的外挂,任何事要么帮她搞定、要么给她指点迷津让她顺利拿下。
开了外挂的人生怎么好意思谈独立?
梵胜美的独立是迫于原生家庭、曲筱绡的独立是性情所致,而安迪的独立,很多时候在我看来就是纯粹的逃避——因为怕受伤不想碰触,所以造出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假象。
所以,安迪还真不是什么优秀的人设,虽然她有闪闪发光的外在,但内里不伦不类、卡在中间,还蛮尴尬的。
安迪遇到的那些事,正确的做法应如何处理?
不做越界的事,即便那个人是你最亲密的人。
Jennifer是我在美国社区咖啡馆做志愿者时认识的女生,即将大学毕业。有一次我们聊起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问题,她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Jennifer在16岁时认识了初恋男友,男友经常到家里来玩,俩人一起在她卧室看电影。Jennifer母亲非常担心小年轻做什么出格的事,刚开始时不时借口“突袭”她的卧室。后来Jennifer和母亲保证说在18岁前不会做越轨之事,母亲才不再干扰二人。
18岁生日那天,Jennifer和男友一起找她的父母沟通,说俩人都做好了准备,今晚想在男友家过夜。她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希望完成这个选择。
Jennifer父母不喜欢女儿做的这个选择,但她已经成年,如果这件事是她想做的,他们尊重她的选择,只希望她能做好措施、保护好自己。
因为父母没有干涉、批判她的选择,Jennifer一直觉得自己的父母很酷,而且也从未在青春期激起过分的叛逆心理。
Jennifer问我,中国家长会怎么处理孩子的“第一次”这个问题?我只能尴尬地笑笑说:我们会假装没有“第一次”这件事吧。
在乎“界限”其实就是选择相信那个人有能够解决好自己问题的能力。
相信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沟通的。
虽然沟通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一定是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不错的办法。像安迪那样冷处理问题的做法只会把问题越搞越大。
看《摩登家庭》有一集让我印象深刻。杰是个创业成功、非常富有的硬汉老头,可他唯一的儿子是个gay,他非常不喜欢儿子另一半卡梅隆的父亲莫尔,总觉得莫尔把他的儿子在这段关系中当成老婆来看。而莫尔也不喜欢杰,觉得杰总板个脸,一副成功人士瞧不起自己是农民的模样。
俩人每次会面都会给对方挑刺,直到再次会面时杰主动和莫尔沟通,因为莫尔总是把自己的儿子当成“老婆”这个角色,让他很不爽,比如莫尔给自己儿子送的手表要比给他的儿子的表更大一些。莫尔解释道,他这么送纯粹是因为卡梅隆更壮、而杰的儿子瘦弱一些。
一个长久以来的误解因为简单的一句解释被轻易消除了。
“许多东西都因为不发问而丧失。”这大概就是沟通存在的基本价值吧。
有节制的寻求帮助。
在美国待久了会觉得美国人是有点虚伪的群体。很多人喜欢成天把“I am sorry for xxx”、“Everything will gonna be alright”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但也仅限于此了。他们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但也仅限于此,大概这种交际法则,让美国人养成了必须得自己扛事儿的习惯。
比如,朋友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父母出于经济考虑无法帮他支付全部学费,他只能自己身兼数职去赚钱挣学费。
比如,跟我学中文的小伙伴怀了双胞胎,但查出来是连体婴儿,婴儿生出来有一定概率会死亡,而且就算能存活下来这两个孩子和父母未来的生活必然会遭遇不计其数的困难。夫妻俩寻求了医生、类似患者、牧师、家人、朋友等很多人意见,大家给出的建议是不要生下来,但他们最后还是决定遵从内心生下小孩去履行父母的职责,哪怕时间短暂、困难重重。
一个人真正独立的最高标准是看他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人的判断、勇气、决心。
现实生活也许没有电视剧描写的那么狗血,但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多“贵人”和“完满结局”。我们不是安迪,没有崇拜自己的四美、没有无所不能的老谭、没有不计付出的奇点和甘愿伏低做小的小包总守驾护航。在现实生活里更,我们需要成为这样的安迪——明确界限、好好说话、自己扛事儿。
作者:思小妞,坐标美国。微信公众号:思小妞的犄角旮旯(ID:sixiaoniu52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