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西丽水库地区]NS10-05/07/09城镇单元法定图则(草案)公开展示。
图则编制范围为南山区西丽水库地区,东至沙河西路,西至宝石路,北至丽康路, 南至留仙大道,
总用地面积840公顷
,包括NS10-05、NS10-07、NS10-09 三个城镇单元和STYQ28生态单元部分用地。
发展目标
以石壁龙科教片区为核心,打造科研、高等教育集聚区
,同时在保护全市生态格局的前提下,为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石岩南片区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及产业配套服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图则的
主导功能是教育、科研及综合配套服务
。
本图则规划人口规模为指引性指标,
其中居住人口约 2.2 万人,就业人口约2.9万 人,高校学生约3.2万人
;规划建筑容积总量为指引性指标,
约219.8 万平方米
(不含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等建筑面积)。
根据2022年建筑普查数据,
牛成村现状总建筑量25.3万平方米
,《南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 年)》确定NS10-09 单元规划容积增量为72万平方米;同时牛成村用地全部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和市级自然保护区内。
本次将
02-02、02-03 地块划定为发展备用地,主导功能为居住、工业
。
图则将
02-01、02-11、02-15、03-04、03-12 地块划定为发展备用地
,其中 02-01 地块的主导功能为交通场站,02-11 地块的主导功能为教育。
根据 2022 年建筑普查数据,
留仙洞村(同乐路西侧)现状总建筑量36.0万平方米
;《南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 年)》确定NS10-05 单元规划容积增量为 65.77 万平方米,同时 05-04、05-05 地块部分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
本次图则将
05-04、05-05、 05-07、05-08、05-09 划定为综合发展用地,主导功能为居住、工业
。
以上地块在未来开发时,具体地块的功能、指标及教育等配套设施等内容应在下一阶段的规划实施方案(包括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中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为支持公共设施、市政交通设施和公园建设,经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本图则规划范围内其他用地可调整为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 用地、绿地与广场。
从目前的规划指标来看,
教育用地的占比比较大,规划有职业学校2处,54班高中1处,72班以上高中1处,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36班小学1处
。
也就是说,
片区将新增2所高中,1所九年制学校;还有01-05、01-06、02-05三个地块的一所学校
(可能是大学,以实际准)。
目前已规划的居住用地是
两块四类居住用地
。
另外,还有
7块发展备用地
,面积达约93.82公顷。
蓝绿空间
方面,本图则
规划范围内的公园绿地总面积为18.9公顷
,包括沿河绿带、社区公园、山体公园等。沿河绿带为结合丽水河设置的线型绿地;社区公园为东南侧的现状公园绿地等;山体公园为结合石壁龙山体设置的公园。
本图则
规划容积增量约169.8 万平方米
(不含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等的容积)。
规划容积增量包括自本图则批准之日起,国有未出让用地或未明确规划指标的非农建设用地、征地返还用地上的容积增量,已批未建用地因本图则或今后规划调整产生的容积增量,以及已建成地块因新批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改造等实施方案或规划调整产生的容积增量。
本图则仅确定地块容积中居住、商业服务业、工业、物流仓储的规定建筑面积(不含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等的建筑面积)。
在符合城镇单元规划容积增量要求的前提下,地块容积按照按《深标》确定,对于涉及城市更新或土地整备规划的用地, 地块容积可依据其他相关规定予以确定。
地块的地下容积可结合规划实施方案或具体项目实施需求进一步细化确定。地块容积的确定还应满足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交通市政设施承载力、地质条件、生态保护等要求,并满足日照、消防、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微波通道、油气管线防护、危险品仓库等相关控制要求。
本图则各城镇单元在符合《深标》、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等要求,均衡布局各类公共设施的基础上,
应以科教、科创服务为重点,增强科教城产学研特色服务设施配置, 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深度合作
。
以人才需求特征为出发点,建成国际化高 品质生活服务设施体系。
公共设施的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图表”及“附表 1 配套设施 规划一览表”。本图则未涉及的其他公共设施按《深标》及相关标准规范予以落实。
本片区综合交通的总体规划思路是:
构建内外交通分离、公共交通便捷、道路交通通达、慢行交通舒适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
本图则内道路系统的等级、位置及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图表”及“附表 2 道路系统 规划一览表”。次干路及以上道路的等级、主要道路交叉口位置为刚性控制内容,下位规划不得调整。道路的等级、线型、功能在符合本图则规划的基础上,局部路段(含 局部拓宽占用两侧规划用地的)、横纵断面和交通节点可结合建设需求进行微调。
本片区涉及
轨道 13 号线、轨道 29 号线和深惠城际,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
具体线位及站位以最终审批方案为准。
轨道设施规划控制保护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按照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修订轨道安全保护区、规划控制区及规划控制预警区内建设 项目报建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进行管控。
本片区
构建“一心、一带、两片”的公共空间系统
,具体如下:
“一心”
是
指保护现状的石壁龙带状山体和中部生态单元,形成生态绿心,建设石壁龙半山公园。
“
一带”
是指以丽水河和沙河西路为公共休闲带,建立多条连接生态绿心与河道的 绿色廊道,沿线打造串联高校公园游憩系统,提供高品质生态公共开放空间。
“两片”
是指
石壁龙科教片区和留仙洞产学联动片区
。
石壁龙科教片区
依山就势, 建筑组团、公园绿地交错布局,形成疏密有致,自然灵秀的空间。
留仙洞产学联动片区
顺应山形地势,打造校园、产业园区便捷可达、高度开放的产学园区。
本图则控制山体、水系、公园沿线的建筑高度,围绕轨道站点可打造高辨识度建筑, 总体营造沿山体向水系和重要道路界面逐级递减,局部富有变化的梯度空间形态和城 市天际线。建筑布局和高度还应符合《深圳山海城市特色风貌设计导则》相关要求。
NS10-05\07 单元应注重建筑高度管控,引导依山就势的形态,预留登山慢行通道和视线通廊,保障山体和山峰可见,构建起伏有序的整体高度秩序,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轮廓。
NS10-09 单元可利用临山地区打造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坡地建设区”,在保障连 接生态绿心与河道的绿色廊道的前提下,控制高度不宜超过60米,轨道站点周边和牛成村等局部地区经专项研究论证后可适当放宽高度控制。
本片区鼓励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开发利用,支持在高校等人流集聚区域设置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实现高校、轨道站点、绿地、公园等的便捷连通,促进地下与地面空间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