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头部MNC
都实现了业绩增长
。
就目前已经公布前三季度数据来看:
辉瑞
以
458.64亿美元
成为全球制药企业
TOP10排名第一的MNC
。
礼来
增速最快,以
27%
领涨MNC。
赛诺菲
、
诺华
、
阿斯利康
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业绩增长的背后,创新产品放量是主要因
素。
但毫无疑问,肿瘤、自免和代谢均是MNC 2024关键的战场。
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顶级药企TOP10
*
罗氏、强生、默沙东只计算制药业务,赛诺菲不计消费者保健业务。
但每一个风光过的“独占市场”产品都将走到专利到期的节点。
据统计:
大药企有超过
1000亿美元
的产品将在2030年前面临专利到期问题。
3年内,诺华将有超过
10款
产品面临专利到期的挑战;辉瑞、艾伯维则有近
10款
产品直面“专利悬崖”;默沙东
K药也将在2028年专利到期
...
全球顶级药专利悬崖
随着专利悬崖越行越近,
增长成了当下MNC的灵魂拷问
。
而不同于往年的豪言壮语,今年我们也看到了更多更为务实和多元化的战略部署。尤其是中国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一些大药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谨慎与灵活性。
中国区
:
2024年跨国药企也发生重大变化,
部分顶级MNC,礼来、GSK、诺华、阿斯利康,纷纷
更换新的中国区掌
门
人
,
调整战略,
找与新形势共处的办法。
并且,面对
年底的第十批国采,
MNC选择
全部退出
。
另一面MNC选择加码引进创新药,全年
53款
创新药首次获批,同比
+29%
,填补产品空白。并且MNC抢滩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完成
31起
重磅BD交易落地,
MNC意图在中国区寻找到更多未来竞争力
。
那么2024年MNC中国区究竟表现如何?
从具体
数据来
看:
营收上
:整体来看,目前单独透露中国区业绩表现的七家公司,2018年全年
171.49亿美元
,增至2024年H1的
145.90亿美元
,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
12.5%
。2024年H1默沙东
中国区营收TOP1
,但出现一定下滑。诺华
中国区增速第一
,达到29%。
中国区占比上
:
整体来看阿斯利康、默沙东中国区营收占比较高,均突破了
10%
;诺华、诺和诺德、赛诺菲、罗氏占比均在
7
%
~8%
之间;礼来、艾伯维占比较低为
3.8%
。
无论是继续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还是继续大胆前行,2025年都将成为检验这些大药企应变能力和长远眼光的重要一年。
医趋势将追踪报道2024年全球顶级药企们的年度成绩单、未来趋势展望……
一直以来,跨国药企中国区的动作是关注的重点。
2024年年初开始,礼来、诺华、GSK、阿斯利康
4位
中国区掌门人接连更换
,多家MNC宣布在
中国区
裁员
和
优化组织结构
。
年底第十批集采,所有
外企原研药选择全部退出,没有一个中标
!
众多明星药:
勃林格的沐舒坦、GSK的西力欣,礼来的择思达,辉瑞的希舒美、拜耳的拜糖平,赛诺菲的波立维......在公立医院几乎买不到了!
与之对应的是,2024年,跨国药企敞开购物车,大方
“扫货”中国Biotech资产
,
斥巨资引进管线,
寻找专利期后的未来增长点
。全年
31起
交易,默沙东 (
6
)、诺华 (
3
) 及阿斯利康 (
3
) 引进国内项目的交易数量排在2024年前三位。
并且MNC
加速创新产品落地中国
,全年
获批53款新药,均为首次获批,
同比2023年上涨29%
,
进一步推动现有产品放量
。
武田
获批新品最多,达
4款
,
礼来、BMS
均获批
3款
,
辉瑞、默沙东、罗氏、诺华
均有重磅产品获批。
2024年跨国药企在中国获批53款新药
进退之间,
2024年跨国药企对华似乎发生了变化
,这也让
外界对于MNC 2024年中国区业绩表现更多了几分关注。
*大部分MNC只公布2024H1中国区营收,未公布前三季度中国区营收,所以以H1分析MNC2024年在中国区的表现。
具体来看,
默沙东
毫无疑问是
近
几年
中国区经营最好的MNC
,不仅营收由2018年全年的
21.84亿美元
飙升到2024年H1的
35.34亿美元
,中国区营收占比也由
5.2%
上升到
11.1%
。
作为2024H1,
中国区营收TOP1
,
K药中国区
增长也依旧强劲,但HPV疫苗在中国区的销售出现一定下滑,第十批集采原研药默沙东退出5款药品竞争,
中国市场
默沙东也正在寻找新的替代
。
2024年,默沙东在中国进行了
6轮BD
,涉及
ADC
、
双抗
领域。并且中国区上市
2款创新药
,
填补市场空白。
2025年1月,佳达修®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未来实现放量。
刚刚过去的JPM
,默沙东计划在后续几年推出
20款
潜在 “重磅炸弹” 药物,争取
中国同步
。
阿斯利康
一直都是
最重视中国市场的MNC
,2019、2020中国区营收占比一度达到总营收的
20%
以上,2024年H1下滑到
13.2%
,主要还是受到集采影响。
作为
最
受
国采影响最大的MNC之一
,阿斯利康
10
批国
采涉及
产品
达
18个
。此前
大单品Pulmicort在2021年遭遇全面集采,营收从
60亿元一路腰斩。
第十批集采,
阿斯利康又退出
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奥拉帕利片
2个原研品种
的竞争。
随后,又是中国区总裁王磊事件。
2024年,阿斯利康一方面
安排
林骁上任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
调整业务线,并
与亘喜生物、
石药集团、
和铂医药等多家国内药企
达成BD,寻求新的创新资产
。
另一方面将中国研发管线项目与全球同步研发率
100%同步
,并全年达成了
1个
新药和
9个
新适应症获批,并计划在5年内引进至少
15款
创新药,填补了集采所带来的空白。
多番举措下,2024H1
15%
的高增长,也让阿斯利康有望重登榜一。
2025年1月1日,阿斯利康又宣布
调整中国肿瘤业务
:肿瘤业务成立四个独立并协作的事业部/业务部:肺癌事业部、泌尿妇科及消化通肿瘤事业部、乳腺癌事业部、血液肿瘤业务部。
未来,
阿斯利康更加聚焦
肺癌、乳腺癌
等核心瘤种,同时,
消化道肿瘤、血液肿瘤
在其肿瘤业务版图中的重要性和贡献与日俱增。
近几年,
诺华
中国市场权重不断提升,从2018年占整体营收的4.4%已经增长到了7.2%。
中国区
增速表现可谓是一骑绝尘
。
2023年以17%便夺得增速第一,今年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中国区收入以
29%的增速
攀升至21亿美元。
上半年,在华获批4款新药及新适应症,完成3项BD交易。下半年,李尧(Leo Lee)就任诺华中国区CEO,
核药Pluvicto
中国获批
,以及
作为诺华
销售额最高的
大单品诺欣妥
,
侥幸逃过第十批集采
。
目前在国内,诺华也早已谋定产能,首个核药工厂此前已经在嘉兴正式奠基开工,预计将在
2026年
底投产,
诺华的中国市场营收有望将继续保持增长。
刚刚过去的JPM,诺华表示将临床管线从2021年第三季度的
155个
活跃项目,精简到2024年的
94个
,未来
中国区作为诺华第二大市场
,聚焦心血管 - 肾脏 - 代谢、免疫学、神经科学和肿瘤学四个核心治疗领域。
罗氏
制药中国区
增速达到
14%
,仅次于阿斯利康。2024年H1中国区营收
18.18亿美元
,中国区占比
7.1%
。
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罗氏制药凭借
8款创新药
的强势入围,成为此次调整的大赢家。
新药与适应症获批上,2024年罗氏制药有超过
10款
获批。
不仅如此,罗氏制药2024年在中国区完成多项BD,最受关注的就是1月,罗氏制药
10亿美元
获得信达生物宣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
刚刚过去的JPM,罗氏制药表示剔除了约
30%
的研发项目,现在就有了更多资源来投资新的内部和外部项目,并且强调2025年将
继续寻找优质中国资产
。
赛诺菲
中国区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2024H1中国区营收
16.75亿美元
,同比增速仅
2.8%
,中国区占比
7.3%
。值得注意的是2024医保目录更新,赛诺菲3款创新药物上榜,刚刚过去的
第十批国采,
赛诺菲也退出1款原研药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赛诺菲宣布在原有北京生产基地周边新建另一个生产基地,投资新的生物原料药项目,未来赛诺菲表示将
加速引进创新药
。
GLP-1双雄礼来和诺和诺德在中国区的表现一直受到关注。
诺和诺德
2024年H1
中国区营收
13.14亿美元
,中国区占比达到
7%
。
司美格鲁肽继续发挥“威力”,中国区以
10%
的强劲势头维持增长,
占据了超
70%
的GLP-1类糖尿病药物市场份额
。
具体来看,在中国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销售额已达到
4.26亿美元
,同比
+38%
。
与此同时,不到半年时间,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在中国销售
0.16亿美元
,同比
+67%
,造梦故事仍在继续。
礼来
中国区2024年H1营收
7.71亿美元
,与去年同期
7.72亿美元
微微下降。相比于2021年
5.9%
的占比,2024年H1礼来中国区占比仅
3.8%
,
可见礼来中国区的
权重并不高
。
2024年下半年,礼来GIP/GLP-1受体激动剂Mounjaro的两大适应症二型糖尿病和“减肥”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有望带来巨大的增量。
2024年,从目前发布的最新业绩来
看,头部MNC
全球
都实现了业绩增长
。
前三季度,“宇宙大药厂”辉瑞重返巅峰,礼来、阿斯利康、赛诺菲、诺华增速更是达到两位数。
细分来看,肿瘤、自免和代谢均是MNC关键战场:
-
肿瘤
:“宇宙大药厂”
辉瑞
以
12款肿瘤药
霸屏,重返全球制药巅峰。
默沙东
单药为王,K
药以
216.46亿美元
,占据
肿瘤90%
的营
收。阿斯利康畅销产品众多,4款均是10亿+大品种。
-
自免
:艾伯维、赛诺菲、诺华各有千秋。修美乐下滑后,
艾伯维
Skyrizi(利生奇珠单抗)和Rinvoq(乌帕替尼)
强势补位
。
赛诺菲
王牌是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单品前三季度营收101.70亿美元,终成为
新的“自免药王”
。
-
代谢
:GLP-1类药物颠覆糖尿病和减重药物的市场格局,
礼来
与
诺和诺德
上演“速度与激情”
。
头部MNC均在各自优势赛道推动产品放量,并在专利期到来前寻找更好的替代品。
肿瘤赛道,
默沙东
单品称王
。
2024年前三季度,默沙东肿瘤业务营收
239.58亿美元
,
占比总营收
55%
,
是肿瘤领域收入最多的药企
。Keytruda作为默沙东的王牌产品,2024前三季度销售达
216.46亿美元
,同比
+18%
,是当之无愧的药王。
随着K药专利临近,
默沙东选择
重压ADC赛道
,与
亚
盛
生物9款ADC
合作
就是在寻找替代。
与K药同靶点的Opdivo
略显
停
滞,
前三季度营收
68.25亿美元
,同比
+3%
。
但其仍然是
BMS
肿瘤业务的核心动力。值得一提的是O药与
瑞拉利单抗组的复方产品Opdualag(PD1+LAG-3)前三季度收入
6.74亿美元
,同比
+
5
4%
,给O药未来带来了新生机。
阿斯利康
在肿瘤领域的优势在于畅销产品众多,均是10亿+大品种,且大多还处于放量阶段。
小分子靶向药Tagrisso(奥希替尼)、Calquence(阿可替尼)、Lynparza(奥拉帕尼),免疫疗法PD-L1抗体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HER2 ADC疗法Enhertu等几乎所有畅销产品都还保持着
两位数的增长
,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意味着阿斯利康至少在未来几年不必过度忧虑核心产品专利期问题
。
辉瑞
是
肿瘤药最多的MNC之一
,产品众多达到
12款
,
其肿瘤业务营收
115.49亿美元
,占比
26.6%
,其中
4款ADC都是收购Seagen获得。
罗氏
在肿瘤领域由于部分产品专利到期,增速疲乏,但也有不少亮点,乳腺癌Perjeta、PD-L1抗体Tecentriq挑起大梁,两款产品贡献
60.75亿美元
,占肿瘤营收的
40%
。
作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物市场,
自免领域
也是全球畅销药诞生的沃土,2024前三季度全球畅销药TOP10中有
3款
属于自免产品。
艾伯维
是
自免第一大MNC
,自免总营收
193.38亿美元
,占比
47%
。
“药王”
修美乐专利到期后,
核心单品
Skyrizi营收79.4亿美元,同比+48.5%,顶替
修美乐
成为
艾伯维第一大单品
。
赛诺菲
自免领域领域有
4款产品
,其王牌是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前三季度营收101.70亿美元,成为
新的“自免药王”
,另外自免领域还有3款单品表现均不俗。
诺华
、
强生
、
罗氏
自免领域也不乏亮点产品,并且通过BD寻找核心产品替代。
代谢领域,
以GLP-1为代表的糖尿病药物占据2024前三季度全球畅销药TOP10两席。
诺和诺德
代谢单品GLP-1司美格鲁肽是当之无愧的“
代谢药王
”,单品
营收
205.90亿美元
,占比
69%
。但是
2026年3月专利到期
,未来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礼来
Mounjaro(替尔泊肽,2型糖尿病)和Zepbound(替尔泊肽,减重)表现不俗,前三季度合计贡献了110亿美元的收入。预估于
2036年到期
,还有相当长的生命周期,未来有望顶替司美格鲁肽成为下一代“代谢药王”。
另外,GLP-1药物的成功也吸引了其他制药巨头的参与。在过去两年中,辉瑞、默沙东、罗氏等公司都公布过其新一代GLP-1类药物的临床进展,新一轮的较量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