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子君说
想学习、想读书,但又总是坚持不下来?
橙子君在后台看到很多类似的留言。这好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空有一颗想学习的心,奈何行动总是跟不上,于是就陷入
「开始-放弃-懊悔-重新开始……」的怪圈
走不出来。
今天,橙子君给大家推荐一篇
女神进化论的寺主人写的文章。
寺
主人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提升阅读效果的技巧和具体操作
。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哦~
作者丨寺主人
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重构自己」
无法坚持读书的各位同学一定会有这种感受:
-
怎么读得这么慢?(不想读了!)
-
好累啊,这样的人生还要坚持多久。(不想读了!)
-
我果然是个没有毅力的人……(自尊心受损)
-
我今天没有读书……(负罪感产生)
然后你们该干嘛干嘛,还是晚上看电视剧去了,还是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也还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阅读效果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先了解与这个题目有关的两个
心理学基本概念
:
大卫· 奥苏伯尔的
认知同化理论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它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当有意学习发生时,也就是
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发生相互作用
时,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艾宾浩斯个人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20分钟后即可遗忘将近一半。不管你当初用什么方法记忆,
如果不复习,就是会忘光光
,妥妥的。
如果说这这些是「道」,那么转化到「术」怎么操作呢?
▍第一步:选对书
很多人,尤其是没有长期阅读习惯的人很少会意识到
选书是个重要的事情
,因为觉得「书」就是好的,「有营养的」。最后买了书的结果就是看了两章索然无味,然后丢在一旁积灰。并且自己还有负罪感。
问题在于你选的书可能:
三个建议:
▍第二步:选对阅读方式
就像刚才说的,
每个人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
。
曾经有个老掉牙却很实在的比喻说,我们学习不应该像海绵,什么水都吸,而是应该像采蜜,只取精华。
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许多人总觉得「没有通篇细读,100%记住就不算读完这本书。」也就是这种理念使得许多人觉得读书很累很慢,没有成就感,最终还是不喜欢读书。
首先请放轻松,
读书是一件很轻松愉悦的事情
,尤其是在你按照第一步做到了「选对书」,你读起来应该是眉飞色舞欲罢不能才对。
然后就是把你手里的这本书按照以下经验分类:
-
精读:
非常经典并且薄的书,价值很高,需要一遍遍反复读。
-
通读:
一些新的专业领域需要扫盲的书籍,有些内容出现后可能不明白,但不死磕,保证能囫囵吞枣过一遍就行。
-
查读:
功能性大部头。比如说《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管理》,我都是查读的,碰到相关领域的问题才会去查相关章节。这种书不到用时你死记硬背意义不大不说,记忆效果也不好。
-
扫读:
小说,传记类和一些畅销书。比如说乔布斯传什么的,还有《Lean in》之类的畅销书,其实精髓就那几句话,随便翻翻,碰到废话就跳过去了,领会精神就好。
再然后,你就可以开始读啦。
▍第三步:首次阅读计划
你可以无计划地按照刚才的读20页,看一下你的阅读速度。
请按照你正常阅读速度稍慢来计算
,不要打鸡血似的读得倍儿快。
然后按照每天读半小时书这个量来算算你读完这本书需要花多久。心理粗略有个数就行。不要给自己压力。
这一步如果不是为了应考并不是必要的
,我平时读书是不做阅读计划的。读得开心就好了。
▍第四步:针对性记忆的复习
开头说过了,不管你当初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了知识深加工,不复习,必然会忘记,只是忘得速度快一些慢一些(俩月以后基本都一样)。
首次阅读就像过滤器,你需要判断手里的这本书
是否值得你花时间
:
-
值不值得记住?
-
哪些地方值得记住?
-
记住以后可能有哪些用?
通过这三问提高你对于阅读的元认知水平,既节省时间,又达到你期望的效果。
不要试图贪心的想「我要全都记住!倒背如流!」
。
一来性价比不高,二来你的信心受挫后造成不愿意读书的后果比你记不住书还差。
另外,很同意一些人说的,读书的目的不是记住,而是
让它和你发生交汇融合产生新的知识,悟到,思到,乐到
。这是我的读书观。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文丨寺主人,
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重构自己」
橙子君说
坚持阅读是从选书开始的
选对书,选对阅读方式
有针对性地复习
阅读效果自然就能变好
坚持读书的习惯也就能慢慢培养好了
- 橙子学院 -
精品课程
《高效阅读:提升阅读效率,快速自我升级》
带你从科学角度
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
点击
“阅读原文”
将课程收入囊中!
点击
“阅读原文”
,
了解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