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沃顿商业
全球视野,高端思维。商业财富思想案例库。为高端商业财富群体提供商业财经科技创业资讯、洞察、趋势和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23岁青年带队卖金锭,河南矿企进账百亿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225亿六安富豪,电动车难卖了 ·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大卖36年的劲酒,意外征服年轻人 ·  5 天前  
商业洞察  ·  集体崩盘,油车的天花板顶不住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沃顿商业

公元1727年,魏璎珞出生,牛顿逝世!

沃顿商业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9-03 19:29

正文


作者:水木然(smr8700)


01


从《还珠格格》、《金枝欲孽》,到《甄嬛传》、《如懿传》,以及正在热映的《延禧攻略》,中国这20年最成功的影视题材就是“宫斗剧”。


如今《延禧攻略》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0亿,全国上上下下都在为这清宫里一个小女子的逆袭而操碎了心。


我们先来看一个对比,看看同时期的中国和世界的现状:


雍正5年,也就是公元1727年。这一年魏璎珞出生;这一年牛顿逝世;此时的西方已经有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乾隆10年,也就是1745年。这一年魏璎珞被奉为魏贵人;这一年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哥德堡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700吨中国货物,包括366吨茶叶、70万件瓷器、19箱丝绸、133吨锡。


当我们还躲在清宫里搞宫斗的时候,世界贸易已经开始了!


乾隆13年,也就是1748年。这一年如懿晋升为皇贵妃,主管后宫。这一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学说进一步确立。


乾隆41年,也就是1776年。此时魏璎珞刚去世一年,这一年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乾隆54年,也就是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提出“主权在民”原则。


乾隆57年,也就是1792年。美国24个证券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68号外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协议,规定了经纪人的“联盟与合作”规则,开始交易股票和高级商品,纽约交易所诞生。


道光17年,也就是1837年。这一年美国金融家摩根出生,这一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这一年宝洁公司成立。


道光27年,也就是1847年。这一年24岁的李鸿章中了进士,33岁的洪秀全创办了“拜上帝会”,这一年黄飞鸿出生,爱迪生出生,西门子公司诞生,《简·爱》和《呼啸山庄》出版。


同治8年,也就是1869年。这一年米舍尔首次分离出DNA,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还有一个叫马库斯·戈德曼的人,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差额便是他的收入,这就是高盛的前身。


咸丰11年,也就是1861年。这一年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正式上台,开启了垂帘听政的体制,这一年林肯就职美国总统。


光绪12年,也就是1886年。这一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可口可乐诞生;强生诞生;


光绪18年,也就是1892年,这一年11岁的鲁迅还在三味书屋读书,这一年26岁的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成为一名医生,这一年爱迪生已经获得双向电报的专利权,通用电气公司成立。


光绪29年,也就是1903年。福特汽车成立;


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通用汽车成立;


宣统3年,也就是1911年。IBM成立。


……


 想想真是可怕,我们一直在闭关锁国来搞斗争,关起门来看大戏,却对世界的变化行将就木。


02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然而我们所关心事情,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底层人如何逆袭到帝王将相的;另一种是大地主家族如何展开一幕幕惊心斗争的。


而“宫斗戏”可以将这两个过程合并起来描述,有人在里面学逆袭,有人学到了权术,后宫的场景极尽华丽,也满足了底层百姓对最上层社会的偷窥欲。


宫斗戏揭露了我们的生存现状,“互相算计”和“明争暗斗”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一切围绕“权术”展开,利益平衡才是最核心的主旨。


在宫斗戏的设定里,如何伪装?如何结盟?如何设套?如何用连环计?这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生存法则和学问,非常符合中国社会的运转逻辑。


和做实事相比,我们还是迷恋搞关系,而那些斗胆去搞创新的人,或者和这些世俗格格不入的人,基本上都被排挤出去了。


有评论认为:《延禧攻略》创造出一种新的“心理按摩”模式,看着女主人公从初入宫门的单纯无知、屡受挫折,到一步步完成职场晋级。观众很容易完成自我代入。现实生活中缺少什么,便幻想着在剧中得到什么,就像玩游戏一样,这是一种畸形的补偿心理。


然而观众不就是想要“爽”嘛?你爽我就让你爽。商家要钱,观众要爽,各取所需而已。


什么时候我们能跳出互相算计和斗争的轮回,把几千年积攒的智慧都用在创新和做实事上?中国离强大的就真的不远了。


03

别再吹捧什么康乾盛世了,看看当时美国正在发生什么!


200多年前的美国和中国,差距有多大?如果只比较gdp和人民富足程度的话,中国大概是美国的15倍。但是如果你现在以历史的眼光回头看的话,会发现在另一个方面,差距也非常巨大,比如标题里的这两位国家元首。


如果我陡然这么一问,你一定会犯个嘀咕,不知道怎么回答。乾隆与乔治·华盛顿,一个留长辫子的古代皇帝,一个穿西装的美国总统,他们怎么可能碰到一起呢?


但是,糟糕的是,这真的不是一个与“穿越”有关的问题。乾隆与乔治·华盛顿,是同时代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



乾隆和华盛顿骑马图


为什么你会有“穿越”的感觉?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了。大而言之,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现代性。


乾隆号称大帝。大清帝国前后延续了268年,总共有十个皇帝。位居二、三、四位的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实际执政64年),从1661年到1799年,前后共138年,占了清朝的一半,这段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然而站在人类发展史的角度上,这所谓的“盛世”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十七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昏目眩的程度。其后的一百多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新的生产力像地下的泉水,突然喷涌出来。工农业产量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与此同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样迅猛,西方各国人民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到了法律的笼子里。.


西方通过议会对统治者进行了驯化


与西方相比,东方的情景则恰成对比。


清代的皇权专制尤胜于明代。明王朝取缔了宰相制度,集独裁于皇帝一身,不过它还有内阁制,大臣尚能公开议政,而到清代,则以军机处取代内阁,将一国政事全然包揽在皇室之内,皇家私权压抑行政公权,无复于此。


对于社会精英,清代初期的政策是全面压制,入关不久的1648年(顺治五年),清廷就下令在全国的府学、县学都树立一块卧碑,上面铭刻三大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违犯三令者,杀无赦。而这三条,恰好是现代人所要争取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


清初“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


有清一代,皇帝多次大兴“文字狱”,使得天下文人战战兢兢,无所适从,《清稗类钞》记载的一则故事最为生动:某次,雍正皇帝微服出游,在一家书店里翻阅书籍,当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有个书生见状顺口高吟:“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雍正“旋下诏杀之”。雍正是乾隆的爸爸,在“文字狱”这件事情上,儿子比老子更起劲,有人统计了一下,康乾年间有180多起重大的“文字狱”事件,其中七成是乾隆先生干的。


1799年,就在世纪交替的前夜, 88岁的乾隆在紫禁城养心殿安祥驾崩了。当他去世时,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帝国盛世的幻象将在短短的四十年后就被击破。乾隆当了60年的太平皇帝,史上执政时间第二长,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他留给儿子嘉庆两个重要的遗产,一是百年康乾盛世的巨大光环,二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也是当时的全球首富和珅。


和珅是乾隆留下的巨大“遗产”


和珅是乾隆晚年最信任的大臣,也是空前绝后的贪污高手。有学者考据,乾隆执政最后五年的税收被他贪掉了一半。乾隆驾崩的十五天后,嘉庆就以“二十大罪”,把他给赐死了。嘉庆查抄和家,共得令人惊诧的8亿两白银,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约为七千万两,和珅的财产竟相当于十多年的国库收入,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一个人,既是国家的首相,又是国家的首富――我们不妨称之为“双首现象”,大抵是中央集权到了登峰造极的恶质时期才可能出现的“超级怪胎”。和珅是史上最典型的“双首”样本。“双首”人物的出现必基础于两个前提,第一,政府权力高度集中,权钱交易的土壤相当丰腴;第二,贪污必成制度化、结构性态势,整个官吏阶层已朽不可复。清朝自乾隆之后,纲常日渐败坏,民间遂有“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的讥语。



和珅的天价府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