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觉志 作者丨柚子
你一定听过“杀熟”这个词。
很多人在办一件事的时候,
喜欢找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
这样做是为了省力又省钱,
可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钱没少花,
还平添了一肚子委屈。
最近一位姑娘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被“杀熟”的经历,
引发了无数人共鸣。
事情是这样的。
姑娘买了一个单身公寓,
最初的装修预算是6万,
装修师傅呢,
找了关系很好的闺蜜嘴里的“熟人”。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是闺蜜推荐的,
姑娘信得过,
双方就只做了口头协议。
万万没想到,
这为之后的糟心埋下伏笔。
这个装修师傅,
像是有拖延症,
不催他,他就不动手。
装修小半年,
和姑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xx预算又不够了。”
当姑娘对此迟疑的时候,
师傅张口就来,
“我是专业的,你放心就行。”
装修到最后阶段,
这个师傅干脆自作主张,
买什么料也不和姑娘商量,
直接拿账单给她。
如果说花了钱,
享受到实质性的回馈也还好。
要命的是,住进房子后,
姑娘发现问题不断——
一年多的时间,
水管换了一个遍,
之后,卧室柜子的门也关不上了。
为此姑娘气得睡不着觉。
图片来源:网络
花钱找这罪受,
按理说,应该找对方讨个说法吧,
闺蜜没有帮她维权,却说:行业乱想都正常,修补下就算了。
姑娘非常生气
毕竟,同在屋檐下,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再加上没有正规合同,维权也很难。
所有的痛苦,
只能自己承受。
无独有偶。
南京一位女士新房装修,
剩下装窗户这最后一步,
负责给她装修的设计师,
给她推荐了自己的“熟人”。
一个小窗户,
这位“熟人”开口就要1万块,
虽然贵点,但因为是设计师找的,
女士很放心,
当晚就把2000块定金打了过去。
图片来源:《楼市零距离》
谁知钱打过去后,
师傅一直以各种理由拖着,
还是女士催了好几次,
才开始安装的。
在安装的过程中,
师傅又以“防水”为理由,
向女士收取了额外的费用。
经过一顿折腾,
窗户总算安好了,
可让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
没过几天,窗户就关不上了........
女士去找装修师傅,
结果电话打不通,
后来干脆微信也不回了。
图片来源:《楼市零距离》
她只好去找设计师,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那位设计师已经离职了........
这下真是有理也没地说去,
这件事,
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图片来源:《楼市零距离》
很多人对“熟人好办事”
这句话深信不疑。
大家找“熟人”的目的,
是为了省钱,
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旦对方动了坏心思,
认准了你“不好意思讨价还价”的心理,
就会把你“杀”个片甲不留。
而你呢?
碍于面子,不能正面刚,
就正中人家下怀。
要知道,
“熟人办事,越办越坏”这句话,
并不是说说而已。
除了装修,
还有一种常见的“杀熟”行为——吃饭。
有个小伙子曾在网上吐槽。
他经常去一家小餐馆吃饭,
和老板也都很熟了。
可突然有一天,
他发现自己点的菜,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
都不如从前。
一开始他也没往心里去,
寻思着可能那天的菜不新鲜,
可之后再去,依旧如此。
小伙子瞅了眼旁边桌的菜,
发现同一盘菜,
对方肉眼可见地比自己多。
那一刻他恍然大悟:
自己这是被“杀熟”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还记得曾引起热议的一条新闻吗?
一个班的老同学聚会,
组织者一个人捞了小十万。
一件印了几个字的文化衫,
一些瓜果点心,
一顿稍微高级点的晚餐,
加上晚上ktv的消费,
最后再加上制作的纪念品,
这一套流程下来,
人均3000多块钱.......
可实际上,
到底用不用这些钱,
大家心里都明镜着呢。
图片来源:网络
看完后不禁感慨一句:
真是处处有商机啊,
总有人能找空子钻。
就连同学聚会,
也成为部分人敛财的工具了。
这不就是妥妥的“杀熟”行为吗?
老同学聚会,
大家都是冲着情谊去的。
即使知道里面有猫腻,
避免伤了面子和和气,
也不方便说什么,
只能当韭菜,任人宰割。
朋友圈有一个女孩在国外留学,
每次回国的时候,
她会“顺带”给大家带一些东西。
有一次着急用一款粉底,
就找她带了一瓶,
因为经常在别的代购那里买,
对价格可以说了如指掌。
万万没想到,
这位朋友要的价格,
比代购还贵80块。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这80块不算大钱,
可心里就是不对劲儿。
因为都是朋友,
也就不好说什么,
更别说讨价还价了。
但那之后,
再也没让她带过东西。
后来有一次无意和朋友说起这件事,
没想到,朋友也有过一样的经历。
朋友让那个女孩带了一支口红,
结果比代购还贵50块。
也是这件事,
让朋友看清了对方的“真面目”,
因为本来也不熟,
就直接拉黑了。
图片来源:网络
我瞬间想起一个词——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发现了吗?
朋友圈里总有一些人,
他们利用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毫不费力地为自己谋福利。
把周围朋友基本都“杀”了一个遍,
还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
每次当你犹豫要不要买一个东西,
对方总会拿出那个万能句,
“我们都这么熟了,
你就放心吧。”
可真的能放心吗?
这句话听多了,
总觉得多了一丝套路的味道。
这种“杀熟”行为,
生活中并不在少数:
比如,那家常去的水果店,
卖给自己的价格比生客还贵,
虽说就几块钱,
可心里也堵得慌。
比如,常找的那个代购,
一边说着“我给你的是最低价”,
一边多收你几十块。
再比如,去“熟人”的店里换手机屏幕,
原装屏300,
他眼睛都不眨一下要了你380.....
或许很多人搞不懂:
我和你都这么熟了,
你怎么还“宰”我呢?
说一千道一万,
对方不过是抓住了你的信任心理。
但!我信任你,你却坑我,
我信任你,你却拿我的善良,
当不要脸和得寸进尺的资本。
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人心不古。
那么遇到这种“杀熟”的情况,
该怎么办呢?
一旦发现,不用犹豫,拉入“黑名单”!
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最重要的是,
你要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些人:
你是善良,不是傻。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深挖“炮学”:骗钱骗色、鼓励自杀!这种毒瘤,北京大妞要小心!
拼死也要吃的“毒鱼”,全京城只有这家最正宗?这是什么奇葩操作
北京夜生活鄙视链,五道口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