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
一个月前,正值国庆长假,可是许多人的心思却全然不在度假上。他们或者紧盯着海外股市的走势,或者憧憬着节后
A
股的大涨,或者在为踏空而焦虑烦躁,或者在为暴富而跃跃欲试。
然而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高开低走,却像是给这些想入非非的投资者头上倒了一盆冰水
。时至今日,上证指数大约在
3260
±
100
点的区间内震荡,距离
10
月
8
日的开盘价
3674
点已经跌掉了
400
多点。许多满怀期望的投资者,不但没能如愿发财,反而赔了不少。于是,他们似乎又不再相信牛市了。
但在姚尧而言,似乎又要和大多数人唱反调了。一个月前,当群众普遍陷入疯狂和焦躁时,我推送了
《我为什么停更股评?》
一文。我在文章中说,除非上证指数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回踩颈线的深度回调,否则我是没法再在公众号上写股评的。即便明知道写股评会有泼天流量,我也宁可放弃。可是现在,当许多人对牛市深表怀疑时,我却要用坚定地口气对读者说,更加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即将在前方不远处逐渐展开。
我说这话的口气之坚定,甚至要胜于
9
月
9
日推送
《王气所聚,硕大繁滋》
和
9
月
22
日推送
《时代的浪潮》
之时。彼时认定会有大牛市,是基于对周期循环的深刻理解和对宏观经济的正确认知。而现在认定大牛市,是基于一个更加直接的、来自股市本身的数据,即本文标题中所说的《天量引爆牛市梦想》。
请看下面这张是万得全
A
指数的月线走势图:
可以看到,在此之前,万得全
A
月线的天量,是
2015
年
6
月创下的
36.43
万亿元。而就在于上个月,万得全
A
的成交金额是
36.26
万亿元,仅比
2015
年
6
月少了
0.17
万亿元。
或许有读者要较真,说那不还是少了
0.17
万亿元嘛!不能因为少的不多,就否认少的事实啊!可问题在于,上个月是
10
月,
10
月是有国庆长假的,交易日只有
18
个。而
2015
年
6
月,有
21
个交易日。因此,从日均成交额的角度而言,
2015
年
6
月是日均
1.735
万亿,
2024
年
10
月是
2.014
万亿元,是当之无愧的天量。
那么,上个月创出了天量,又能说明什么呢?对此,我们有必要再次复盘历史。为了更贴近于读者的习惯,我们还是拿上证指数来举例。
在中国股市成立之初,市场过度投机的气氛极其严重。于是,管理层在
1995
年重新将“
T+0
”的交易制度改回“
T+1
”,在
1996
年确定涨跌停板制度。此后,交易制度基本就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在分析量价关系时,选择从
1995
年前开始,请看当时的上证指数月线走势图:
可以看到,在这一轮
512
点至
2245
点的大牛市中,天价虽然出现在
2001
年
6
月,天量却出现在
1999
年
6
月,为
4820
亿元。
见到天价之后,上证指数连跌四年,直至
2005
年见到
998
点的大底。之后,上证指数震荡上扬,终于在
2006
年
5
月突破了此前的天量,为
6690
亿元。此后,就是一直涨到
6124
点的大牛市。
我们继续往下看:
可以看到,在这一轮
998
点至
6124
点的大牛市中,天价虽然出现在
2007
年
10
月,天量却出现在
2007
年
5
月,为
3.93
万亿元。
见到天价之后,上证指数又暴跌了一年,直至
2008
年
10
月见到
1664
点的大底。之后,上证指数震荡上扬,终于在
2009
年
7
月突破了此前的天量,为
4.73
亿元。
可是就在下一个月,即
2009
年
8
月,上证指数就见到了
3478
点的反弹高点,之后一路下跌,最低跌至
1849
点。终于,在
2014
年
11
月突破了此前的天量,为
4.88
万亿元。此后,就是一直涨到
5178
点。
综上所述,自
1995
年之后,
A
股历史上曾有过三次是在牛市的进程中突破前一轮牛市天量的,分别是
2006
年
5
月,
2009
年
7
月和
2014
年
11
月。其中,
2006
年
5
月和
2014
年
11
月这两次是大牛市的序曲,而
2009
年
7
月是小牛市的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凭什么认为现在是在重复
2006
年
5
月和
2014
年
11
月的故事,而不会重蹈
2009
年
7
月的覆辙呢?
从逻辑的角度而言,我有两个理由:
第一,
2006
年
5
月那次,上证指数是从最低
998
点涨至最高
1678
点,涨幅为
68.14%
。
2014
年
11
月那次,上证指数是从最低
1849
点涨至最高
2683
点,涨幅为
45.11%
。
2009
年
7
月那次,上证指数是从最低
1664
点涨至最高
3454
点,涨幅为
107.57%
。而
2024
年
10
月这次,上证指数即便是从最低
2440
点算起,涨至最高
3674
点,涨幅也不过是
50.57%
。显然,这次从最低点起来的涨幅,与
2006
年
5
月和
2014
年
11
月的那两次比较接近,而与
2009
年
7
月的那次相差太远。
第二,
2009
年
7
月之时,中国经济通过“四万亿”以来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已经逐步走出金融海啸的泥淖,所需要担心的反倒是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此,高层开始逐步收缩流动性,致使这轮由流动性泛滥而推升的小牛市戛然而止。可现在,中国经济仍处于流动性还将愈加泛滥、刺激政策还将持续推出的进程之中。因此,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
2024
年
10
月的中国股市与
2009
年
7
月是迥然不同的,倒是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