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科研成果被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他是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得者,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可是他却说最令他感到幸福的是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谈到清华北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他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排名,好的继续推进,弱的赶紧补上。
昨天(5月6日),由CCTV制作的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到了著名物理学家
、
清华大学
副校长薛其坤教授,
薛教授在
现场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和年轻人一起畅谈青春和梦想,谈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有责任的追梦者。
培养学生是最幸福的事
薛其坤出场没多久,主持人撒贝宁就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使用「未来科学大奖」的一百万美元奖金?
「改善生活」。薛其坤毫无迟疑的直率回答,瞬间逗笑了全场观众。
事实上,薛其坤打算把这笔奖励金的一部分用在学生、合作伙伴身上,给他们「改善生活」。在他看来,取得科学成果带给自己幸福与尊严感,但更让他快乐的是培养众多优秀的学生。
除了量子物理科学发现者的身份之外,薛其坤更是一名教师。自1999年回国至今,他已经培养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作为良师益友,他引领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薛其坤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2013年,薛其坤和他的团队通过实验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这个物理效应可以解决电子产品发热、耗电快等问题。正常情况下,电子在器件中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电子之间会发生很多碰撞,而造成电子走弯路,从而使电子产品产生更多的能耗,而发热。薛其坤用比喻通俗地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减少了中间阻碍,降低了热量消耗率,加快了运行速度。
追求极致让你快乐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当他西装革履地站在台上,用带着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和同学们分享过去的故事时,很难想象他当初经历了多少困苦和磨难。
薛教授考研考了三次,读博士花了七年,他的字典中没有“放弃”两个字。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日本留学期间,他获得在国际会议中作学术报告的机会,然而对于英语口语非常烂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薛教授将报告模拟练习了八十多遍,最终征服了在场的国外知名教授们
。
“你要想让自己真正的快乐,你必须追求极致”,薛教授说。因为只有追求极致才能取得成功,这位执着的追梦人在他50岁时,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向物理学的世界难题进攻。
清华北大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
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两个高等学府,常被人们拿来比较。现场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青年代表向薛教授提问,清华学生和北大学生有何不同?
薛教授回答说,两个学校都是想用最好的师资和最好的条件,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能稍有不同的是,清华大学的女生比例没有北京大学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