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家猫在公元600年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婴儿心脏受损后能修复,而成人却不能的原因揭示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14 11:53

正文

将环球科学 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演化 ·
家猫在公元600年通过丝绸之路才传到中国


图片来源:Pixabay


现代家猫起源于中东地区的非洲野猫,经过数千年的驯化后广泛传播。在我国最早关于猫的考古记录是2013年,科学家在一个距今5000年前的中国中部村落遗迹中发现了与人类密切生活的猫科动物骨骼,但这些猫是与家猫体型相近的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最新在一篇发表于预印本平台 bioRxiv 的研究中,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的发现显示家猫可能大约在公元600年抵达中国,比它们在欧洲出现晚了数百年,且它似乎是由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带入的。

据《科学》新闻( Science news)消息,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2块猫骨,骨骼的年代从公元前3500年延续至几百年前,涵盖了中国已知的大部分古代猫科动物遗存。他们通过DNA分析了骨骼后,发现其中14块属于家猫。核DNA显示,这些猫可能是短毛、长尾、纯白或带有白色斑纹的虎斑猫。它们的线粒体中均存在一种被称为支系IV-B的基因标记,这一标记在欧亚大陆西部罕见,但与哈萨克斯坦中世纪城市詹肯特(Dzhankent)发现的一只家猫基因相匹配。这只猫生活在公元775至940年之间,是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家猫。 样本中最古老的家猫遗存出土于西北部的统万城,其年代与詹肯特猫相近,且基因上最为相似。结合当时东西方贸易的繁荣,研究人员认为家猫是在公元600年左右通过丝绸之路被引入中国 。这项研究解决了家猫如何传播到东亚的历史谜题,为理解动物驯化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科学》新闻)


· 能源 ·

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减缓这一趋势迫在眉睫。传统碳捕获技术捕获二氧化碳后将其封存在地下,成本较高,有安全隐患,且无法循环利用其中的碳。不过,在一项最近发表于 《自然·能源》 Nature Energy )的研究中, 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能够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气),实现循环利用

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太阳能流动反应器,在夜间通过特殊的过滤器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白天利用镜子汇聚阳光加热二氧化碳,同时,半导体粉末被紫外线激发,触发化学反应,生成合成气。合成气是化工和制药的重要原料,可进一步转化为液体燃料,实现循环利用碳。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放大试验,希望能在未来将这一装置商业化。(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医学 ·
婴儿心脏受损后能修复,而成人却不能的原因揭示

据一项于2月11日发表在 《免疫》 Immunity )上的研究, 新生儿和成年人在心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存在根本性差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能够促进心脏组织再生,而成年人则主要形成瘢痕组织,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修复作用。

研究发现,在新生小鼠中,巨噬细胞能够通过一种被称为“胞吞作用”的过程来识别并清除死亡细胞,并在吞噬死亡细胞后触发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血栓素A2分子。这种分子能够刺激心肌细胞增殖和修复。同时,新生小鼠的心肌细胞对血栓素A2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会相应调整其代谢模式以支持组织生长和愈合。相比之下,成年小鼠在心脏受损后,其巨噬细胞产生的血栓素A2不足,限制了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研究人员还发现, 新生鼠的巨噬细胞表达更多MerTK受体(一种识别死亡细胞的特异性蛋白),这使它们具有更强的吞噬死亡细胞的能力 。当研究人员阻断这一关键受体时,新生小鼠的心脏再生能力显著下降,其损伤表现与成年小鼠心肌梗死后相似。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新生儿和成年人在心脏再生能力上的差异,将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开辟道路。(中国科学报、GEN)


· 量子信息 ·
超导量子比特实现全光学读取

量子比特作为量子信息的基本单位,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超导量子比特在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扩展性受限于对电信号的依赖和低温硬件的需求。据《科技日报》消息,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ISTA)物理学家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实现了超导量子比特的全光学读取 。这一成果不仅为增加可用于计算的量子比特数量铺平道路,还为架设基于光纤连接、可在室温下运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最近发表在 《自然·物理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