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的尊严 精神的魅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图集|愿除旧妄生新意 ·  19 小时前  
浙江大学  ·  报告!请说出你与BG树的故事!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转发了解!2025版流感诊疗方案 ·  4 天前  
浙江大学  ·  2025,Fighting!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靠霸权,中国人靠……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5-05 08:15

正文

忽悠啊!!



吹晕

西




带我到葡萄牙人家里去吧,

在那儿抬眼便会看到

一些来自 中国的商品

我们会看到灰色的 龙涎香

华美的 漆器

精美的 瓷器

它们来自这个 神圣的国度

或更确切地说是来自 天堂

——保罗·斯卡龙(Paul Scarron),1640年


耶稣会士所绘孔子像

来源:《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希腊罗马令人日久生厌,

我们 转向中国智慧寻求灵感

欧洲艺术过于冷静平淡, 唯有中华古国品味超凡 ……

弥勒佛 端坐书架安然凝视,

椅榻上 仙女 静卧矜持。

孔夫子 高居柜上颔首含笑,

瓷象和瓷佛身边环绕。

——詹姆斯·考索恩(James Cawthorn)

《论品味》,1756年


约翰·纳什画笔下的布莱顿别墅中式风格艺术长廊

来源:《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只不过,历史上一直是西方人忽悠自己人。


八百年前的中国,被西方人称为“神州”。马可·波罗的游历见闻,第一次将遥远的中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那是一个梦幻般的国度。后来,在无数传教士、商人和文人学者的推波助澜下,“神州”被传的“神乎其神”,俨然人类文明的巅峰,在每一个西方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莱布尼茨,那个发现了微积分,奠定现代数学基础的大哲学家,曾说自己“沉浸在中国哲学家之翘楚孔子的著作之中”。他在《中国新事集萃》中甚至说:“我认为有必要 让中国也把传教士派到我们这里来,教教我们自然神学的宗旨和运用 。”

西方画家笔下的《中国集市》挂毯

来源:《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伏尔泰,那个引领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说“他们(指中国人)的帝国 拥有全世界所见识过的真正最好的体制 。”


除了那些引领时代的大咖,西方的权贵显赫也为中国所痴迷。

17世纪版画家所绘特列安农瓷屋一侧透视图

来源:《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当“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为他最宠爱的情妇莫内斯潘夫人修建一座阁楼的时候,他选择了 中式设计 ,因为这是“ 所能见到的最为令人心旷神怡的效果 ”,才配得上“世上无可争议的最美丽也最高傲的公主”。


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用中国风装饰画中的精华来装修她的香堡。 中式舞会 也成为宫中的时尚,1754年上演的芭蕾舞剧《中国节》令巴黎上流社会趋之若鹜。不仅仅在法国,中国题材的歌剧舞剧同样风靡欧洲,根据赵氏孤儿改编的《 中国孤儿 》在各国相继上演,两百多年后依然可以在全世界舞台看到的名剧《 图兰朵 》也于1761年首演。


歌剧《图兰朵》海报

来源:网络


那个时候的英国,“要是哪一个王宫或者大公府邸没有一个陈列着闪闪发光的 青花盘子、瓶和壶 的柜子的话,那它绝不会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时尚的女士若是没有印花布(来自中国)长袍的话,就会羞于抬起她们的头……每一位绅士的图书馆都会炫耀一个抢眼的书架,上面满满地堆放着奢华的对开本的 东方游记 。”

伦敦克里莫内游乐园内的中式风格舞台,见证过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年轻男女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来源:《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虽然那个幻想中的“神州”超脱于现实,但正是这种虚幻的真实让西方社会心驰神往,痴迷其中,将中国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西方世界数百年之久。不论是中式风格的建筑、装饰、家具,还是纺织品、器皿(漆器、瓷器)、工艺品、饮品,几百年如信仰般的痴痴追求,以及由西方艺术大师和文人学者的创造性的改造,中国风已吹遍了西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吹进每一个西方人的心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